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吸收带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75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力吸收带及其施工方法,在新、旧公路(2)、(1)的接缝部位即路基顶面至新铺油面以下设有应力吸收带(3),应力吸收带(3)设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筑有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应力吸收带的施工方法。该应力吸收带设置在新、旧路结合处,能够吸收和消减应力,防止新、旧路衔接部位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路面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旧路改扩建中新旧路的联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 新、旧路接缝部位的。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旧路进行改扩建,新旧路的结合、路 面的铺装往往出现很多病害,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是,新、旧路的接缝处产生 纵缝、龟裂,其形成原因包括(1)旧路已完成或已基本完成沉降,新旧路 之间必然产生不同的沉降量,形成裂缝;(2)由于施工中路面污染、施工机 械不易操作等因素,接缝处成为质量薄弱位置,易产生开裂;G)行车作用、 振动引起接缝处的开裂。如不及时整治,雨水和其它污染物可能沿缝隙渗入 路基,导致路面早期损坏,造成路面承载力降低,引起裂缝加大和路面结构 严重破坏,从而极大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縮短路面使用寿命。这就亟待探 索一种新、旧路衔接部位的联结结构,以解决旧路改扩建后的路面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旧路接缝部位的应 力吸收带及其施工方法,该应力吸收带设置在新、旧路结合处,能够吸收和 消减应力,防止新、旧路衔接部位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路面病害。本专利技术的应力吸收带的技术方案是,在新、旧公路接缝部位的下基层或 基层上设有应力吸收带,应力吸收带设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 筑有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本专利技术的应力吸收带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与新、旧路相接的斜面的倾斜角a为15° 45° 。沟槽内填筑的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为分层填筑,每层厚度小于10cm。在应力吸收带的上方铺筑有与新路面面层相同的沥青混凝土。在应力吸收带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土工合成材料和新的面层。土工合成材料及新铺面层均设为两道。本专利技术的应力吸收带的施工方法如下(1) 将旧路面结构层及与旧路接茬部位的新铺路面结构层,沿路面边缘 纵向刨切或铺筑成与纵切垂直面成15° —45°夹角a的斜面,深度直至新铺路的下基层或路基顶面标高,使新、旧路面联结处形成一个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2) 在清理干净的上述新、旧路形成的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内填筑沥 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填筑要求分层处理,每层厚度控制在10cm以内,每 层均需振动夯实。本专利技术的应力吸收带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应力吸收带沟槽上铺筑沥青混凝土,用压路机压实,直至达到设计要 求的压实度。当施工要求设计文件为旧路面上铺筑一层新路面时a) 先将原旧路面接茬部位刨切一层,刨切厚度与新加宽路面的中面层厚度 一致,刨切宽度不小于50cm;b) 在振压夯实完成后的应力吸收带与新、旧路面的接茬部位铺设土工合成 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总宽度不小于50cm+倒梯形或倒三角形吸收带上口宽度 +50cm,然后在其上再进行中面层的沥青面层铺筑;c) 按b步要求再铺放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然后在其上再进行上面层的沥青 面层铺筑。当施工要求设计文件为旧路面不加铺新路面时a) 先将原旧路面沿接茬处刨切两层,并形成不小于50cm宽的台阶,刨切 厚度与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中面层厚度一致;b) 在振压夯实完成后的应力吸收带与新、旧路面的接茬部位铺设土工合成 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总宽度不小于50cm+倒梯形或倒三角形吸收带上口宽度 +50cm,然后在其上再进行沥青面层铺筑,厚度与旧路面接茬处刨切的下层台 阶高度相同;c) 按b歩要求再铺放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然后在其上再进行沥青面层铺 筑,厚度与旧路面接茬处刨切的上层台阶高度相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旧路加宽中新、旧路衔接部位的处置方案,是在接缝部位即路基 顶部至新铺油面以下设置应力吸收带,它作为一个纵向弹性模量过渡带,采 用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处理新、旧结构层纵向结合部,沥青碎石结构层 抗压縮能力较强,吸收消散两种路面结构的自身及受荷变形应力,防止新、 旧结构层因受力变形不同而产生破坏应力,从而防止路面纵向开裂。由于沥 青碎石具有柔性的特点,可以与弹性模量较小的旧路结构层整体结合协调受 力;同时利用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的斜面和沥青碎石具有抗压縮能力较强 的作用,能够与弹性模量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砾)石、二灰碎石、级配碎石、 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垫层等路面结构层结合形成嵌挤斜面,吸收各方应力。 另外,在应力吸收带与新的面层之间设有土工合成材料,可使水平方向的应 力通过土工合成材料扩展至更大范围,从而缓解接缝处的应力集中,起到吸 收部分拉伸能量的作用,有效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同时,也减小了面层 与基层间的结合力,从而使面层的最大拉应变也减小。本专利技术新旧路衔接部 位的联结结构,能解决旧路改扩建后的路面病害,有效提高路面使用性能,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后期公路养护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力吸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力吸收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在新、旧公路接缝部位即路基顶部至新铺油面以 下设置应力吸收带,应力吸收带设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筑有 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 实施例1(1)将旧路面结构层1沿路面边缘(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的强度)纵向刨 切或铺筑成与纵切垂直面成15° —45°夹角a的斜面ll,深度直至新铺路2 的下基层或路基顶面标高4;同样,新铺路面结构层与旧路l接茬部位也铺筑 或刨切成与垂直面成15° —45°夹角的斜面21,使新、旧路面11、 21联结 处形成一个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3;(2) 将上述新、旧路形成的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3 (底宽3cm以上) 清理干净,喷洒透层油,然后在沟槽3内填筑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要 求分层处理,每层厚度控制在10cm以内,最上面一层采用压路机碾压,其余 各层均振动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即形成本专利技术应力吸收带;(3) 沟槽3上铺筑与新路面面层相同的沥青混凝土5,用压路机压实,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即可。实施例2步骤(1) 、 (2)同实施例1;步骤(3):在步骤(1) 、 (2)碾压完成后的应力吸收带3与新、旧路 面的接茬部位铺设土工合成材料6, 土工合成材料6在应力吸收带沟槽3上口 外侧延铺不小于50cm,即土工合成材料宽度应是倒梯形或倒三角形吸收带上 口宽度再向两侧各延伸不小于50cm,然后铺筑与新路面面层相同的沥青混凝 土5,用压路机压实,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即可。 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施工要求设计文件为旧路面上铺筑一层新路面 时的施工方法步骤(1) 、 (2)同实施例1;步骤(3):a) 将原旧路面接茬部位刨切一层12,刨切厚度应与新加宽路面中面层51 厚度一致,刨切宽度不小于100cm;b) 在步骤(1) 、 (2)碾压完成后的应力吸收带3与新、旧路面的接茬部 位铺设土工合成材料6, 土工合成材料6可采用玻纤网,土工合成材料6在应 力吸收带沟槽3上口外侧延铺不小于50cm,即土工合成材料宽度应是倒梯形 或倒三角形吸收带上口宽度再向两侧各延伸不小于50cm,然后进行中面层51 的沥青面层铺筑;c) 按b步要求,在新、旧路面的接茬处再铺设一层土工合成材料6,然后 再进行上面层52的沥青混凝土铺筑即可。实施例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施工要求设计文件为旧路面不加铺新路面时的 施工方法步骤(1) 、(2)同实施例1; 步骤(3):a) 先将原旧路面沿接茬处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力吸收带,其特征在于:在新、旧公路(2)、(1)的接缝部位的下基层或基层上设有应力吸收带(3),应力吸收带(3)设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筑有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宾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