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24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景观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该系统包括固碳景观、生物质转化站、燃料储配站;固碳景观包括固碳植物,固碳植物利用光能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存储并在固碳植物中;生物质转化站将固碳植物转化为燃料;燃料储配站收集存储来自于生物质转化站的燃料,并将燃料供应给燃料需求端。该系统具有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景观价值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主要依靠自然力作用低成本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广泛存储在园林景观系统的碳元素,实现包括碳富集、碳存储、碳转化再利用的真正的碳循环。碳转化再利用的真正的碳循环。碳转化再利用的真正的碳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景观系统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循环是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案。目前,全球碳排放量仍然很高,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碳循环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重新利用,降低碳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缓解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广碳循环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0003]园林景观系统能够通过植被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从而帮助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此外,园林景观系统还能够通过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植被的生长来降低土壤中的碳排放,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此外,园林景观系统还能够通过建立植物群落、改善水文环境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土地退化的防治,从而实现碳储存和碳封存的目的。
[0004]然而,常规的园林景观系统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在组织内,可以实现碳储存和碳封存的目的。但是,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充分利用这些广泛存储在园林景观系统的碳元素以实现真正的碳循环,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包括:固碳景观,固碳景观包括固碳植物,固碳植物利用光能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存储并在固碳植物中;生物质转化站,生物质转化站将固碳植物转化为燃料;燃料储配站,燃料储配站收集存储来自于生物质转化站的燃料,并将燃料供应给燃料需求端。
[0007]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固碳景观还包括载碳河道和两侧的边坡;载碳河道两侧均具有向载碳河道倾斜的边坡,边坡上种植有固碳植物,固碳植物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沿边坡滑落至载碳河道中。
[0008]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还包括流水过滤站,流水过滤站布置于载碳河道的下游,过滤载碳河道的水流并收集水流中的有机残体供应至生物质转化站。
[0009]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生物质转化站以流水过滤站供应的有机残体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和沼渣;产生的沼气供应至燃料储配站。
[0010]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固碳植物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在自然力作用下沿边坡滑落至载碳河道中;自然力包括重力、风力、雨水冲刷。
[0011]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除自然力作用以外,选择性地进行人工
干预,促使固碳植物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沿边坡滑落至载碳河道中;人工干预的方法包括人力耙扫和机械吹扫。
[0012]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流水过滤站采用栅格网过滤载碳河道以滤出有机残体,栅格网沿载碳河道的截面设置,栅格网的网孔尺寸设置为5

15mm范围内。
[0013]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固碳植物选自水杉、黄杨、紫薇、樱花、枫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还包括引水控制站,载碳河道的上游连接高水位的高径流量的给水河道,引水控制站布置于载碳河道与给水河道的连接处,调节从给水河道进入载碳河道的水流量。
[0015]进一步地,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中,引水控制站包括闸门和泵站,当给水河道依靠自然落差供应水流量可以达到载碳河道的最低流量要求时,通过调节闸门的开度使从给水河道引入载碳河道的水流量满足要求;当给水河道依靠自然落差供应水流量无法达到载碳河道的最低流量要求时,关闭闸门,开启泵站将给水河道的水流引入载碳河道,使引入载碳河道的水流量满足要求。
[00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具有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景观价值等积极作用。通过固碳景观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燃料,进而减少了碳排放,起到了环保作用。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后可以作为能源使用,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自给自足能力,并且还可以将多余的燃料供应给外部需求。更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园林景观系统能够主要依靠自然力作用低成本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广泛存储在园林景观系统的碳元素,实现包括碳富集、碳存储、碳转化再利用的真正的碳循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的总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固碳景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包括:固碳景观1,固碳景观1包括固碳植物11,固碳植物11利用光能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存储并在固碳植物11中;生物质转化站3,生物质转化站3将固碳植物11转化为燃料;燃料储配站4,燃料储配站4收集存储来自于生物质转化站3的燃料,并将燃料供应给燃料需求端。
[0020]上述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具有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景观价值等积极作用。通过固碳景观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燃料,进而减少了碳排放,起到了环保作用。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后可以作为能源使用,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自给自足能力,并且还可以将多余的燃料供应给外部需求。固碳植物11不仅可以提供优美的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碳循环,为环境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从而增加了其价值。
[0021]该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还包括流水过滤站2,流水过滤站2布置于载碳河道12的下游,过滤载碳河道12的水流并收集水流中的有机残体供应至生物质转化站3。
[0022]其中,固碳景观1还包括载碳河道12和两侧的边坡13;载碳河道12两侧均具有向载碳河道12倾斜的边坡13,边坡13上种植有固碳植物11,固碳植物11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沿边坡13滑落至载碳河道12中。其中,固碳植物11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主要包括各种落叶、花果、嫩枝、老枝、果壳、树皮等。
[0023]载碳河道12两侧设置倾斜的边坡13,边坡13上种植的固碳植物11自然生长产生的落叶、花果、嫩枝、老枝、果壳、树皮等有机残体沿边坡13滑落至载碳河道12中。这些有机残体固载了大量的有机质和能量,但由于分布广泛收集成本高而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将有机残体汇集至载碳河道12,再利用载碳河道12的流水携载作用将这些有机残体自动地汇集至流水过滤站2收集起来,上述过程主要依靠自然作用而无需大量人工介入,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广泛收集大量有机残体用于循环再利用,解决了传统绿化景观系统中产生的有机质因收集成本高而在经济上难以利用的尴尬,具有积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0024]生物质转化站3以流水过滤站2供应的有机残体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和沼渣;产生的沼气供应至燃料储配站4。
[0025]如上所述,有机残体中含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生物质材料,这些生物质材料可以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产生主要来自于酸化菌和产气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碳景观(1),所述固碳景观(1)包括固碳植物(11),所述固碳植物(11)利用光能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存储并在固碳植物(11)中;生物质转化站(3),所述生物质转化站(3)将固碳植物(11)转化为燃料;燃料储配站(4),所述燃料储配站(4)收集存储来自于所述生物质转化站(3)的燃料,并将燃料供应给燃料需求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碳景观(1)还包括载碳河道(12)和两侧的边坡(13);所述载碳河道(12)两侧均具有向所述载碳河道(12)倾斜的边坡(13),所述边坡(13)上种植有固碳植物(11),固碳植物(11)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沿所述边坡(13)滑落至载碳河道(1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水过滤站(2),所述流水过滤站(2)布置于所述载碳河道(12)的下游,过滤所述载碳河道(12)的水流并收集水流中的有机残体供应至所述生物质转化站(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转化站(3)以流水过滤站(2)供应的有机残体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和沼渣;产生的沼气供应至所述燃料储配站(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循环的园林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碳植物(11)生命活动产生的有机残体在自然力作用下沿所述边坡(13)滑落至载碳河道(12)中;所述自然力包括重力、风力、雨水冲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林张娴龚奕徐斗斗汪闰三
申请(专利权)人: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