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59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涉及空气净化领域,旨在解决如今的新风系统,热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内部中空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上设有进风组件,所述机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热交换区以及排风区,位于净化区的所述机体的内顶面上设有初滤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的吸热管、塑料管以及填充在塑料管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新风系统内的热量,然后降低流经吸热管空气的温度,进而使得空气流至热交换区时,空气的温度较低,从而使得热交换区降低空气温度的时候,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电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一套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新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有各自的处理模块以及通风管道,以实现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的交换,在空气交换的过程中,新风系统会进行热处理以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0003]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出风系统、热交换系统回收装置、外净化模块等,其中,热交换系统回收装置是进行热量处理的模块,热交换系统回收装置可以对室外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回收,外净化模块是对空气进行处理的模块,空气经过外净化模块会被多次过滤,以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保持干净的状态。
[0004]新风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封闭门窗,新风系统用于将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在空气交换的过程中,新风系统会对空气进行处理,过滤空气污染,空气流动的过程中,会将室内和室外的热量进行交换,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需要室内的温度低于室外的温度,而现在所使用的平板式热交换器体积大,产生的热量较多,使得新风系统中的热交换系统回收装置会吸收平板式热交换器的热量,如此便会影响热交换系统回收装置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的效率,进而使新风系统的热回收率有所下降,因此如今的新风系统存在热回收率不高的问题。
[0005]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包括内部中空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上设有进风组件,所述机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热交换区以及排风区,位于净化区的所述机体的内顶面上设有初滤框,所述初滤框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铰接有过滤框和终滤框,所述初滤框、过滤框以及终滤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预吸热的热回收组件。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吸热管、塑料管以及填充液,所述吸热管固定连接在初滤框的内侧壁上,所述塑料管固定连接在吸热管内,所述填充液填充在塑料管内,所述吸热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底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远离终滤框的一端,位于开口处的所述机体滑动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底面设有感应开关。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初滤框和过滤框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滑轨的一端位于开口处。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滤框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杆,若干所述
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位于初滤框的底端,若干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框的顶端,所述过滤框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杆,若干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位于过滤框的底端,若干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位于终滤框的顶端。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管道、密封圈以及除尘块,所述进风管道固定连接在机体的侧面,所述机体的侧面开设有通口,所述进风管道与机体通过通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圈套设在进风管道的外周壁上且密封圈位于进风管道与机体的连接处,所述除尘块固定连接在进风管道的内周壁上且除尘块位于通口连接处。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滤框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灰尘的初滤网。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网。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终滤框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HEPA过滤网。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机体下方的人员,可以打开感应开关,感应开关打开之后,会触发按压板内的应急电源,然后隔离板会滑移,从而打开开口,终滤框便会掉落,同时,初滤框和过滤框会随着终滤框的掉落而一起掉落,从而会形成隔离网,隔离网使得火灾的热量以及烟雾难以穿过,同时,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焰的温度很高,会烧坏塑料管,从而使得填充液能够流出塑料管,并形成水幕,从而达到阻止火焰蔓延的目的,水幕也能够起到防止烟雾蔓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一;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二;
[0024]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0025]图8为吸热管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三;
[0029]图12为图11中F处的放大图。
[0030]图中:1、机体;2、净化区;3、热交换区;4、排风区;5、初滤框;6、过滤框;7、终滤框;8、吸热管;9、塑料管;10、填充液;11、通孔;12、开口;13、按压板;14、感应开关;15、滑轨;16、第一铰接杆;17、第二铰接杆;18、进风管道;19、密封圈;20、除尘块;21、通口;22、初滤网;23、活性炭过滤网;24、HEPA过滤网;25、阻隔板;26、水泵;27、窄口;28、连接孔;29、铰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该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如图1和图11所示,包括内部中空的机体1,机体1为长方体,机体1可以通过打孔并固定螺栓的方式固定在吊顶中,机体1是新风系统主要工作的区域,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是在机体1内进行处理后交换,机体1的侧面上设有进风组件,进风组件用于将室外的空气通入到机体1内,然后空气经过处理之后便会排入到室内,机体1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净化区2、热交换区3以及排风区4,机体1内设有两块阻隔板25,阻隔板25将机体1内分为三个区域,阻隔板25上开设有供空气流动的通道,使得空气能够在机体1内进行流动,净化区2用于净化空气,使得空气内的有害物质留存在净化区2内,热交换区3用于回收热量,使得流入室内的空气能够清凉,排风区4设有进风系统,经过排风区4的空气会在电流的分解下形成有负离子,带有负离子的空气能够有益于人体健康。
[0033]如图1到图3、图12所示,位于净化区2的机体1的内顶面上设有初滤框5,初滤框5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质轻强度高,初滤框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框,初滤框5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灰尘的初滤网22,初滤网22的材质为金属网,在金属网的表面,还贴合有无纺布,无纺布质量稳定,价格低廉,容尘性强以及易于更换,初滤网22能够过滤空气中大型的固体杂质,这种固体杂质一般为PM2.5,初滤框5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铰接有过滤框6和终滤框7,在平时使用的过程中,初滤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包括内部中空的机体(1),所述机体(1)的侧面上设有进风组件,所述机体(1)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净化区(2)、热交换区(3)以及排风区(4),其特征在于:位于净化区(2)的所述机体(1)的内顶面上设有初滤框(5),所述初滤框(5)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铰接有过滤框(6)和终滤框(7),所述初滤框(5)、过滤框(6)以及终滤框(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预吸热的热回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吸热管(8)、塑料管(9)以及填充液(10),所述吸热管(8)固定连接在初滤框(5)的内侧壁上,所述塑料管(9)固定连接在吸热管(8)内,所述填充液(10)填充在塑料管(9)内,所述吸热管(8)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面开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位于远离终滤框(7)的一端,位于开口(12)处的所述机体(1)滑动连接有按压板(13),所述按压板(13)的底面设有感应开关(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热交换实验室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滑轨(15),所述初滤框(5)和过滤框(6)滑动连接在滑轨(15)上,所述滑轨(15)的一端位于开口(12)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明刘天孙晴晴李圣东汪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迅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