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69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改性技术领域,包括有农作物秸秆、氢氧化钠溶液、乙醇溶液、异丙醇、醋酸溶液、海藻酸钠、食用甘油及纯净水原料组成的,包括有粉碎器、干燥箱、烧杯、反应釜设备组成的,按照质量份的比例配置原料为:农作物秸秆50份;该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通过采用在制备原料中添加海藻酸钠、食用甘油成分及通过科学控制碱化、醚化反应中原料的配比和浓度及温度的控制,通过采用农作物秸秆替代精制棉为主要原料,实现了准确把控了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高和加强成膜保水性功能,达到了原料成本低、科学配比原料提高了食品口感和形状性能的效果。状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改性
,具体为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羧甲基纤维素CMC是将天然纤维素经过碱化和醚化的改性反应制备所得,溶于水后呈现出粘稠、成膜、保水、乳化及悬浮的特点,因此,CMC作为粘合剂、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及上浆剂的添加剂,适应于石油挖井、纺织业、食品业及造纸业领域。
[0003]现有的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是以精制棉、碎棉绒及木薯纤维作为制备原料,通过采用氢氧化钠对纤维素衍生物进行碱化处理,形成碱纤维,再与氯醋酸置换羟基进行醚化反应,以及醚化后纤维进行洗涤、调节PH值及干燥制取CMC,最后测定其粘度值、纯度、聚合度跟取代度,对应特性应用于需要的领域中使用,在食品领域中,CMC的取代度的大小决定溶媒法的酸碱性使用稳定,在制备可食用膜和食品增稠剂上,采用CMC进行交联聚合反应,提高成膜保水特性。
[0004]现有的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其制备原料存在成本高,制备工艺流程繁琐,采用化学物质不健康的问题;以及存在原料配比不科学,影响食品口感和形状,达不到优质可食用食品添加剂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存在原材料成本高,材料配比不够科学,达不到可食用标准,并且对于食品添加后成膜与口感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农作物秸秆、氢氧化钠溶液、乙醇溶液、异丙醇、醋酸溶液、海藻酸钠、食用甘油及纯净水原料组成的,包括有粉碎器、干燥箱、烧杯、反应釜设备组成的,按照质量份的比例配置原料为:农作物秸秆50份,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70份,浓度为80%、95%的乙醇溶液50

70份、异丙醇100

140份,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0

70份,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溶液15

20份,食用甘油5

7份;其制备步骤如下:
[0009]S1、分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首先取出农作物秸秆,用清水冲洗灰尘,放在干燥箱中升高温度至80℃进行全面的杀菌和烘干,把烘干的农作物秸秆再放到粉碎器中进行粉碎,转速为12000r/min,粉碎时间以搅碎粉末能够从60目过筛为标准进行过滤,得到农作物秸秆粉末;
[0010]S2、碱化:其次取出无菌干燥的烧杯,添加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50

70份和异丙醇100

140份制备醇混合液,再取出反应釜,依次添加农作物秸秆粉末、醇混合液,进行搅
拌,分散农作物秸秆粉末纤维素,搅拌温度为20℃,搅拌时间为5

10min,搅拌均匀后升高温度至30℃,再从反应釜添加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70份,进行碱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后得到碱纤维;
[0011]S3、醚化:取出无菌干燥的烧杯,添加异丙醇100

140份和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0

70份制备醚化混合液,向含有碱纤维素的反应釜添加醚化混合液,升高温度至68℃,进行醚化反应,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后得到羧甲基纤维素粗品;
[0012]S4、洗涤去杂提纯:将羧甲基纤维素粗品,放在无菌干燥的烧杯内,降低温度至20℃,用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

10份中和至PH=7,进行离心静置,再采用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10

20份对羧甲基纤维素粗品进行沉淀,沉淀后过滤出羧甲基纤维素,并对其采用丙酮有机溶剂进行洗涤2

3遍后,放在干燥箱内进行烘干,得出羧甲基纤维素粉末;
[0013]S5、交联共聚:然后取出反应釜,依次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粉末、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溶液15

20份及食用甘油5

7份,升高温度至65℃,进行充分均匀搅拌发生交联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120min,通过控制添加的海藻酸钠和食用甘油量,调节PH值=9,制得食品添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
[0014]S6、检测特性:最后取出羧甲基纤维素1份放置在烧杯中,加入纯净水9份,混合搅拌均匀,使用粘度仪测定溶液粘度;以及取出羧甲基纤维素1份放置在烧杯中,加入标准盐酸溶液80份,酚酞指示剂及标准氢氧化钠溶液80份进行滴测,根据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为滴定标准,计算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
[0015]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是成熟农作物的茎叶部分,包括小麦、水稻、玉米、木薯、油菜、棉花及甘蔗,其中,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水分、氮、磷、钾、钙、镁元素和纤维素,干燥的秸秆中纤维素含量高达75

85%,具有价格低廉、饲养畜牧业及加工到纺织业及食品业使用的无毒无污染无害的特点。
[0016]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钠是白色结晶性粉末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强碱性、强腐蚀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的特点,其分子式为NaOH,分子量为40.0,密度为2.13g/cm3,NaOH的添加是与天然纤维素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溶解去除,将纤维素部分分离提取出来,将羟基替换吸附钠离子,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
[0017]优选的,所述乙醇是常温常压下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亦是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为CH3CH2OH,分子量为46.7,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与天然纤维素中的羧酸衍生物发生醇解反应,乙醇做为天然纤维素溶剂加快反应速度,具有低毒性、弱酸性、其水溶液有酒香味、其蒸汽易燃爆炸,易溶于水、溶于乙醚、甲醇及丙酮有机溶剂的特点;所述异丙醇是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H8O,分子量为60.095,密度为0.7855g/cm3,具有毒性、溶于水和醇、醚、苯有机溶剂的特点,在碱化和醚化反应过程中,加入C3H8O能够增加纤维的无序度,使得氢氧化钠均匀分散与纤维素进行反应。
[0018]优选的,所述醋酸是无色液体一元酸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为CH3COOH,分子量为60.052,密度为1.05g/cm3,具有吸湿性、弱酸性、强腐蚀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的特点,凝固点为16.6℃,凝固时为无色晶体,在醚化反应中,醋酸和异丙醇混合作为醚化剂,进行碱纤维素酯化改性反应。
[0019]优选的,所述海藻酸钠是一种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出无味白色、淡黄色粉末的天然多糖物质,其分子由β

D甘露糖醛酸和α

L古洛糖醛酸,按1

4糖苷键连接而
成的共聚物,具亲水性、吸湿性、PH敏感性、不溶乙醇的特点,其分子式为C6H7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农作物秸秆、氢氧化钠溶液、乙醇溶液、异丙醇、醋酸溶液、海藻酸钠、食用甘油及纯净水原料组成的,包括有粉碎器、干燥箱、烧杯、反应釜设备组成的,按照质量份的比例配置原料为:农作物秸秆50份,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70份,浓度为80%、95%的乙醇溶液50

70份、异丙醇100

140份,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0

70份,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溶液15

20份,食用甘油5

7份;其制备步骤如下:S1、分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首先取出农作物秸秆,用清水冲洗灰尘,放在干燥箱中升高温度至80℃进行全面的杀菌和烘干,把烘干的农作物秸秆再放到粉碎器中进行粉碎,转速为12000r/min,粉碎时间以搅碎粉末能够从60目过筛为标准进行过滤,得到农作物秸秆粉末;S2、碱化:其次取出无菌干燥的烧杯,添加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50

70份和异丙醇100

140份制备醇混合液,再取出反应釜,依次添加农作物秸秆粉末、醇混合液,进行搅拌,分散农作物秸秆粉末纤维素,搅拌温度为20℃,搅拌时间为5

10min,搅拌均匀后升高温度至30℃,再从反应釜添加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70份,进行碱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后得到碱纤维;S3、醚化:取出无菌干燥的烧杯,添加异丙醇100

140份和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0

70份制备醚化混合液,向含有碱纤维素的反应釜添加醚化混合液,升高温度至68℃,进行醚化反应,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后得到羧甲基纤维素粗品;S4、洗涤去杂提纯:将羧甲基纤维素粗品,放在无菌干燥的烧杯内,降低温度至20℃,用浓度为36%的醋酸溶液5

10份中和至PH=7,进行离心静置,再采用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10

20份对羧甲基纤维素粗品进行沉淀,沉淀后过滤出羧甲基纤维素,并对其采用丙酮有机溶剂进行洗涤2

3遍后,放在干燥箱内进行烘干,得出羧甲基纤维素粉末;S5、交联共聚:然后取出反应釜,依次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粉末、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溶液15

20份及食用甘油5

7份,升高温度至65℃,进行充分均匀搅拌发生交联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120min,通过控制添加的海藻酸钠和食用甘油量,调节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彦明齐敦民夏晓婷邵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创力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