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16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包括两个厢板、设于两个厢板之间的加强梁及设于每个厢板内侧表面的多个承压凸起,每个承压凸起包括正向承压部和两个侧向承压部,侧向承压部设于正向承压部左右两侧且连接于厢板内侧表面,正向承压部的外表面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弧形承压面,承压凸起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车厢厢板组装结构通过在每个厢板内侧表面设置多个承压凸起,并在承压凸起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承压凸起和支撑架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避免厢板受到车厢内货物施加的压力或撞击力作用发生变形受损,提高了车厢厢板组装结构的抗压及抗撞击性能。击性能。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厢板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厢结构
,具体为一种车厢厢板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载货车厢通常包括多个组装在一起的厢板,现有技术的车厢厢板抗压、抗撞击的性能较差,例如,专利号为CN207374521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插接式冷藏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并具体公开了厢板包括内蒙皮、外蒙皮及内蒙皮与外蒙皮之间的聚氨酯保温层,这种“三明治”结构的厢板,内蒙皮只是很薄的一层板,采用这种结构的厢板的车厢,当车厢装载货物时,尤其是煤等货物装载较满时,在运输过程中车厢及装载的货物受到颠簸及转弯离心力较大的情况时,货物与厢板直接接触,厢板受到货物挤压、撞击很容易造成变形,甚至胀裂。另外,通过适量增加厢板的厚度来防止胀厢变形,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增加货车自重,这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胀厢变形,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压、抗撞击性能较佳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包括两个厢板、设于两个厢板之间的加强梁及设于每个厢板内侧表面的多个承压凸起,每个承压凸起包括正向承压部和两个侧向承压部,侧向承压部设于正向承压部左右两侧且连接于厢板内侧表面,正向承压部的外表面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弧形承压面,承压凸起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弹性顶板、弹性底板及连接于弹性顶板与弹性底板之间的两个侧支撑板,侧支撑板对应贴合在承压凸起的侧向承压部内壁上。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地,每个厢板一端设有插接头,另一端设有插接口,加强梁两端对应与两个厢板插接,其中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插接凹槽,另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插接凸起;其中一个厢板的插接头插接于加强梁的插接凹槽,加强梁的插接凸起插接于另一个厢板的插接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厢板与加强梁插接处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固定;所述加强梁内部中空,由钢板一体成型。
[0008]进一步地,每个厢板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及设于第一蒙皮与第二蒙皮之间的隔热层,第一蒙皮位于厢板内侧,第二蒙皮位于厢板外侧,所述多个承压凸起形成于第一蒙皮上,所述承压凸起沿第一蒙皮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每个承压凸起的横截面为梯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向承压部一体连接于第一蒙皮上,侧向承压部的一端与正向承压部连接,侧向承压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蒙皮相连,所述侧支撑板与相对应的侧向承压部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底板嵌置于第一蒙皮,所述弹性底板与侧支撑板的连接处设有向两侧水平延伸并嵌入第一蒙皮内部的延伸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通过粘合剂与第一蒙皮和第二蒙皮内侧粘合,第一蒙皮和第二蒙皮设于隔热层两侧,承压凸起与第一蒙皮一体成型,第一蒙皮、第二蒙皮及承压凸起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隔热层采用聚氨酯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内部设有多个隔热空腔,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条。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述车厢厢板组装结构通过在每个厢板内侧表面设置多个承压凸起,并在承压凸起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承压凸起和支撑架起到防护和缓冲外力冲击的作用,有效避免厢板因受到车厢内货物施加的压力或撞击力作用发生变形受损,提高了车厢厢板组装结构的抗压及抗撞击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7]图3是图1中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厢板;101、插接头;102、插接口;11、第一蒙皮;12、第二蒙皮;13、隔热层;131、隔热空腔;14、承压凸起;141、正向承压部;142、侧向承压部;143、承压面;15、支撑架;151、弹性顶板;152、弹性底板;153、侧支撑板;154、延伸部;16、橡胶条;20、加强梁;21、插接凹槽;22、插接凸起;3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包括两个厢板10、设于两个厢板10之间的加强梁20及设于每个厢板10内侧表面的多个承压凸起
14。
[0024]每个厢板10一端设有插接头101,另一端设有插接口102。加强梁20内部中空,由钢板一体成型,成型工艺可采用辊压、折弯、模压、铸造和/或拼接等方式。加强梁20由钢板制成,具有一定的抗压及抗撞击性能,使加强梁20受到车厢内货物施加的压力或撞击力作用不易发生变形受损,加强梁20两端对应与两个厢板10插接,其中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插接凹槽21,另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插接凸起22;其中一个厢板10的插接头101插接于加强梁20的插接凹槽21,加强梁20的插接凸起22插接于另一个厢板10的插接口102,在厢板10与加强梁20插接处通过螺钉30或铆钉连接固定。
[0025]每个厢板10包括第一蒙皮11、第二蒙皮12及设于第一蒙皮11与第二蒙皮12之间的隔热层13,第一蒙皮11位于厢板10内侧,第二蒙皮12位于厢板10外侧。隔热层13通过粘合剂与第一蒙皮11和第二蒙皮12内侧粘合,第一蒙皮11和第二蒙皮12设于隔热层13两侧,能够对隔热层13形成有效保护,避免隔热层13受撞击损坏。本实施例中,第一蒙皮1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包括两个厢板、设于两个厢板之间的加强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每个厢板内侧表面的多个承压凸起,每个承压凸起包括正向承压部和两个侧向承压部,侧向承压部设于正向承压部左右两侧且连接于厢板内侧表面,正向承压部的外表面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弧形承压面,承压凸起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弹性顶板、弹性底板及连接于弹性顶板与弹性底板之间的两个侧支撑板,侧支撑板对应贴合在承压凸起的侧向承压部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厢板一端设有插接头,另一端设有插接口,加强梁两端对应与两个厢板插接,其中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插接凹槽,另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插接凸起;其中一个厢板的插接头插接于加强梁的插接凹槽,加强梁的插接凸起插接于另一个厢板的插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与加强梁插接处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内部中空,由钢板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昆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山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