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96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一种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扇框结构包括一扇框本体以及至少一吸振结构。吸振结构具有一支持柱及至少一悬臂,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支持柱的一端与扇框本体的壁面连接,悬臂的第一端部与支持柱连接,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扇框本体的壁面上自由摆荡。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周边元件及扇框结构接触。扇框结构接触。扇框结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吸振结构的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现行的电子装置经常运用风扇来加速散热,且为了追求更高的散热效率,所使用的风扇转速越高,其振动频率也会随之提高。然而风扇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至风扇接口设备,影响风扇组装系统的效能。尤其当其激振频率与扇框结构的自然频率相近时,会使得风扇产生严重的共振,进而影响风扇本体的寿命及造成接口设备的损坏。
[0003]传统利用扇框结构的减振方式,多为藉由结构刚化或缓冲材料隔振的方式,藉此达到减振效果。结构刚化包含将扇框结构更换为刚性更高的金属材质,或是改变扇框结构的几何外型,藉以提升结构刚性并有效地降机风扇运转时的振动。然而上述的减振方式却往往造成扇框结构重量的增加,且金属材质于共振时的传递率非常大,当激振频率与扇框结构的自然频率相近时,所产生的共振振动会大于原本刚性较低的扇框结构材质及外型。
[0004]而利用缓冲材料隔振的方式,是将缓冲材料设置于扇框结构内部与振动源的连接处,或是设置于风扇与底架的之间。然而缓冲材料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老化及变质的疑虑,且在高温及重负载的环境下会有较大的变形量,对于风扇高速运转时的可靠度会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利用扇框结构的设计以有效解决风扇振动及共振的问题,为本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吸振结构的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藉由吸振结构产生与所设置的结构反相位的运动,以吸收其结构的振动,进而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
[0006]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扇框结构包括一扇框本体以及至少一吸振结构。吸振结构具有一支持柱及至少一悬臂,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支持柱的一端与扇框本体的壁面连接,悬臂的第一端部与支持柱连接,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扇框本体的壁面上自由摆荡。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周边元件及扇框结构接触。
[0007]在一实施例中,悬臂为板片状结构、折板状结构、弯曲板状结构、波浪板状结构、柱状结构、弯曲柱状结构、圆盘状结构、翼状结构或不规则状结构。
[0008]在一实施例中,当吸振结构具有多个悬臂且各该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其他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接触。
[0009]在一实施例中,支持柱与悬臂为相异材质的结构。
[0010]在一实施例中,悬臂更包括至少一副臂,且副臂的一端与悬臂连接,副臂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扇框本体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向内凹设的至少一容置空间,吸振结构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支持柱的一端与扇框本体的壁面连接,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扇框本体的壁面接触。
[0012]在一实施例中,悬臂系由多段相异材质的区段所构成。
[0013]本专利技术更一种风扇包括一叶轮、一驱动装置、一支持元件以及至少一吸振结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叶轮转动,支持元件用以乘载驱动装置。吸振结构具有一支持柱及至少一悬臂,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支持柱的一端与支持元件的壁面连接,悬臂的第一端部与支持柱连接,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支持元件的壁面上自由摆荡。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周边元件及支持元件接触。
[0014]在一实施例中,支持元件更包括一底座,吸振结构设置于底座的至少一壁面上。
[0015]在一实施例中,支持元件更包括一扇框,吸振结构设置于扇框的至少一壁面上。
[0016]在一实施例中,悬臂为板片状结构、折板状结构、弯曲板状结构、波浪板状结构、柱状结构、弯曲柱状结构、圆盘状结构、翼状结构或不规则状结构。
[0017]在一实施例中,当吸振结构具有多个悬臂且各该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其他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接触。
[0018]在一实施例中,支持柱与悬臂为相异材质的结构。
[0019]在一实施例中,悬臂更包括至少一副臂,且副臂的一端与悬臂连接,副臂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0020]在一实施例中,支持元件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向内凹设的至少一容置空间,吸振结构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支持柱的一端与支持元件的壁面连接,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支持元件的壁面接触。
[0021]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马达包括一驱动装置、一外壳以及至少一吸振结构,驱动装置容置于外壳内。吸振结构具有一支持柱及至少一悬臂,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支持柱的一端与外壳的壁面连接,悬臂的第一端部与支持柱连接,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外壳的壁面上自由摆荡。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周边元件及外壳接触。
[0022]在一实施例中,悬臂为板片状结构、折板状结构、弯曲板状结构、波浪板状结构、柱状结构、弯曲柱状结构、圆盘状结构、翼状结构或不规则状结构。
[0023]在一实施例中,当吸振结构具有多个悬臂且各该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其他悬臂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接触。
[0024]在一实施例中,支持柱与悬臂为相异材质的结构。
[0025]在一实施例中,悬臂更包括至少一副臂,且副臂的一端与悬臂连接,副臂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0026]在一实施例中,外壳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向内凹设的至少一容置空间,吸振结构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支持柱的一端与外壳的壁面连接,其中当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摆荡时,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不与外壳的壁面接触。
[0027]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是藉由其结构上设置至少一吸振结构以吸收振动。当扇框结构、风扇及马达发生共振时,吸振结构中的悬臂本体及第二端部会于
所设置的结构上自由摆荡且不与周边元件接触,此时产生的摆荡是与所设置的结构反相位的运动,可使吸振结构调和并吸收其结构的振动,进而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
[0028]而吸振结构除了设置于扇框本体、风扇的支持元件及马达外壳的外表面上,亦可在不增加其体积的情况下,将吸振结构设置于其结构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内,使吸振结构所设置的结构保持表面平整,且不影响整体系统的空间配置。
[0029]此外,藉由吸振结构的设计,可消除特定带宽的振动,悬臂的外型与数量具有增加吸振带宽的效果,而支持柱的设计可提升悬臂运动的稳定性,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进而增加风扇与马达的使用寿命,提升系统整体效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扇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扇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框结构,包括:一扇框本体,该扇框本体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及一侧壁,该侧壁环绕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其中该侧壁邻近该入风口或该出风口的壁面向外突设有一支持柱,且该支持柱表面向外突设有至少一悬臂,该悬臂不与周边元件及该侧壁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为板片状结构、柱状结构、圆盘状结构或不规则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为弯曲板状结构、翼状结构或弯曲柱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为波浪板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为多个,该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支持柱的一端与该扇框本体的壁面连接,该悬臂的该第一端部与该支持柱连接,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该扇框本体的壁面上自由摆荡,且各悬臂的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摆荡时,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不与其他该悬臂的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支持柱与该悬臂为相异材质的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还包括至少一副臂,且该副臂的一端与该悬臂连接,该副臂的另一端向外延伸。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扇框本体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向内凹设的至少一容置空间,该支持柱和该悬臂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支持柱的一端与该扇框本体的壁面连接,该悬臂具有一悬臂本体、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悬臂的该第一端部与该支持柱连接,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并于该扇框本体的壁面上自由摆荡,其中当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摆荡时,该悬臂本体及该第二端部不与该扇框本体的壁面接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中该悬臂由多段相异材质的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鸿童宝鸿雷宗璵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