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60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板;按压监测反馈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以监测反馈按压状况;至少两个金属电极,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于连接人体以采集心电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能够采集心电信号,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施救者根据采集的心电信号判断是否需进行心肺复苏,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心肺复苏,以便给予有效施救。以便给予有效施救。以便给予有效施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脏停止跳动后,有效泵血功能消失,患者因有效循环的中止而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心肺复苏被认为是针对这一情况最有效和直接的医疗手段,而高效且准确的心肺复苏能够提高抢救成功概率。
[0003]心肺复苏反馈装置,一般是通过获取心肺复苏的按压压力变化,来反馈心肺复苏的质量。现有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包括大型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和便携式复苏反馈装置,大型心肺复苏反馈装置不便移动,而便携式复苏反馈装置由于其便于携带,其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用在任何急救场景中。
[0004]目前的便携式复苏反馈装置,只能向用户反馈心肺复苏的按压情况,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能够采集心电信号,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施救者根据采集的心电信号判断是否需进行心肺复苏,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心肺复苏,以便给予有效施救。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
[0008]控制板;
[0009]按压监测反馈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以监测反馈按压状况;
[0010]至少两个金属电极,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于连接人体以采集心电信号。
[0011]优选地,所述主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腔和至少两个让位孔;所述按压监测反馈组件和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两个金属电极的一端自所述让位孔处外露。
[0012]优选地,所述金属电极设有固定孔;所述主机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控制板后与所述固定孔固定,以将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让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4]所述金属电极包括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接触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让位孔后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部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6]优选地,所述容腔包括第一凹腔;所述外壳设有通孔;
[0017]所述主机包括柔性PCB板和电连接针,所述柔性PCB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针插接于所述通孔;所述电连接针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腔内与所述柔性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凹腔内设有密封胶层。
[0018]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
以形成容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抵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槽并按压所述第二密封圈。
[0020]优选地,所述主机包括按压板和硅胶盖;所述外壳一侧形成有敞口;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敞口内,所述硅胶盖覆盖于所述敞口外轮廓;
[0021]其中,外力按压所述硅胶盖时,所述硅胶盖发生形变,以带动所述按压板按压在所述按压监测反馈组件上;外力撤去时,所述硅胶盖恢复原状,以带动按压板离开所述按压监测反馈组件。
[0022]优选地,所述按压监测反馈组件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按压板下方且沿所述按压板的外周侧壁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0023]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能够采集心电信号,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先采集心电信号,以获取用户当前的心律状况,若用户当前为正常心律(窦性心律),则无需进行心肺复苏;若用户当前为其他心律,则需进行心肺复苏。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心肺复苏,以便给予有效施救。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一;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二;
[0029]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板、金属电极和第一密封圈的装配结构爆炸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三;
[0032]图8为本技术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四。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主机;
[0035]11、金属电极;111、固定孔;112、接触部;113、连接部;
[0036]12、控制板;
[0037]13、外壳;131、容腔;1311、第一凹腔;132、让位孔;133、第一凹槽;1331、第二凹槽;134、通孔;135、第一壳体;1351、卡接凸起;136、第二壳体;1361、卡槽;137、敞口;
[0038]14、固定件;
[0039]151、第一密封圈;152、第二密封圈;
[0040]16、电连接针;
[0041]17、按压板;
[0042]18、硅胶盖;
[0043]1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
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6]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另有明确限定的除外。
[00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包括:控制板(12);按压监测反馈组件,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用以监测反馈按压状况;至少两个金属电极(11),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用于连接人体以采集心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包括外壳(13),所述外壳(13)设有容腔(131)和至少两个让位孔(132);所述按压监测反馈组件和所述控制板(12)位于所述容腔(131)内;所述两个金属电极(11)的一端自所述让位孔(132)处外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11)设有固定孔(111);所述主机(1)包括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穿过所述控制板(12)后与所述固定孔(111)固定,以将所述金属电极(11)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设有至少一第一凹槽(133),所述让位孔(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金属电极(11)包括接触部(112)和连接部(113),所述接触部(112)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连接部(113)穿过所述让位孔(132)后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设有第二凹槽(1331),所述连接部(113)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51);所述第一密封圈(151)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33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31)包括第一凹腔(1311);所述外壳(13)设有通孔(134);所述主机(1)包括柔性PCB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伟方章军辉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