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02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单车,包括支撑座、单车主体、坐垫、阻力调节器、辅助支撑车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控制风扇件移动的辅助支撑车头,包括具有阻挡防滑脱离的单车把手和转动环件控制左右移动的风扇件组件,实现在单车运动过程中便捷地进行风扇件位置的移动调整,达到调整来风方向,提升散热效果的优点,通过设置可稳定放置手机并夹紧的手机支撑组件,在骑行过程中,可将手机通过手机支撑组件进行固定在车头主体上,实现方便在单车运动过程中使用手机,达到提升单车运动的便利性和娱乐性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单车


[0001]本技术涉及单车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单车。

技术介绍

[0002]动感单车是一款很好的有氧运动器材,对于有氧运动而言,运动者必须要坚持30分钟以上人体才开始燃烧脂肪。
[0003]通过单车进行运动锻炼会产生热量,当热量过多时会对身体造成不适,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不利于于运动的正常进行,且单车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单一地进行骑行,较为枯燥,不利于长时间的保持心情愉悦地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单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单车,包括支撑座、单车主体、坐垫、阻力调节器、辅助支撑车头,所述单车主体的底端与支撑座相固定,所述坐垫的底端与单车主体相固定,所述阻力调节器设置于单车主体的顶端中部,所述辅助支撑车头的底端与单车主体相固定,所述辅助支撑车头包括车头主体、单车把手、风扇件、转动环件、丝杆、滑动连接件、手机支撑组件,所述车头主体的底端与单车主体相固定,所述单车把手的左端与车头主体相固定,所述风扇件的后端与车头主体相连接,且其与滑动连接件的前端相固定,所述转动环件与车头主体的右端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与转动环件同步转动,且其的左端与车头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的内部与丝杆螺纹配合,且其与车头主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手机支撑组件与车头主体的顶端后侧相固定。
[0006]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手机支撑组件包括槽板、支撑板、夹紧件、弹簧件,所述槽板与车头主体的顶端后侧相固定,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车头主体相固定,所述夹紧件的前端采用弹簧件与槽板弹性连接,且其与槽板的前端内部滑动练,所述弹簧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槽板和支撑板相固定。
[0007]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车头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滑槽,且其滑槽的宽度大小与滑动连接件的前端的宽度大小相吻合,具有利于稳定滑动的优点。
[0008]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把手的右端设置有辅助圆环件,且其的直径大小比把手左端的直径大小大,具有防止打滑脱离而摔倒受伤的优点。
[0009]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转动环件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条纹槽缝,具有利于作用转动的优点。
[0010]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滑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左右方向的圆柱槽,且其槽内设置螺纹,所述螺纹的形状大小与丝杆的螺纹的形状大小相吻合,具有可稳定配合传动的优点。
[0011]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支撑板呈倾斜设置,且其后端中部设置有方形槽,具有利于手机稳定放置固定的优点。
[0012]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弹簧件的前后两端外侧设置有弹簧保护罩,具有利于弹簧件状态保护的优点。
[0013]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把手由碳纤维聚合树脂材料制成,具有质轻、强度好的特点。
[0014]作为一种运动单车改进,所述弹簧件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耐蚀性好的特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单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可控制风扇件移动的辅助支撑车头,包括具有阻挡防滑脱离的单车把手和转动环件控制左右移动的风扇件组件,实现在单车运动过程中便捷地进行风扇件位置的移动调整,达到调整来风方向,提升散热效果的优点。
[0017]优点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可稳定放置手机并夹紧的手机支撑组件,在骑行过程中,可将手机通过手机支撑组件进行固定在车头主体上,实现方便在单车运动过程中使用手机,达到提升单车运动的便利性和娱乐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辅助支撑车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辅助支撑车头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手机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手机支撑组件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支撑座

1、单车主体

2、坐垫

3、阻力调节器

4、辅助支撑车头

5、车头主体

51、单车把手

52、风扇件

53、转动环件

54、丝杆

55、滑动连接件

56、手机支撑组件

57、槽板

571、支撑板

572、夹紧件

573、弹簧件

57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运动单车,包括支撑座1、单车主体2、坐垫3、阻力调节器4,单车主体2的底端与支撑座1相固定,坐垫3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阻力调节器4设置于单车主体2的顶端中部。
[0026]请参阅图2

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运动单车,包括辅助支撑车头5,辅助支撑车头5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辅助支撑车头5包括车头主体51、单车把手52、风扇件53、转动环件54、丝杆55、滑动连接件56、手机支撑组件57,车头主体51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单车把手52的左端与车头主体51相固定,风扇件53的后端与车头主体51相连接,且其与滑动连接件56的前端相固定,转动环件54与车头主体51的右端内部转动连接,丝杆55的右端与转动环件54同步转动,且其的左端与车头主体51转动连接,滑动连接件56的内部与丝杆55螺纹配合,且其与车头主体51的内部滑动连接,手机支撑组件57与车头主体51的顶端后侧相固定。
[0027]请参阅图4

5,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运动单车,手机支撑组件57包括槽板571、支撑板572、夹紧件573、弹簧件574,槽板571与车头主体51的顶端后侧相固定,支撑板572的底端与车头主体51相固定,夹紧件573的前端采用弹簧件574与槽板571弹性连
接,且其与槽板571的前端内部滑动练,弹簧件57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槽板571和支撑板572相固定。
[0028]此外,车头主体51的前端设置有滑槽,且其滑槽的宽度大小与滑动连接件56的前端的宽度大小相吻合,具有利于稳定滑动的优点;把手52的右端设置有辅助圆环件,且其的直径大小比把手52左端的直径大小大,具有防止打滑脱离而摔倒受伤的优点;转动环件54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条纹槽缝,具有利于作用转动的优点;滑动连接件56的内部设置有左右方向的圆柱槽,且其槽内设置螺纹,螺纹的形状大小与丝杆55的螺纹的形状大小相吻合,具有可稳定配合传动的优点;支撑板572呈倾斜设置,且其后端中部设置有方形槽,具有利于手机稳定放置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单车,包括支撑座(1)、单车主体(2)、坐垫(3)、阻力调节器(4),所述单车主体(2)的底端与支撑座(1)相固定,所述坐垫(3)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所述阻力调节器(4)设置于单车主体(2)的顶端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支撑车头(5),所述辅助支撑车头(5)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所述辅助支撑车头(5)包括车头主体(51)、单车把手(52)、风扇件(53)、转动环件(54)、丝杆(55)、滑动连接件(56)、手机支撑组件(57),所述车头主体(51)的底端与单车主体(2)相固定,所述单车把手(52)的左端与车头主体(51)相固定,所述风扇件(53)的后端与车头主体(51)相连接,且其与滑动连接件(56)的前端相固定,所述转动环件(54)与车头主体(51)的右端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55)的右端与转动环件(54)同步转动,且其的左端与车头主体(51)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56)的内部与丝杆(55)螺纹配合,且其与车头主体(5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手机支撑组件(57)与车头主体(51)的顶端后侧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支撑组件(57)包括槽板(571)、支撑板(572)、夹紧件(5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长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