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及卷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51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采用走锭纺工艺制备牦牛绒羊毛混纺纱;织造时保持织造车间的相对湿度为65~70%;布面后整理过程中,定型、烫光、剪毛工序后设置布面冷却工序;在前述后整理工艺中的染色工序为:将染料加入到40度温水的染缸中,再以1.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到80℃后保温15分钟,继续升温到90℃后保温40分钟,自然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染色用卷染机,包括机架,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染缸,转动设置在染缸内侧壁上的导布辊,染缸内设置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与设置在染缸外的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证卷染时的恒张力控制,避免产生高温液化,保证染色均匀。保证染色均匀。保证染色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及卷染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及卷染机。

技术介绍

[0002]牦牛绒跟驼绒差不多,保暖效果好;牦牛绒是中空纤维,更能保留热能,保暖度比羊毛更好,但牦牛绒因为存在染色容易不均匀的问题,所以较少见到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公开号为CN114457478A的专利:一种牦牛绒与美利奴羊毛混纺拉毛纱纤制品的制备方法,属于纱纤面料领域。该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如下:S1、原料选择:饰纱粗纱成份选用85%,70S巴素兰羊毛,15%牦牛绒条,芯纱选用20/75(1.9倍),再生涤包氨2条,固纱选用300D,再生涤纶1条;S2、和毛:根据原料的特点制定和毛工艺,和毛工艺流程为:水洗绒

加油水

闷绒

开松

二次加油水;将牦牛绒均匀铺层,在每铺一层上均匀喷水,每次铺层高度不得超过10CM,按计算补水量均匀补水,加油、水比为1:17~1:20,为使绒毛充分吸收水分,需闷绒12小时以上,闷绒后经开松检测若不符合上机回潮的要求,需要二次加油、水,达到最终回潮率为20%+2%的工艺要求。但牦牛绒与美利奴羊毛混纺拉毛纱纤制成的面料如何实现染色均匀,现有技术未见有相关报道。
[0003]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染色时染色设备如何选择或如何改进以符合需要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有宣传巨型卷染机的,一般宣传为直径1400mm的巨型卷染机。采用巨型卷染机对棉织物进行染整加工,可进行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和水洗等操作,可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具有成本低、能耗小、投资省和占地小的优点,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高质量订单要求。一般采用双变频(或伺服传动),恒线速度、恒张力、PLC控制。然而,生产实践表明,卷染到1200mm直径的极少。原因很简单,卷径大易发生头尾色差、左中右色差.不得不牺牲加工效率、增加缸次来避免色差疵布的发生,按理说,卷染过程退卷与收卷间保持一固定微小线速度差,则张力便可恒定。若整体张力可控,则织物收卷能维持恒带液,是不会发生前后及左中右色差的。但对于张力的控制,或者说对于退卷辊与收卷辊线速度差的控制,目前仍然较难达到需要的要求,由此带来前后或左中右色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在后整工艺中,进行各道温度控制,避免产生高温使之液化的弊端,采用进口的助剂及染料;针对不同颜色采用不同浓度的宜和仑染料,配合染色工序的合理设置,能保证染色的均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
[0006]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07]S1:采用走锭纺生产工艺制备牦牛绒羊毛混纺纱;其中,原料纤维的质量占比为牦牛绒2~7%、羊毛93~98%;
[0008]S2:采用大剑杆织机织造坯布,织造时保持织造车间的相对湿度为65~70%;
[0009]S3:布面后整理;后整理过程中,定型工序后设置布面冷却工序,烫光、剪毛工序后也设置布面冷却工序;
[0010]在前述后整理工艺中的染色工序为:将染料加入到40度温水的染缸中,再进行以1.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升温到80℃后保温15分钟,然后继续升温到90℃后保温40分钟,再最后进行自然冷却。牦牛绒跟驼绒差不多,保暖效果好;牦牛绒是中空纤维,更能保留热能,保暖度比羊毛更好。能增加一些产品的市场卖点。牦牛绒的后整理是布面冷却后再进行的下一道流程,因为牦牛绒产品在后整工艺中,高温液化(形态上软塌塌的)。牦牛绒产品在后整工艺中,进行各道温度控制,避免产生高温使之液化的弊端。完整流程是:纺纱,织造,后整理;其中,纺纱的过程为和毛,打毛,梳毛,粗纱,细纱;织造的过程是:织造:整经,穿综,织造,生修;后整理的过程为:洗呢,缩呢,复洗,脱水,烘干定型,起毛,烫光,剪毛,预缩,蒸呢。在前述复洗工序后面设置所述染色工序,染色工序后进行中检工序,蒸呢后还设置成品检验的工序。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染色工序中,染料采用宜和仑染料,2.5~3.5%的甲酸及10.5~1.5%。牦牛绒因为存在染色容易不均匀的问题,所以采用进口的助剂及染料;针对不同颜色采用不同浓度的宜和仑染料,配合后整理工艺能实现牦牛绒羊毛产品的染色均匀。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中染色用卷染机,包括机架,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染缸,转动设置在染缸缸内侧壁上的导布辊,染缸内设置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与设置在染缸外的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染缸内染液升温与保温的过程;待卷染的布匹从机架一端的卷布辊依次绕设于染缸内的导布辊后绕设于机架另一端的卷布辊上。通过PLC(即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蒸汽加热管的加热及保温工作(即将染料加入到40度温水的染缸中,再进行1.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升温到80℃后保温15分钟,升温到90℃后保温40分钟,再进行自然冷却),实现本面料所需的后整理工艺中的染色工序的升温保温要求,配合染料和助剂的合理选择(即采用进口的助剂及染料;针对不同颜色采用不同浓度的宜和仑染料),能够解决牦牛绒产品染色不均的问题。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位于染缸外的布匹一端面设置张力传感器;卷布辊的一端面还设置用于检测卷布辊转速的速度传感器。通过张力传感器直接测定布匹的张力,再配合检测卷布辊转速的速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检测点以及检测方式的设置,使得张力检测及速度检测更准确,以保证退卷辊与收卷辊(也即设置在机架上两端部的卷布辊)间保持固定的微小线速度差,使得张力可保持恒定,可避免布匹的前后或左中右色差。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卷布辊设有七个,每个卷布辊的端面设置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卷布辊的转速,张力传感器设有至少两个;张力传感器直接测定布匹的张力,速度传感器检测卷布辊转速,当多个张力检测点及速度检测点检测的数值差值超过设定的阈值,PLC控制报警器报警,提示工人检查卷布辊转动情况及布匹卷绕输送情况,及时采取停车措施。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靠近染缸上端面处设置张力辊,张力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张力辊的一端面设置用于检测张力辊转速的速度传感器。张力辊抵靠在布匹布面上,辅助
增加布匹的张力,这样设置也能进一步避免布匹在卷布辊上打滑,卷布辊空转的问题;张力辊设置在靠近染缸上端面处,这样再配合张力辊端面设置的速度传感器,增加速度检测点,提高张力检测、速度检测的准确性(退卷辊与收卷辊处的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速度满足设定的微小线速度差,如果出现不满足的情况,PLC控制蜂鸣器等报警器提示工人检查;如果退卷辊与收卷辊处的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速度满足设定的微小线速度差,但布匹端面的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却不符合设定值,PLC控制蜂鸣器等报警器同样提示工人前去检查),为保持恒张力提供进一步的保证。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张力辊设有两个且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采用走锭纺生产工艺制备牦牛绒羊毛混纺纱;其中,原料纤维的质量占比为牦牛绒2~7%、羊毛93~98%;S2:采用大剑杆织机织造坯布,织造时保持织造车间的相对湿度为65~70%;S3:布面后整理;后整理过程中,定型工序后设置布面冷却工序,烫光、剪毛工序后也设置布面冷却工序;在前述后整理工艺中的染色工序为:将染料加入到40度温水的染缸中,再以1.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升温到80℃后保温15分钟,然后继续升温到90℃后保温40分钟,最后进行自然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染色工序中,染料采用宜和仑染料,助剂采用浓度为2.5~3.5%的甲酸及0.5~1.5%的匀染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牦牛绒羊毛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中染色用卷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染缸,转动设置在染缸内侧壁上的导布辊,染缸内设置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与设置在染缸外的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染缸内染液升温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栋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烨天羊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