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26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用于对汽车回复反射器进行注塑,回复反射器包括板身以及设置在板身侧边的竖边,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以及与动模板配合的定模板,动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镶件,定模板上设置有第二镶件,当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回复反射器的型腔,第一镶件上具有用于成型竖边的成型凹槽;注塑模具还包括注浇系统,注浇系统包括主流道以及分流道,定模板上设置有与注塑机喷嘴相连的浇口套,浇口套与主流道相连,分流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浇口,浇口正对于成型凹槽。本申请能够减少成型后回复反射器于浇口附近产生流痕。复反射器于浇口附近产生流痕。复反射器于浇口附近产生流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回复反射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反光板也称汽车回复反射器,一般安装在汽车尾部,本身并不发光,而是用于反射光线,主要起警示作用。
[0003]如附图1和图2中所示的汽车回复反射器,整体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模具直接将板身5注塑而成。在注塑过程中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从浇口套进入热流道内,再通过浇口进入到型腔中用于成型整体的回复反射器。
[0004]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回复反射器在注塑生产时易在浇口附近产生流痕或称为水口。由于回复反射器需要对光线进行反射才可以起到警示效果,水口的产生会导致反光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回复反射器于浇口附近产生流痕影响反光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用于对汽车回复反射器进行注塑,回复反射器包括板身以及设置在板身侧边的竖边,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以及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定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镶件,所述定模板上设置有第二镶件,当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定模板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和所述第二镶件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回复反射器的型腔,所述第一镶件上具有用于成型竖边的成型凹槽;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注浇系统,所述注浇系统包括主流道以及分流道,所述定模板上设置有与注塑机喷嘴相连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与主流道相连,所述分流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浇口,所述浇口正对于所述成型凹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回复反射器上设置竖边,注塑模具的浇口位置正对成型凹槽的位置,在注塑过程中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会从回复反射器的竖边位置开始注入,成型后若出现流痕主要也会集中在回复反射器的竖边位置,不会对反光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
[0008]可选的,所述动模板连接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成型凹槽对应的位置的侧顶杆,所述成型凹槽的槽底为所述侧顶杆的顶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复反射器成型后竖板的位置处单独设置一个顶杆,能够方便竖边位置的脱模,避免脱模过程中竖边卡住。
[0010]可选的,所述侧顶杆包括杆体以及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连接有外部的供热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供热水对预热管道进行供热,能够实现于杆体在注塑前的预热,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从浇口送出的时候不会产生太大的温度差而导致迅速降温从而难以向前继续输送,进而减轻浇口处的流痕现象。
[0012]可选的,所述杆体上开设有供预热管道穿设的穿孔,所述预热管道穿设于所述穿孔内,且于所述穿孔的孔壁之间存在回流区间,所述预热管道具有与所述回流区间连通的回流口。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热管道进行流体的供热,再通过回流口回流至回流区间内后送出。
[0014]可选的,所述预热管道的端部穿出所述杆体并周向外扩形成抵接头,所述抵接头的端面形成所述成型凹槽的槽底。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头为成型凹槽的槽底,直接用于配合成型回复反射器的竖边,无需经由其他介质进行过渡,对浇口处的预热效果更好。
[0016]可选的,所述抵接头背向所述成型凹槽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口,若干所述通口形成所述回流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热流体从预热管道中进入,经过抵接头后再经由回流口流出。
[0018]可选的,所述杆体与所述预热管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杆体上连接有排流管,所述排流管位于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抵接头之间并与所述回流区间连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区间内回流的流体经过排流管送出,密封环能够封闭预热管道与杆体之间的间隙,避免泄漏。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镶件和所述第二镶件之间形成有两个所述型腔,所述分流道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所述型腔对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一次成型两个回复反射器与一个汽车对应使用。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从浇口套中注入,经由主流道和分流道从浇口处送入型腔内,由于浇口的位置正对于成型凹槽处,因此主要的流痕会集中在成型凹槽所成型的竖边位置,不会对汽车回复反射器的反光效果产生太大影响;2.由于将成型凹槽的槽底设置为通有热流体的侧顶杆,能够降低热塑性树脂从浇口处送出时的温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现有汽车回复反射器的正面示意图。
[0024]图2是现有汽车回复反射器的背面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中汽车回复反射器的正面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请中汽车回复反射器的背面示意图。
[0027]图5是注塑模具的爆炸图。
[0028]图6是注塑模具中动模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0030]图8是侧顶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动模板;11、第一镶件;12、成型凹槽;2、定模板;21、第二镶件;22、浇口套;3、主流道;31、分流道;32、浇口;4、侧顶杆;41、杆体;411、穿孔;42、预热管道;421、回流口;422、抵接头;43、回流区间;44、排流管;45、密封环;5、板身;51、竖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3

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用于对附图3、4中的汽车回复反射器进行注塑生产,其中回复反射器包括板身5以及设置板身5侧边的竖边51。
[0034]参照图5和图6,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1以及与动模板1配合的定模板2,其中动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镶件11,定模板2上设置有第二镶件21。当动模板1和定模板2合模时能够形成两个型腔,从而一次可以注塑成型两个回复反射器。结合图7,其中第一镶件11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竖边51的成型凹槽12。
[0035]参照图5

7,注塑模具还包括浇筑系统,浇筑系统包括主流道3以及与主流道3相连的两个分流道31,定模板2上设置有与注塑机喷嘴相连的浇口套22,浇口套22与主流道3相连,分流道31的出口处设置有浇口32,两个分流道31的浇口32分别正对于两个型腔的成型凹槽12。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从浇口套22中注入,经由主流道3之后再从分流道31处的浇口32注入型腔内。由于浇口32的位置正对于成型凹槽12,因此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会先进入到成型凹槽12位置然后再向型腔内扩散,因此流痕主要会集中在成型凹槽12所成型的竖边51位置,降低了对于回复反射器的影响。
[0036]由于流痕主要产生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汽车回复反射器进行注塑,回复反射器包括板身(5)以及设置在板身(5)侧边的竖边(51),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1)以及与所述动模板(1)配合的定模板(2),所述动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镶件(11),所述定模板(2)上设置有第二镶件(21),当所述动模板(1)和所述定模板(2)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11)和所述第二镶件(21)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回复反射器的型腔,所述第一镶件(11)上具有用于成型竖边的成型凹槽(12);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注浇系统,所述注浇系统包括主流道(3)以及分流道(31),所述定模板(2)上设置有与注塑机喷嘴相连的浇口套(22),所述浇口套(22)与主流道(3)相连,所述分流道(31)的出口处设置有浇口(32),所述浇口(32)正对于所述成型凹槽(12);所述动模板(1)连接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成型凹槽(12)对应的位置的侧顶杆(4),所述成型凹槽(12)的槽底为所述侧顶杆(4)的顶部,所述侧顶杆(4)包括杆体(41)以及预热管道(42),所述预热管道(42)连接有外部的供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回复反射器加工的无水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41)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鹤建李桂正黄斌孙建飞邱文林韩薛梦李挺吕怡侃段朝辉陈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