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86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包括饭仓组件、打散组件及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所述饭仓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上方,所述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底部,所述打散组件上设置有若干分料饭仓。该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米饭进入饭仓组件中的储饭仓后,经过分割格分割将落入打散组件中,再由经打散组件中的分料杆旋转打散,从分料饭仓下来后,落入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进行切饭、成型及下料,该机构中,各组件均可单独拆分,清洗方便之外,米饭打散充分,而且可同时完成两个餐盘的分饭下料,分饭下料效率高,进一步满足现有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分饭机设备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厨房餐饮设备越来越自动化,为实现快速配餐,自动配餐设备被逐渐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并得到了发展。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842418.7具有方便清洗防误装机构的分饭机构,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方便清洗防误装机构的分饭机构,其在分饭主机上增加限位托板,通过切饭板上的限位件与限位托板的配合,一来不影响切饭板工作时正常运动,二来有效保护切饭板不会掉落,这样在搬运分饭机时,切饭板就不会出现脱离分饭机的现象。而且通过使限位件脱离限位凹槽后,可使切饭板拆卸,以便于正常清洗。该机构能让切饭板在限位轨迹内(即限位槽内)运动而又不影响分饭机构正常工作;当切饭板运动至限位槽的最外侧的极限位刚好能将切饭板完全外露于分饭机构而又不脱离分饭机构,这样在方便清洗的同时还能防止使用者错误安装。而且在搬运分饭机构的时候还能防止切饭板脱落掉在地上发生损坏。该机构还通过穿接孔的设置,能够区分左右切饭板,使得安装时能够快速正确安装,提升安装效率。但是该方案公开的储饭腔101一次只能完成给一个餐盘的分饭下料,分饭下料效率低,难以满足现有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0004]为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包括饭仓组件、打散组件及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所述饭仓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上方,所述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底部,所述打散组件上设置有若干分料饭仓。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饭仓组件包括储饭仓、分割格、出饭漏斗及多个光传感器,所述分割格设置于储饭仓内侧上部,所述出饭漏斗设置于储饭仓底部,多个所述光传感器穿过并固定设置于出饭漏斗上。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饭仓一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插销,所述储饭仓底部四角均设置有脚轮,所述储饭仓设置有固定插销的一侧中间设置有拉手。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格由多条呈横向和纵向十字交叉的分割柱阵列分布而成。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饭漏斗与所述储饭仓设置为
相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料杆、第一驱动电机、分料饭仓及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依次两两首尾相接围成中空框体,所述分料杆设置于中空框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分料杆一端,并驱动分料杆作旋转运动,所述分料饭仓设置于分料杆下方,所述第二光传感器设置于分料饭仓外侧。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呈横向相对设置为2块,所述第二侧板呈纵向相对设置为2块,所述分料杆及第二光传感器呈同向并列设置为多条,所述分料饭仓呈同向并列设置为2个,每条所述分料杆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2块所述第一侧板,2块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设置于2块所述第一侧板的左右两侧,每条所述分料杆的同一端均设置有齿轮,相邻齿轮之间设置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穿过其中一个齿轮后与分料杆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包括切饭组件、下料组件、凸轮组件、第二驱动电机及固定组件,所述切饭组件上呈对称设置有切饭板及切饭臂,所述切饭臂一端与切饭板连接,所述切饭臂另一端与凸轮组件连接,所述切饭组件及下料组件之间设置有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上设置有2个成型腔,2个所述成型腔设置于切饭板底部,且位于分料饭仓正下方,所述下料组件上呈对称设置有下料板及下料臂,所述下料组件设置于成型组件底部,所述下料臂一端与下料板连接,所述下料臂另一端与凸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组件上,且与凸轮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第三感应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5]本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包括饭仓组件、打散组件及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所述饭仓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上方,所述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底部,所述打散组件上设置有若干分料饭仓。该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米饭进入饭仓组件中的储饭仓后,经过分割格分割将落入打散组件中,再由经打散组件中的分料杆旋转打散,从分料饭仓下来后,再落入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进行切饭、成型及下料,该机构中,各组件均可单独拆分,清洗方便之外,米饭打散充分,而且可同时完成两个餐盘的分饭下料,分饭下料效率高,进一步满足现有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之饭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之打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之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之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之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例中元件说明:10

饭仓组件;1

储饭仓;11

固定插销;12

脚轮;13

拉手;2

分割格;3

出饭漏斗;4

光传感器;20

打散组件;21

第一侧板;22

第二侧板;23

分料杆;231

齿轮;24

第一驱动电机;25

分料饭仓;26

第二光传感器;30

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31

切饭组件;311

切饭板;312

切饭臂;32

下料组件;321

下料板;322

下料臂;33

凸轮组件;34

第二驱动电机;35

固定组件;351

第三感应器;36

成型组件;361

成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饭仓组件(10)、打散组件(20)及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30),所述饭仓组件(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20)上方,所述切饭成型自动下料组件(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打散组件(20)底部,所述打散组件(20)上设置有若干分料饭仓(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饭仓组件(10)包括储饭仓(1)、分割格(2)、出饭漏斗(3)及多个光传感器(4),所述分割格(2)设置于储饭仓(1)内侧上部,所述出饭漏斗(3)设置于储饭仓(1)底部,多个所述光传感器(4)穿过并固定设置于出饭漏斗(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饭仓(1)一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插销(11),所述储饭仓(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脚轮(12),所述储饭仓(1)设置有固定插销(11)的一侧中间设置有拉手(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格(2)由多条呈横向和纵向十字交叉的分割柱阵列分布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饭漏斗(3)与所述储饭仓(1)设置为相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散切饭成型后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组件(20)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分料杆(23)、第一驱动电机(24)、分料饭仓(25)、及第二光传感器(26),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依次两两首尾相接围成中空框体,所述分料杆(23)设置于中空框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4)设置于分料杆(23)一端,并驱动分料杆(23)作旋转运动,所述分料饭仓(25)设置于分料杆(23)下方,所述第二光传感器(26)设置于分料饭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斌鲜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聚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