【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生物检测
,尤其涉及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品样本中背景复杂,并且食源性致病菌的浓度通常很低,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对食品样本直接进行检测。而双抗体夹心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免疫结合的生物检测技术,利用结合特异性抗体的捕获探针捕获目标细菌,然后用结合另一种抗体的信号探针标记目标细菌,形成“免疫捕获探针
‑
目标细菌
‑
免疫信号探针”双抗夹心结构,用信号探针将对应的细菌浓度信号转化成光、热、磁、力、声、电等可检测的物理信号,间接检测目标细菌浓度。但是现有的双抗体夹心技术在应用于微生物检测时,大多依靠各种仪器和专业的操作人员,自动化程度不高,不适用于基层等条件有限的检测场景。
[0003]近几年,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样本量少、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现场检测等优点,获得了很大发展。然而现有的微流控生物传感器在使用时仍然需要复杂的泵送系统,难以适用于基层环境。因此,如何更加便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构造有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混合腔体、检测腔体和废液腔体;辊轴,所述辊轴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上方,所述辊轴设有第一挤压块、混合挤压块和检测挤压块,所述辊轴可相对于所述芯片本体转动,使得所述辊轴在第一挤压位置、第二挤压位置和第三挤压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挤压位置,所述第一挤压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挤压块适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溶液挤压到所述混合腔体内,在所述第二挤压位置,所述混合挤压块位于所述混合腔体内,所述混合挤压块适于将所述混合腔体内的溶液挤压到所述检测腔体内,在所述第三挤压位置,所述检测挤压块位于所述检测腔体内,所述检测挤压块适于将所述检测腔体内的溶液挤压到所述废液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混合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和所述废液腔体沿着所述芯片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顺序分布,所述第一挤压块、所述混合挤压块和所述检测挤压块沿着所述辊轴的周向顺次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体和所述废液腔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辊轴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三挤压位置,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阀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体和所述废液腔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辊轴设有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第三挤压位置,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使得所述第二通道沿着所述检测腔体到所述废液腔体的方向单向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辊压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构造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腔体,两个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与所述混合腔体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腔体并排或并列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武振,吴志生,刘洋,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