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06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申请公开了新型后驱动感单车,涉及动感单车领域,包括:两个飞轮支架,两个所述飞轮支架对称焊接在动感单车身的下半身,两个所述飞轮支架之间安装有飞轮本体,所述飞轮本体位于动感单车座椅的下方,所述飞轮本体的轴杆上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动感单车车身位于飞轮支架焊接处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安装有用于传动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的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刹车组件配合拉挡螺栓、拉挡固定件、防松螺母、外齿型垫片、六角法兰面螺母,可使飞轮仅能够沿着凹槽向车身前方移动,因此飞轮不会再有偏心和偏边的情况,运行更平稳、顺畅。畅。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后驱动感单车


[0001]本技术属于动感单车领域,具体是新型后驱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0002]动感单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室内健身器材,通过骑行可以快速的实现减脂,动感单车配备专门的刹车结构,在训练结束后停止飞轮转动并锁定,确保使用安全;
[0003]但是目前市场的动感单车多数为前驱,致使其刹车按压杆与飞轮的距离十分接近,甚至直接作用于飞轮上,当飞轮在刹车过程中,按压杆会出现剧烈的摆动,且飞轮也会出现偏心和偏边的现象;
[0004]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后驱动感单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后驱动感单车,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包括:两个飞轮支架,两个所述飞轮支架对称焊接在动感单车身的下半身,两个所述飞轮支架之间安装有飞轮本体,所述飞轮本体位于动感单车座椅的下方,所述飞轮本体的轴杆上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动感单车车身位于飞轮支架焊接处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安装有用于传动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的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带为皮带或者链条。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飞轮支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飞轮本体轴杆穿过凹槽,所述飞轮支架的前表面与轴杆之间连接有六角法兰面螺母,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母与飞轮支架之间垫有外齿型垫片。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飞轮支架上位于凹槽的一端固定有截面呈U字形的拉挡固定件,所述轴杆的外部位于外齿型垫片和飞轮支架之间安装有拉挡螺栓;
[0013]所述拉挡螺栓的一端为螺杆,另一端为环形片,所述轴杆穿过环形片,所述螺杆穿过拉挡固定件,所述拉挡固定件的外部设置与螺杆连接有的防松螺母,且拉挡固定件与防松螺母之间垫有大垫片和轻型弹性垫圈。
[0014]有益效果:
[0015]使用时,飞轮本体通过两个飞轮支架安装在动感单车车身后方,接着配合主动轮、从轮轮和传动带,即可将动感单车的飞轮由传统的前驱改为后驱,以使动感单车的刹车组件远离飞轮,大大降低飞轮刹车过程中对刹车按压杆的抖动过程;
[0016]刹车组件配合拉挡螺栓、拉挡固定件、防松螺母、外齿型垫片、六角法兰面螺母,可
使飞轮仅能够沿着凹槽向车身前方移动,因此飞轮不会再有偏心和偏边的情况,运行更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
[0018]图2是的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轴杆与松螺母和六角法兰面螺母连接处的爆炸图。
[0020]附图标记:1、飞轮本体;2、拉挡螺栓;3、拉挡固定件;4、大垫片;5、轻型弹性垫圈;6、防松螺母;7、外齿型垫片;8、六角法兰面螺母;9、传动带;10、凹槽;11、飞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新型后驱动感单车,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2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3]如图1和3所示,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包括:两个飞轮支架11,两个飞轮支架11对称焊接在动感单车身的下半身,两个飞轮支架11之间安装有飞轮本体1,飞轮本体1位于动感单车座椅的下方,飞轮本体1的轴杆上安装有从动轮,动感单车车身位于飞轮支架11焊接处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安装有用于传动的传动带9,主动轮的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动感单车三种骑位调节,生物力学人机交互,扶手上下调节,座垫前后上下调节,匹配自己舒适的骑位,动感单车的轴承和曲柄,可经过2454KG拉力值测试和2623KG压力值测试,动感单车配备简约电子表盘,健身数据清晰显示,电子表盘简约设计,时尚大方,随时跟踪健身数据,脚踏板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的铝合金可调节防滑脚踏,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节位置及松紧度,保护使用者的双脚在剧烈的运动中不易打滑受伤。
[0024]在一些示例中,传动带9为皮带或者链条,当传动带9为皮带时,则主动轮和从动轮即采用皮带轮,当传动带9为链条时,则主动轮和从动轮即采用链轮。
[0025]在一些示例中,飞轮支架1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飞轮本体1轴杆穿过凹槽10,飞轮支架11的前表面与轴杆之间连接有六角法兰面螺母8,六角法兰面螺母8与飞轮支架11之间垫有外齿型垫片7。
[0026]在一些示例中,飞轮支架11上位于凹槽10的一端固定有截面呈U字形的拉挡固定件3,轴杆的外部位于外齿型垫片7和飞轮支架11之间安装有拉挡螺栓2;
[0027]拉挡螺栓2的一端为螺杆,另一端为环形片,轴杆穿过环形片,螺杆穿过拉挡固定件3,拉挡固定件3的外部设置与螺杆连接有的防松螺母6,且拉挡固定件3与防松螺母6之间垫有大垫片4和轻型弹性垫圈5。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9]使用时,飞轮本体1通过两个飞轮支架11安装在动感单车车身后方,接着配合主动轮、从轮轮和传动带9,即可将动感单车的飞轮由传统的前驱改为后驱,以使动感单车的刹车组件远离飞轮,配合8档微调牛皮刹车,大大降低飞轮刹车过程中对刹车按压杆的抖动过程;
[0030]刹车组件配合拉挡螺栓2、拉挡固定件3、防松螺母6、外齿型垫片7、六角法兰面螺母8,可使飞轮仅能够沿着凹槽10向车身前方移动,因此飞轮不会再有偏心和偏边的情况,
运行更平稳、顺畅。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飞轮支架(11),两个所述飞轮支架(11)对称焊接在动感单车身的下半身,两个所述飞轮支架(11)之间安装有飞轮本体(1),所述飞轮本体(1)位于动感单车座椅的下方,所述飞轮本体(1)的轴杆上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动感单车车身位于飞轮支架(11)焊接处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安装有用于传动的传动带(9),所述主动轮的两侧均安装有脚踏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9)为皮带或者链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后驱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支架(1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飞轮本体(1)轴杆穿过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福陈小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康百福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