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35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包括轨行区、站台公共区、轨顶风道、风室、隧道风机、控制装置、轨顶风道包括第一轨顶风道、第二轨顶风道、隔墙,隔墙将第一轨顶风道与第二轨顶风道分隔开,第一轨顶风道通过第一风口与站台公共区连通,风室通过第一风阀与第一轨顶风道连通,风室通过第二风阀与第二轨顶风道连通,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轨顶风道通过轨顶排烟口与轨行区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轨行区上方的轨顶风道分为第一轨顶风道和第二轨顶风道,第一轨顶风道与站台公共区连通,第二轨顶风道与轨行区连通,仅通过一套隧道风机分别为站台公共区和轨行区进行排烟通风,提高站台公共区的层高,减少对公共空间的占用。空间的占用。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铁地下车站中,列车在轨道上运行,列车上方所在的区域为轨顶区,行人等待列车的区域为站台公共区,为保障排烟通风,往往轨顶区设有一套通风设备,站台公共区设有一套通风设备,由于两个区域各自通过一套设备通风,对于站台公共区来说,布线复杂,还会压低层高,公共空间占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仅通过一套隧道风机,既保障了排烟通风的效果,又解决布线复杂等问题,节约经济成本的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所述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包括轨行区、设于所述轨行区一侧的站台公共区、设于所述轨行区上方的轨顶风道、与所述轨顶风道连通的风室、与所述风室连通的隧道风机、与所述隧道风机连接的控制装置;
[0006]所述轨顶风道包括第一轨顶风道、第二轨顶风道、以及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第一轨顶风道与所述第二轨顶风道分隔开,所述第一轨顶风道通过第一风口与所述站台公共区连通,所述风室通过第一风阀与所述第一轨顶风道连通,所述风室通过第二风阀与所述第二轨顶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轨顶风道通过轨顶排烟口与所述轨行区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风室设于所述轨顶风道的中间。
[0008]优选地,所述风室设于所述轨顶风道的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隧道风机设于所述站台公共区或者所述站台公共区上方的站厅层。
[0010]优选地,所述隧道风机与所述风室通过第一风孔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口为多个,在所述第一轨顶风道上均匀间隔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轨顶排烟口为多个,在所述第二轨顶风道上均匀间隔设置。
[0013]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站台公共区和/或所述轨行区的火灾探测器,所述火灾探测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4]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站台公共区和/或所述轨行区的气体检测器,所述气体检测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隧道风机至少为两台,其中一台为备用风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专利技术将轨行区上方的轨顶风道分为第一轨顶风道和第二轨顶风道,第一轨顶风道与站台公共区连通,第二轨顶风道与轨行区连通,既保障了排烟通风的效果,又仅通过一套隧道风机分别为站台公共区和轨行区进行排烟通风,去掉了站台公共区的通风设备,解
决布线复杂的问题,提高站台公共区的层高,减少对公共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0021]其中,1—轨行区、2—站台公共区、3—轨顶风道、31—第一轨顶风道、311—第一风口、32—第二轨顶风道、321—轨顶排烟口、33—隔墙、4—风室、41—第一风阀、42—第二风阀、5—隧道风机、51—第一风孔、6—控制装置、7—站厅层、71—新风亭、711—温度传感器、72—排风亭、8—火灾探测器、9—气体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系统包括轨行区1、设于轨行区1一侧的站台公共区2、设于轨行区1上方的轨顶风道3、与轨顶风道3连通的风室4、与风室4连通的隧道风机5、与隧道风机5连接的控制装置6;
[0024]轨顶风道3包括第一轨顶风道31、第二轨顶风道32、以及隔墙33,隔墙33将第一轨顶风道31与第二轨顶风道31分隔开,第一轨顶风道31通过第一风口311与站台公共区2连通,风室4通过第一风阀41与第一轨顶风道31连通,风室4通过第二风阀42与第二轨顶风道32连通,第一风阀41和第二风阀42分别与控制装置6连接、第二轨顶风道32通过轨顶排烟口321与轨行区1连通。
[0025]轨行区1为列车所在的区域,轨行区1与轨顶风道3之间通过楼板分隔开来,轨行区1的一侧为站台公共区2,通过挡墙分隔,挡墙下设有多个屏蔽门,供行人进出。
[0026]站台公共区2为行人等待列车或从列车上出来所处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去掉了站台公共区的通风设备,解决布线复杂的问题,提高站台公共区的层高,减少对公共空间的占用。
[0027]轨顶风道3中,第一轨顶风道31通过第一风口311与站台公共区2连通,第一风口311为多个,每个第一风口311在第一轨顶风道31上均匀间隔设置,提高排烟通风效果。
[0028]具体地,第一风口311为百叶风口。
[0029]第二轨顶风道32通过轨顶排烟口321与轨行区1连通,轨顶排烟口321为多个,每个轨顶排烟口321在第二轨顶风道32上均匀间隔设置,提高排烟通风效果。
[0030]在本实施例中,风室4设于轨顶风道3的中间,分别向两侧的轨顶风道3通风,通风效果更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室4还可以设于轨顶风道3的一侧。
[0031]第一风阀41用于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调节第一轨顶风道31内的风量,第二风阀42用于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调节第二轨顶风道32内的风量,第一风阀41和第二风阀42均为电动组合风阀。
[0032]隧道风机5与风室4通过第一风孔51连通。具体地,第一风孔51为楼板开洞,第一风孔51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0033]在本实施例中,隧道风机5设于站台公共区2上方的站厅层7。
[0034]站厅层7的顶部分别设有与隧道风机5连接的新风亭71和排风亭72,新风亭71用于
自然进风以提供新风,新风亭71的新风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711,检测外界温度,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停止进风、排风亭72用于排风。
[003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隧道风机5还可以设于站台公共区2或者其他位置。
[0036]隧道风机5至少为两台,其中一台为备用风机,避免紧急情况下,一台隧道风机5出现故障,而无法排烟通风。隧道风机5内设有片式消声器,以减少噪声污染。本专利技术创造利用隧道风机5进行排烟通风,可以节约建设中专门设置排烟系统时的排烟风机的成本,减少排烟风机和风机房的土建,可节约成本大概一二十万左右。
[0037]控制装置6为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的中控装置,各设备均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并将相应数据和信号与控制装置6之间进行传输。
[0038]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系统还包括设于站台公共区2和轨行区1的火灾探测器8,火灾探测器8与控制装置6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仅在站台公共区2或轨行区1设置火灾探测器8。火灾探测器8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一旦有了火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行区(1)、设于所述轨行区(1)一侧的站台公共区(2)、设于所述轨行区(1)上方的轨顶风道(3)、与所述轨顶风道(3)连通的风室(4)、与所述风室(4)连通的隧道风机(5)、与所述隧道风机(5)连接的控制装置(6);所述轨顶风道(3)包括第一轨顶风道(31)、第二轨顶风道(32)、以及隔墙(33);所述隔墙(33)将所述第一轨顶风道(31)与所述第二轨顶风道(32)分隔开;所述第一轨顶风道(31)通过第一风口(311)与所述站台公共区(2)连通;所述风室(4)通过第一风阀(41)与所述第一轨顶风道(31)连通,其通过第二风阀(42)与所述第二轨顶风道(32)连通;所述第一风阀(41)和所述第二风阀(42)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6)连接;所述第二轨顶风道(32)通过轨顶排烟口(321)与所述轨行区(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4)设于所述轨顶风道(3)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地下车站排烟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4)设于所述轨顶风道(3)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鹏飞郭旭晖田利伟郭辉蒋仕强彭新东卢东昱韩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