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排涝设备及其排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1646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急排涝设备及其排涝方法,应急排涝设备包括吸入机构和转运机构,其中,吸入机构包括可充气的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浮漂组件设置在配重块组件的上方,导向组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浮漂组件与配重块组件之间,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首尾连接共同围成矩形框结构,转运机构与吸入机构的排水端连接,转运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和吸入管;本申请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通过配重块组件使吸入机构底部贴附在积水底部,通过漂浮组件使使吸入机构顶部漂浮在积水顶部,进而使吸入机构的吸入高度始终与积水深度相同,进而有效将浅层的积水抽离,且能够防止空气混入吸入机构,保证设备的密封性。保证设备的密封性。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排涝设备及其排涝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应急排涝的
,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排涝设备及其排涝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洪涝灾害是我国城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涝则是由于长期降水或暴雨不能及时排入河道沟渠形成地表积水的自然现象。当洪与涝对人类造成损失时,则成为灾害。历史上洪涝灾害主要造成农业的损失。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部分已经转移到城市,洪涝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城市沿江、滨湖、滨海或依山傍水,有的城市位于平原低地,经常受到洪涝的威胁。与农村相比,城市的人口和资产高度集中,灾害损失要大得多。
[0003]目前城市洪涝灾害发生时,道路排水系统通常因堵塞而导致路面大量积水,影响车辆及人员的同行。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抽水设备(例如,水泵)将路面的积水进行抽出,然而,抽水设备的进水端在抽吸路面积水过程中,当水面过低时,很容易导致空气混入抽吸设备,造成抽吸设备内部涡轮降低吸水力,做很多无用功,进而降低抽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排涝设备,通过吸入机构使吸入高度始终与积水深度相同,能够防止空气混入吸入机构,保证设备的密封性,进而有效将浅层的积水抽离。
[0006]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急排涝设备的排涝方法,通过调节漂浮组件的充气量,进而调节漂浮组件的浮力,可以将应急排涝设备漂浮排涝或者下潜排涝,提高排涝的效率。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急排涝设备,一种应急排涝设备,包括吸入机构和转运机构,其中,所述吸入机构包括可充气的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所述浮漂组件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组件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浮漂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组件之间,所述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首尾连接共同围成矩形框结构,其中,所述浮漂组件,用于根据水位的高度带动所述导向组件进行升降,所述转运机构与所述吸入机构的排水端连接,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和吸入管,其中,所述吸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入机构的排水端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入管内。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通过配重块组件使吸入机构底部贴附在积水底部,通过漂浮组件使使吸入机构顶部漂浮在积水顶部,进而使吸入机构的吸入高度始终与积水深度相同,进而有效将浅层的积水抽离,且能够防止空气混入吸入机构,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0009]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提出的应急排涝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漂组件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浮漂单元,每个所述浮漂单元包括漂顶板和夹芯板,其中,所述漂顶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的上端,所述漂顶板与所述夹芯板相互垂直,相邻的所述漂顶板与所述夹芯板可枢转连接,并共同围成矩形框结构,所述浮漂单元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密封封堵片,所述密封封堵片为弹性结构。
[00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浮漂单元之间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漂顶板上设置有吸气泵。
[00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组件包括多个可枢转并排连接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长条形结构。
[00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设有两组,相邻的两组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组件和所述浮漂组件共同围成矩形框结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包裹外套和剪式折叠连杆,其中,所述剪式折叠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包裹外套的内部,所述包裹外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配重块组件和所述浮漂组件连接,所述包裹外套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走水槽,且所述走水槽水平贯通所述包裹外套的底部,所述走水槽与所述包裹外套之间设置有通水口。
[001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叶片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多个枢转节,所述螺旋叶片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螺旋叶片,所述吸入管内外壁之间设置有螺旋钢丝,所述吸入管内壁设置有耐磨内衬,所述螺旋叶片的旋转直径与所述耐磨内衬的内径相同。
[001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入管的排水端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箱,其中,所述排水箱的进水端与所述吸入管的排水端连接,所述排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流线型的导流槽,所述排水箱的出水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吸入管和所述排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槽的两端,所述排水箱上设置有吸入驱动电机,所述吸入驱动电机的动力轴与驱动杆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底部开设有清理舱门。
[001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入机构与所述转运机构之间设置有整流机构,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整流罩和连接罩,其中,所述整流罩为锥形结构,所述整流罩的锥形结构顶部与所述吸入管连接,所述整流罩的锥形结构底部与所述连接罩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罩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入机构连接,所述整流罩的顶部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001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罩上设置有潜水机构,所述潜水机构包括尾鳍、阀板和出水槽,其中,所述出水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水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整流罩的两侧,所述阀板设置有所述出水槽内部,所述出水槽外部设置有调节所述阀板旋转开度的阀板电机,所述尾鳍设置在出水槽外部,所述出水槽上设置有调节所述尾鳍角度的尾鳍电机,所述配重块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摄像头。
[00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急排涝设备的排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将吸入机构放置在积水处,配重块组件平铺在积水水底,将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首尾连接共同围成矩形框吸水结构;
[0020]将浮漂组件充气,直至浮漂组件漂浮在积水的上表面,根据排涝水深情况,浮漂组件充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浅水排涝时,将浮漂组件内充入的空气浮力大于浮漂组件的下沉力;
[0022]S2、深水漂浮排涝时,将浮漂组件内充入的空气浮力大于配重块组件的下坠力;
[0023]S3、深水潜水排涝时,将浮漂组件内充入的空气浮力小于配重块组件的下坠力;
[0024]驱动转运机构中的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将进入吸入机构的水吸入吸入管,并将水从吸入管的出口排出。
[0025]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的俯视剖面图;
[0029]图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的侧视剖面图;
[0030]图4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应急排涝设备中漂浮组件的剖视图;
[0031]图5为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机构和转运机构,其中,所述吸入机构包括可充气的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其中,所述浮漂组件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组件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浮漂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组件之间,所述浮漂组件、配重块组件和导向组件首尾连接且围成矩形框结构,其中,所述浮漂组件,用于根据水位的高度带动所述导向组件进行升降;所述转运机构与所述吸入机构的排水端连接,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和吸入管,其中,所述吸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入机构的排水端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入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组件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浮漂单元,每个所述浮漂单元包括漂顶板和夹芯板,其中,所述漂顶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的上端,所述漂顶板与所述夹芯板相互垂直,相邻的所述漂顶板与所述夹芯板可枢转连接并围成矩形框结构;所述浮漂单元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密封封堵片,所述密封封堵片为弹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浮漂单元之间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漂顶板上设置有吸气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组件包括多个并排可枢转连接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长条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设有两组,相邻的两组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组件和所述浮漂组件共同围成矩形框结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包裹外套和剪式折叠连杆,其中,所述剪式折叠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包裹外套的内部,所述包裹外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配重块组件和所述浮漂组件连接;所述包裹外套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走水槽,且所述走水槽水平贯通所述包裹外套的底部,所述走水槽与所述包裹外套之间设置有通水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排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多个枢转节,所述螺旋叶片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螺旋叶片;所述吸入管内外壁之间设置有螺旋钢丝,所述吸入管内壁设置有耐磨内衬,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旭安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德龙灌排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