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06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尖端、消融组件、内置循环水路的导管以及至少围合所述消融组件并形成可变容积腔体的弹性囊体,所述循环水路连通所述可变容积腔体,所述弹性囊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收缩于所述引导尖端和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顺利进入血管达到对肺动脉交感神经进行消融的目的,并且能够对消融系统进入血管后释放出的热量进行有效冷却,从而有效避免血管内的血液受热凝固而产生血栓,进而避免血栓严重并发症导致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的效果。症导致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的效果。症导致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消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消融治疗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直接毁损局部病变相关组织的治疗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在自主神经平衡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神经消融可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例如,肾脏交感神经在自主神经平衡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脏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可导致自主神经失平衡,是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肾脏交感神经消融(RDN)可阻断肾脏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从而促进自主神经再平衡,起到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0003]现有的消融系统进入血管后,由于治疗过程中,瞬间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由于缺少冷却系统或者冷却系统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的血液凝固,进而产生血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消融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消融系统,能够顺利进入血管达到对神经进行消融的目的,并且能够对消融系统进入血管后释放出的热量进行有效冷却,从而有效避免血管内的血液受热凝固而产生血栓,进而避免血栓并发症导致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尖端、消融组件、内置循环水路的导管以及至少围合所述消融组件并形成可变容积腔体的弹性囊体,所述循环水路连通所述可变容积腔体,所述弹性囊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收缩于所述引导尖端和导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装配于支架侧面的若干能量发生装置,所述能量发生装置以及支架围合于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所述可变容积腔体两端分别形成内径小于可变容积腔体的密封段,两个所述密封段收缩于所述引导尖端和导管;
[0008]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连接段与导管固接,所述支架远离导管一端通过安装段与引导尖端固接,所述导管内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纳导丝的导丝腔,所述导丝依次穿过连接段、支架和安装段后由所述引导尖端穿出。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平行于导丝腔的进液腔以及出液腔,所述连接段远离尖端一侧固定连接与进液腔连通的进液管以及与出液腔连通的出液管,所述连接段开设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出液管连通的出液口;
[0010]液体依次经过所述进液腔、进液管以及进液口注入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液体依
次经过所述出液口、出液管以及出液腔由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排出。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由至少一个安装面构成,所述安装面用于固定安装能量发生装置;所述能量发生装置选配为射频元件、微波发射元件或者超声波能量发生组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面开设一个用于固定能量发生装置的安装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安装面设置数量、安装槽开设数量以及能量发生装置设置数量均为三个,每两个相邻所述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内平行于导丝腔形成与能量发生装置数量相等的导线腔,所述支架与连接段连接一端开设与导线腔数量相等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槽口开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安装槽与让位槽连通,所述能量发生装置的导线经过让位槽并穿过连接段后位于所述导线腔内。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两个所述安装面相交处均形成切面,至少一个所述切面开设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延伸至所述支架与连接段相连一端,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温度测量组件;
[0016]所述导管内平行于导丝腔形成供温度测量组件通过的腔体,所述温度测量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支架后置于供温度测量组件通过的腔体内。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段包括限位片和环绕固定于所述限位片周缘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导管的端面贴合,所述限位片于导管的远端连接支架,所述限位片与所述导管的周缘贴合;
[0018]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于所述限位片与导管贴合一侧,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所述限位环远离限位片一侧。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远离弹性囊体一端连接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和安装于握持部内的密封部,所述导管连接于密封部;
[0020]所述密封部形成分别与所述导管的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0021]所述握持部外穿设两个管体,所述管体分别设置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部由握持部穿出一端设为应力缓冲构件,所述导管由所述应力缓冲构件内穿出。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将消融组件围合于弹性囊体的可变容积腔体中,通过内置于导管的循环水路向可变容积腔体中输入降温用液体,通过引导尖端将消融组件引导至血管中,包覆于弹性囊体外的可变容积腔体根据其内部注入液体量以改变其体积,从而适配血管直径,达到撑起血管的作用。消融组件在治疗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而可变容积腔体以及注入可变容积腔体中的降温用液体能够将其产生的热量循环带走,同时对消融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达到有效的降温作用,以避免由于高温导致血液凝固进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
[0024]其次,通过由支架若干能量发生装置构成的消融组件,以及支架通过连接段与导管固接并连通循环水路的设计,支架对应每个能量发生装置形成安装面和安装槽,以及安装面所开设的供能量发生装置的导线穿过的让位槽,通过上述设计,循环水路通过连接段与可变容积腔体之间的连通,以及导线和导丝的分布均匀而紧凑,以达到正常的消融需要
的同时实现对能量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0025]最后,通过导管远离弹性囊体一端连接的由密封部和握持部构成的手柄,用于对能量发生装置进行降温的液体通过连接在握持部的管体进入进液腔后进入可变容积腔体内,再通过出液腔和另一个管体排出,以达到液体循环的目的,以避免可变容积腔体内的液体温度升高导致降温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中消融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消融组件具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消融组件各部分配合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0030]图5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液体经过循环水路进入弹性囊体的具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6为图3中B部放大图;
[0032]图7为图5中C部放大图;
[0033]图8为本技术中体现安装段的安装槽、让位槽、容纳槽的排布,以及与导管的导丝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尖端、消融组件、内置循环水路的导管以及至少围合所述消融组件并形成可变容积腔体的弹性囊体,所述循环水路连通所述可变容积腔体,所述弹性囊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收缩于所述引导尖端和导管,形成于可变容积腔体两端的密封段分别收缩于引导尖端和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装配于支架侧面的若干能量发生装置,所述能量发生装置以及支架围合于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连接段与导管固接,所述支架远离导管一端通过安装段与引导尖端固接,所述导管内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纳导丝的导丝腔,所述导丝依次穿过连接段、支架和安装段后由所述引导尖端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平行于导丝腔的进液腔以及出液腔,所述连接段远离尖端一侧固定连接与进液腔连通的进液管以及与出液腔连通的出液管,所述连接段开设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出液管连通的出液口;液体依次经过所述进液腔、进液管以及进液口注入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液体依次经过所述出液口、出液管以及出液腔由所述可变容积腔体内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至少一个安装面构成,所述安装面用于固定安装能量发生装置;所述能量发生装置选配为射频元件、微波发射元件或者超声波能量发生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开设一个用于固定能量发生装置的安装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安装面设置数量、安装槽开设数量以及能量发生装置设置数量均为三个,每两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谱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