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22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包括:叉车门架,叉车门架与叉车连接;叉车叉架,叉车叉架与叉车门架固定连接;升降缸,升降缸设置在叉车叉架上;连接器,连接器的一端与升降缸固定连接;叉车料斗,叉车料斗与连接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及滑动料车,滑动料车设置在叉车料斗的内部,滑动料车设置有开口,滑动料车的开口的朝向与叉车料斗的开口的朝向相同,滑动料车底部设置滑动组件和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叉车上设置叉车料斗,且在叉车料斗内设置滑动料车,在叉车料斗内设置一定行程并设置限位装置,叉车料斗内的滑动料车根据叉车门架的前倾和后仰完成投料和倒回,能实现短时间定量补料,降低安全隐患,减轻工人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铁冶金行业转炉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炉是长流程钢铁企业的关键设备之一。转炉在经过多次生产后,由于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需对转炉进行维护。目前转炉炉况维护主要是溅渣护炉方式,其中装料面和出钢面因钢水接触时间长属于易侵蚀部位。对于装料面,可以依靠天车料斗将补炉料或生铁块倒入炉内进行炉况维护,但是对于出钢面维护,常常因转炉炉后区域限制,需要停炉,采用人工投补炉料的方式补炉维护。
[0003]人工投料原理是通过人工将补炉材料加到转炉内,人工投料时,补炉材料能够与补炉位的砌体产生牢固的黏结,并且具有黏结强度高,抗侵蚀能力强等特点。但在人工加料中,人工加料往往耗时较长,而且补炉料需要足够的烧结时间才能保证效果与安全,耗时较长会打乱生产节奏,造成连铸堵流、热结等现象,给正常生产的补炉维护带来一定困难。人工补料不易控制补料量,容易投入较多的补炉材料,如果补炉材料投入过多,易造成塌料、翻料等状况,甚至会发生因补炉料烧结不透翻料导致的大喷,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很大。但是,如果不进行补炉维护,转炉出钢过程中大量耐材经高温钢水侵蚀,会造成钢水中夹杂物增多,对钢水纯净度造成影响。
[0004]本技术试图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希望能实现短时间定量补料,以弥补人工补料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希望能实现短时间定量补料,以弥补人工补料的不足并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架的中部设有倾斜轴,所述倾斜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叉车门架能围绕所述倾斜轴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叉车门架与叉车连接;叉车叉架,所述叉车叉架上设置有叉车叉子,所述叉车叉架与所述叉车门架固定连接;升降缸,所述升降缸设置在所述叉车叉架上,所述叉车叉架能在所述升降缸驱动下实现升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升降缸固定连接;叉车料斗,所述叉车料斗与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叉车料斗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板垂直于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垂直于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叉车料斗的顶部,所述第三板位于叉车料斗的底部,所述叉车料斗的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一侧为开口,所述第三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所述第三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上的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三板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叉车叉子插入所述插槽内;以及滑动料车,所述滑动料车设置在所述叉车料斗的内部,所述滑动料车设置有开口,
所述滑动料车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叉车料斗的开口的朝向相同,所述滑动料车底部设置滑动组件,所述滑动料车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开口的一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叉车门架在油缸或电机驱动下围绕所述倾斜轴旋转。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料车的限位块和所述叉车料斗的限位块上设置有缓冲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料车的滑动组件采用辊和/或轮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叉车料斗的第三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上设置轨道,所述滑动料车底部的滑动组件沿所述轨道滑动。
[0011]优选的,所述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还包括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包括底座,液压缸和伸缩杆,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叉车料斗内部的第二板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伸缩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料车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通过在叉车上设置料斗,且在料斗内设置滑动料车,在叉车料斗内设置一定行程并设置限位装置,叉车料斗内的滑动料车根据叉车门架的前倾和后仰完成投料和倒回,能实现短时间定量补料,以弥补人工补料的不足,降低安全隐患,减轻工人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动料车到达最大限位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所示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所示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的投料状态示意图;以及
[0017]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叉车门架;101.倾斜轴;102.升降缸;103.叉车叉架;104.叉车叉子;
[0020]2.连接器;3.叉车料斗;301.限位块;302.第一板;303.第二板;304.第三板;
[0021]4.滑动料车;401.滑动组件;402.限位块;5.连接底座;6.液压缸;7.伸缩杆;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3]如图1所述,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包括:叉车门架1,叉车门架的中部设有倾斜轴101,倾斜轴101沿水平方向延伸,叉车门架1能围绕倾斜轴101旋转一定角度,叉车门架101与叉车连接;叉车叉架103,叉车叉架103上设置有叉车叉子104,叉车叉架103与叉车门架1固定连接;升降缸102,升降缸102设置在叉车叉架103上,叉车叉架103能在升降缸102驱动下实现升降;连接器2,连接器2的一端与升降缸102固定连接;叉车料斗3,叉车料斗3与连接器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叉车料斗3包括第一板302,第二板303和第三板304,第一板302,第二板303和第三板304连接为一体,第一板302垂直于第二板303,第三板304垂直于第二板303,第一板302位于叉车料斗3的顶部,第三板304位于叉车料斗3的底部,叉车料斗3的与第二板303相对的一侧为开口,第三板304的长度大于第一板302
的长度,第三板304在朝向第一板302的一侧上的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01,第三板304底部设置有插槽8,插槽8内部为中空状,叉车叉子104插入插槽8内;以及滑动料车4,滑动料车4设置在叉车料斗3的内部,滑动料车4设置有开口,滑动料车4的开口的朝向与叉车料斗3的开口的朝向相同,滑动料车4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401,滑动料车4底部设置有限位块402,限位块402靠近开口的一端。使用时,滑动料车4内盛放补炉料,滑动料车4能在叉车料斗3内滑动。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竖直方向,当需要补炉时,操作人员驾驶并操作叉车,令叉车门架1向下倾斜,滑动料车4滑出,进而将滑动料车4内的补炉料以在短时间内倒出,实现补炉的目的。滑动料车4的限位块402和叉车料斗3的限位块301相互限制,使得滑动料车4不会从叉车料斗3内滑脱。完成补炉后,操作人员操作叉车,令叉车门架1向上倾斜,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动料车4滑入叉车料斗3内。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架的中部设有倾斜轴,所述倾斜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叉车门架能围绕所述倾斜轴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叉车门架与叉车连接;叉车叉架,所述叉车叉架上设置有叉车叉子,所述叉车叉架与所述叉车门架固定连接;升降缸,所述升降缸设置在所述叉车叉架上,所述叉车叉架能在所述升降缸驱动下实现升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升降缸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出钢面维护装置还包括:叉车料斗,所述叉车料斗与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叉车料斗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板垂直于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垂直于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叉车料斗的顶部,所述第三板位于叉车料斗的底部,所述叉车料斗的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一侧为开口,所述第三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所述第三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上的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三板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叉车叉子插入所述插槽内;以及滑动料车,所述滑动料车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