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62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包括炉体、螺旋出料装置和储料箱,炉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气区、低温干馏区、煅烧区、成品炭冷却区;集气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中心筒和出气口;低温干馏区、煅烧区内分别设有中心烟道、环形烟道、燃烧室和排烟口,环形烟道环绕炉体一周,燃烧室与中心烟道、环形烟道分别相连,中心烟道、环形烟道的出口均与排烟口相连,排烟口与引风机相连。本装置既可生产生物质初生炭又可生产生物质中温炭,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经济性显著提高,并且对生物质原料含水率的变化适应性强,可避免热解气输送管道发生焦油堵塞,保证了炭化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定地运行。定地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热解炭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如秸秆等的农林废弃物产生,而这些生物质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可能污染环境,将这些废弃的生物质资源通过炭化技术制备成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固碳减排、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0003]公开号为CN10469413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连续生物质炭化炉”,该炉体顶部设置有喂料口、抽气嘴、炉体内为燃烧室,燃烧室的下部设置有笼状刚性点火仓,炉体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器。
[0004]该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点火仓的高温烟气将与干馏炭化所生成的热解气相混合,导致混合后的热解气热值大幅降低,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该装置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既可生产生物质初生炭,又可生产生物质中温炭,实用性更强,经济性显著提高。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包括炉体、螺旋出料装置和储料箱,所述炉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气区、低温干馏区、煅烧区、成品炭冷却区;所述集气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中心筒和出气口;所述低温干馏区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一中心烟道,所述低温干馏区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烟道、第一燃烧室和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环形烟道环绕所述炉体一周,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分别相连,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排烟口相连,所述第一排烟口与引风机相连;所述煅烧区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二中心烟道,所述煅烧区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烟道、第二燃烧室和第二排烟口,所述第二环形烟道环绕所述炉体一周,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分别相连,所述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排烟口相连,所述第二排烟口与引风机相连。
[0007]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内均设置有若干烟气导流板。烟气导流板的设置,可延长高温烟气的流程,即与生物质原料的换热时间,提高了中心烟道与环形烟道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排烟温度。
[0008]所述第一燃烧室连接有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室连接有第二燃烧器,所述集气区的出气口经管道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分别相连。
[0009]所述成品炭冷却区的外侧设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与外部冷却系统相连。
[0010]所述第一燃烧室、第一燃烧器分别设有空气入口。
[0011]所述第二燃烧室、第二燃烧器分别设有空气入口。
[0012]所述第一排烟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高度;所述第二排烟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高度。排烟口的高度高于燃烧室的高度,烟气的进口低于出口,使得烟气与生物质的方向为逆向,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0013]所述第一中心烟道包括第一水平段烟道、第二水平段烟道和垂直段烟道,所述第一水平段烟道外端与所述第一燃烧室相连,第二水平段烟道外端与所述第一排烟口相连,所述第一水平段烟道内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烟道内端分别与所述垂直段两端相连。第一中心烟道分三段,呈首尾连接,可延长烟道的长度,增加烟气的流程,延长换热时间,提高烟道的换热效率。
[0014]所述第二中心烟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的结构相同。
[0015]生产生物质初生炭时,低温干馏区下部的温度<450℃,出气口热解气的温度<150℃;生产生物质中温炭时,煅烧区的温度控制在450℃~600℃,出气口热解气的温度<150℃。
[001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装置结构紧凑,设置有低温干馏区、煅烧区可以分别生产生物质初生炭和生物质中温炭,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经济性显著提高。
[0018](2)本装置对生物质原料含水率的变化适应性强,通过调整低温干馏区、煅烧区燃烧室的燃气负荷和高温烟气温度,满足生物质原料热解炭化所需的热量,同时控制炉体出口的热解气温度<150℃,使出口热解气中的低温焦油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保证了炭化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
[0019](3)本装置由于采用外热式间接换热,大幅提高了热解气的热值,为热解气的高附加值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炉体;2、螺旋出料装置;3、储料箱;11、集气区;111、进料中心筒;112、出气口;12、低温干馏区;121、第一中心烟道;122、第一环形烟道;123、第一排烟口;124、第一燃烧室;125、第一燃烧器;126、第一烟气导流板;13、煅烧区;131、第二中心烟道;132、第二环形烟道;133、第二排烟口;134、第二燃烧室;135、第二燃烧器;136、第二烟气导流板;14、成品炭冷却区;141、冷却水套;142、进水口;143、出水口;15、空气入口;16、热解气;17、低温烟气;18、生物质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参阅图1,为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包括炉体1、螺旋出料装置2和储料箱3,炉体1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气区11、低温干馏区12、煅烧区13、成品炭冷却区14;集气区1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中心筒111和出气口112;低温干馏区12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一中心烟道121,低温干馏区12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烟道122、第一燃烧室124和第一排烟
口123,第一环形烟道122环绕炉体1一周,第一燃烧室124与第一中心烟道121、第一环形烟道122分别相连,第一中心烟道121、第一环形烟道122的出口均与第一排烟口123相连,第一排烟口123与引风机相连;煅烧区13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二中心烟道131,煅烧区13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烟道132、第二燃烧室134和第二排烟口133,第二环形烟道132环绕炉体1一周,第二燃烧室134与第二中心烟道131、第二环形烟道132分别相连,第二中心烟道131、第二环形烟道132的出口均与第二排烟口133相连,第二排烟口133与引风机相连。
[0025]第一中心烟道121、第一环形烟道122、第二中心烟道131、第二环形烟道132内均设置有若干烟气导流板。烟气导流板的设置,可延长高温烟气的流程,即与生物质原料18的换热时间,提高了中心烟道与环形烟道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排烟温度。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烟道121、第一环形烟道122内设有第一烟气导流板126,第二中心烟道131、第二环形烟道132内设有第二烟气导流板136。第一排烟口123、第二排烟口133出来的烟气为低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包括炉体、螺旋出料装置和储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气区、低温干馏区、煅烧区、成品炭冷却区;所述集气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中心筒和出气口;所述低温干馏区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一中心烟道,所述低温干馏区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烟道、第一燃烧室和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环形烟道环绕所述炉体一周,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分别相连,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排烟口相连,所述第一排烟口与引风机相连;所述煅烧区内均布至少一个第二中心烟道,所述煅烧区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烟道、第二燃烧室和第二排烟口,所述第二环形烟道环绕所述炉体一周,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分别相连,所述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排烟口相连,所述第二排烟口与引风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烟道、第一环形烟道、第二中心烟道、第二环形烟道内均设置有若干烟气导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炭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接有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室连接有第二燃烧器,所述集气区的出气口经管道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分别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自利用的连续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威郎林刘华财袁洪友李伟振阴秀丽吴创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