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89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漂浮气囊组件、背心主体和救生物品包,背心主体为前胸拉链式背心结构,衣面为网面结构,背部镂空,腰背部设置号型调节的调节带和调节扣,前胸位置缝制有实现救生物品包的快速安装和拆卸的MOLLE带,漂浮气囊组件与背心主体固定连接,其外形与背心主体肩背部外形相适配;救生物品包与MOLLE带可拆卸连接,数量为多个,其形状根据各功能模块外形设计。该救生衣可提高救生衣的低温工作性能,实现配套物品机动性调节,在人员遇险后智能化定位系统触水激发,对外提供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监测数据和信息交互。据和信息交互。据和信息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救生衣


[0001]本技术为个人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衣。

技术介绍

[0002]当直升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险,直升机着水后,机组人员在飞机机翼停止旋转后,需撤离飞机,并进行生存待救。现有的救生衣中,救生衣充气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充气时间较长,可能造成飞行员在低温环境下出现呛水等现象;另外,现有的多功能救生衣携行物品均采取在衣面上缝制救生物品口袋的方式,携行救生物品的种类、数量受救生衣衣面面积和救生物品口袋尺寸限制,缺乏机动性,无法自主调整携行物品;传统的救生衣主要采用高能见度救援色或反光条来协助搜救人员搜索定位遇险人员,但在夜间救援时,无光源情况下,无法定位遇险人员。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低温工作性能不稳定、携行物品单一且不可调整,不方便搜救人员开展救援工作,从而影响遇险人员的生存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衣,该救生衣可提高救生衣的低温工作性能,实现配套物品机动性调节,在人员遇险后智能化定位系统触水激发,对外提供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监测数据和信息交互。
[0005]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漂浮气囊组件、背心主体和救生物品包,背心主体为前胸拉链式背心结构,衣面为网面结构,背部镂空,腰背部设置号型调节的调节带和调节扣,前胸位置缝制有实现救生物品包的快速安装和拆卸的MOLLE带,漂浮气囊组件与背心主体固定连接,其外形与背心主体肩背部外形相适配;救生物品包与MOLLE带可拆卸连接,数量为多个,其形状根据各功能模块外形设计。
[0006]上述方案中,该多功能救生衣还包括可用来携带水下呼吸器的水下呼吸器组件,水下呼吸器组件设置有水下呼吸器包,水下呼吸器包设置有固定绳、两孔绳扣和挂带,水下呼气器气瓶组件穿过固定绳后,收紧两孔绳扣固定;挂带交替穿插在MOLLE带上,尾端与方形扣扣合。
[0007]上述方案中,背心主体的后颈部、左右肩部位置和左右胸部位置设置有连接点,使漂浮气囊组件坚固缝制在背心主体上。
[0008]上述方案中,漂浮气囊组件包括救生衣外套、气囊组件、充气装置组件、气瓶和智能化定位系统,智能化定位系统安装在气囊组件的气囊上,智能化定位系统通过入水自动启动或拉拔启动拔销启动模块自动发送飞行员的位置信息和身体健康监测数据,从而打开定位系统上的示位灯。
[0009]上述方案中,智能化定位系统上设置有与外界沟通联络的通讯模块。
[0010]上述方案中,充气装置组件为多气道结构。
[0011]上述方案中,气瓶与气囊组件口径一致。
[0012]上述方案中,漂浮气囊组件包括主气囊和副气囊,智能化定位系统安装在漂浮气囊组件的主气囊上,充气装置组件安装在气囊组件副气囊上。
[0013]上述方案中,漂浮气囊组件包括救生衣外套,主气囊和副气囊通过“Z字型”包裹在救生衣外套内部,救生衣外套通过五个链接点与背心主体连接。
[0014]上述方案中,救生物品包其上设置有开包拉袢,一端与背心主体通过尼龙搭扣的方式粘接,另一端通过拉动开包拉袢取用放置在其内的救生物品。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衣,该救生衣设有大流量充气系统,可提高救生衣的低温工作性能;并采用挂带结构,实现携行物品模块化配置,实现配套物品机动性调节;该救生衣还配备有智能化定位系统,当人员遇险后,智能化定位系统触水激发,对外提供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监测数据和信息交互。多功能救生衣携带的智能化定位系统能够精确的提供遇险人员的生理健康监测数据,制定不同的营救方案,针对性携带医疗救援工具;并根据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信息,快速、准确的到达救援地点;夜间搜索过程中,还可通过智能化定位系统上的示位灯发出的光源信号,快速发现遇险人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救生衣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救生衣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水下呼吸器包正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水下呼吸器包背面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漂浮气囊组件。
[0021]图6是本技术背心主体正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背心主体背面示意图。
[0023]其中,1-漂浮气囊组件;1-1-救生衣外套;1-2-气囊组件;1-3-充气装置组件;1-4-气瓶;1-5-智能化定位系统;2-背心主体;2-1-肩部连接点;2-2-胸部连接点;2-3-MOLLE带;2-4-姓名框;2-5-后颈链接点;2-6-调节扣;2-7-连接带;3-救生物品包;4-水下呼吸器组件;4-1-咬嘴固定带;4-2-固定绳;4-3-两孔绳扣;4-4-挂带;4-5-方形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漂浮气囊组件1、背心主体2、救生物品包3和水下呼吸器组件4组成,每件多功能救生衣的附件包括可用来携带水下呼吸器的水下呼吸器组件4。水下呼气器气瓶组件穿过水下呼吸器包上的固定绳4-2后,收紧两孔绳扣4-3,固定好水下呼吸器气瓶组件;再将水下呼吸器包上的挂带4-4,交替穿插在背心主体上的MOLLE带2-3上,将尾端与方形扣4-5扣合完好。
[0026]救生物品包3采用集成化模块设计,救生物品均立体存放在救生物品包3内;救生物品包3采用尼龙搭扣的方式粘接,方便穿着者单手快速开包,当取用救生物品时,拉动开包拉袢,救生物品包3可完全平铺展开,方便穿着者单手快速取用救生物品。
[0027]救生物品包3与背心主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水下呼吸器包4一致,能够快速拆卸和安装,提高携行物品的机动性。
[0028]如图5所示,漂浮气囊组件由救生衣外套1-1、气囊组件1-2、充气装置组件1-3、气瓶1-4和智能化定位系统1-5组成,智能化定位系统1-5安装在气囊组件1-2的副气囊上,智能化定位系统1-5可通过入水自动启动或拉拔启动拔销启动,智能化定位系统1-5启动后,立即自动发送飞行员的位置信息和身体健康监测数据,同时打开定位系统上的示位灯,方便穿着者夜间搜索定位;此外,遇险人员也可通过智能化定位系统上的通讯模块与外界沟通联络,获取搜索救援进度信息。充气装置组件1-3为多气道结构,增加气瓶1-4向气囊组件1-2充气口径,有效解决低温环境下充气速率缓慢的现象。
[0029]智能化定位系统1-5安装在漂浮气囊组件1主气囊上,充气装置组件安装在气囊组件1-2主气囊上,并通过“Z字型”包裹在救生衣外套内部,救生衣外套通过5个链接点与背心主体连接;当穿着者拉动充气拉环,气囊组件快速充气成形,为穿着者提供漂浮所需的浮力;安装在气囊组件上的智能化定位系统触水激发,对外发报遇险人员位置信息和身体监测数据,并打开示位灯,提供光源信号,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漂浮气囊组件(1)、背心主体(2)和救生物品包(3),其特征在于,背心主体(2)为前胸拉链式背心结构,衣面为网面结构,背部镂空,腰背部设置号型调节的调节带(2-7)和调节扣(2-6),前胸位置缝制有实现救生物品包(3)的快速安装和拆卸的MOLLE带(2-3),漂浮气囊组件与背心主体(2)固定连接,其外形与背心主体(2)肩背部外形相适配;救生物品包(3)与MOLLE带(2-3)可拆卸连接,数量为多个,其形状根据各功能模块外形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救生衣还包括可用来携带水下呼吸器的水下呼吸器组件(4),水下呼吸器组件(4)设置有水下呼吸器包,水下呼吸器包设置有固定绳(4-2)、两孔绳扣(4-3)和挂带(4-4),水下呼气器组件(4)穿过固定绳(4-2)后,收紧两孔绳扣(4-3)固定;挂带(4-4)交替穿插在MOLLE带(2-3)上,尾端与方形扣(4-5)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背心主体(2)的后颈部(2-4)、左右肩部位置和左右胸部位置设置有连接点,使漂浮气囊组件(1)坚固缝制在背心主体(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漂浮气囊组件(1)包括救生衣外套(1-1)、气囊组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媛万曲李名琦全娇娇周华文吉标何帆代绍晓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