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70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外壳、振动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质量块、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磁钢以及带动所述质量块往复运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一弹性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二弹性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三固定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两侧且为非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可靠性能好。性能好。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振动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马达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
[0003]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位于收容空间的振动组件和固定于外壳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线圈,振动组件包括质量块、磁钢以及将质量块支撑于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线圈与磁钢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驱动振动组件往复振动,从而提供振感。
[0004]然而,相关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中,弹性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弹性臂,且相关技术中弹性臂为直线延伸的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弹性臂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发声断裂,使得线性振动马达的可靠性低。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振动马达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靠性高的线性振动马达。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质量块、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磁钢以及带动所述质量块往复运动的弹性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磁钢相对设置的线圈,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一弹性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二弹性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三固定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且为非对称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的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弹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弹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弹臂的延伸方向相交。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弹臂延伸的第二折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折弯部延伸的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弹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弹臂的延伸方向相交。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三弹臂延伸的第三折弯部以及自所述第三折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四弹臂,所述第四弹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
弹臂的延伸方向相交。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以及所述第三折弯部均呈弧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为直线。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四弹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弹性件沿振动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质量块的两侧,沿所述质量块垂直于振动方向的第二中心轴线,两个所述弹性件呈旋转对称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质量块包括与所述弹性件固定的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面沿垂直振动方向的两端。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质量块、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磁钢以及带动所述质量块往复运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一弹性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二弹性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三固定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且为非对称结构。通过将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设置呈非对称结构,可有效避免因弹性件上应力集中带来的断裂风向,显著提升线性振动马达的可靠性。且通过对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非对称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对F0和模态的调节,增大了线性振动马达的设计空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爆炸图;
[0020]图3为图1中沿O

O线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0024]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100,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的外壳1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振动组件2和定子组件3。
[0025]所述外壳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上壳11以及与所述上壳11固定的下盖12,所述上壳11与所述下盖12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0。
[0026]如图2所示,所述振动组件2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质量块21、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1的若干磁钢22、带动所述质量块21往复运动的弹性件23以及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1的极芯24;具体的,所述质量块21上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211,若干所述磁钢22收容于所
述通孔211内,所述极芯24盖设于所述磁钢22上方并覆盖所述通孔2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钢22的数量为三个。
[0027]所述定子组件3包括铁芯31、绕设于所述铁芯31外侧的线圈32以及将所述线圈3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3,所述柔性电路板33固定于所述下盖12,所述线圈32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3朝向所述质量块21的一侧并与所述磁钢22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线圈3与所述磁钢22相对设置并产生相互作用力驱动所述质量块21以及所述磁钢22往复振动。
[0028]如图2

图4所示,所述弹性件23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壳11的第一固定部23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31的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21延伸的第一弹性部232、自所述第一弹性部232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1的第二固定部233、自所述第一弹性部23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21延伸的第二弹性部234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部234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21的第三固定部235;沿所述第一固定部231的第一中心轴线AA

,所述第一弹性部232和所述第二弹性部234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AA

的两侧且为非对称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中心轴线AA

平行于所述线性振动马达100的振动方向。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质量块、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磁钢以及带动所述质量块往复运动的弹性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磁钢相对设置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一弹性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质量块延伸的第二弹性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第三固定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两侧且为非对称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的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弹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弹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弹臂的延伸方向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弹臂延伸的第二折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折弯部延伸的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弹臂的延伸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博周晓荣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