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以及一种景观路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4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水泥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混凝土以及一种景观路面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和施工材料
,具体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是一种透水混凝土以及一种景观路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有称为多孔混凝土或者无砂混凝土,是骨料、水泥、树脂、水、助剂混合而成。其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浆料相互粘结而成孔穴均匀分部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常用于景区路面,公园广场等需要美观透水路面铺装。
[0003]CN114394788A公开了一种透水砖专用透水混凝土及利用该混凝土制成的透水砖,属于混凝土领域。其原料包括水泥、水、碎石、填充料、消泡剂、胶结剂,所述胶结剂包括原料:环氧树脂、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丙酯。其制备方法为:1)将碎石、胶结剂、消泡剂混合均匀后,再将水泥、填充料与水混合搅拌;2)将混合料摊铺在模具中,将模具置于压制机中振动压制加工,得到透水砖半成品;3)将透水砖半成品置于养护室中静置养护6至8天,然后拆除模具,加湿养护21至28天,得到透水砖。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较强的透水性以及较好耐久性。
[0004]但是,一方面受收到重物碾压的时候由于力学强度不够容易变形;另一方面,随着雨水的冲刷,以及长期以来空气中灰层的降落,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孔隙容易被堵塞,从而失去其透水透气的优点。
[0005]透水混凝土内部具有大量联通的空隙,赋予了混凝土透水透气的特性,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力学强度不够的缺陷。现有技术有通过加入硅灰来增加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其原理是硅灰中活性成分与水泥存在水化反应,产生C

S

H凝胶,是的粗骨料的细小空隙呗填充,增加了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抗冻融性。比如专利CN113880522A,CN116217263A中记载的。但是一方面硅灰的施工条件苛刻,用量比必须精确把控,否则会使混凝土空隙堵塞,失去透水透气的优点,但无论施工条件和用量再进行精细调控,混凝土的透水透气性还是会有所丧失。CN114873942A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使用了早强剂,早强剂包括铝酸一钙15

20%,二乙醇单异丙醇胺 0.5

1%,钙矾石促升剂 79

84.5%。该专利和采用硅灰的技术类似,促进水泥中硅酸钙盐的水化,形成凝胶,提高强度。但是同样也存在降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透气性的缺陷。因此,在不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透气性能同时,如何改善其力学强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透水透气性难以兼顾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通过特定粒径级配的粗骨料和中骨料的混合骨料,配合高环氧值的环氧树脂与特定种类的固化剂、固化促进剂,最终所得透水混凝土强度高,不易堵塞,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养护成型。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水泥100

160份、混合骨料380

500份、混合纤维30

40份,减水剂1

1.6份,引气剂0.4

0.8份,水性环氧树脂20

30份,有机酰肼固化剂6

10份,咪唑类固化促进剂1

3份,50

70份水;所述混合纤维由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配而成;所述混合骨料由平均粒径3

5mm的中骨料和平均粒径5

10mm的粗骨料组成,且中骨料和粗骨料的重量比为1:2.2

2.7。
[0009]进一步地,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的重量比为2

3:1。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强度高,且跟树脂相容性好,玄武岩纤维能够分散、搭接形成网状结构,对骨料的滑移有一定约束效果。同时,纤维的加入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高低温开裂性能。玄武岩纤维和水泥浆料具有很好的浸润性,因此玄武岩纤维在浆料中分散均匀,减少由于纤维分散不均带来的强度缺陷。
[0010]进一步地,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是聚丙烯纤维在pH为10

11的热的碱性溶液,搅拌条件下浸泡处理,取出,清水洗涤,再浸渍于稀盐酸中,取出后水洗至中性即得。更进一步,所述碱性溶液中溶质为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或碳酸盐,比如NaOH、KOH、Na2CO3、K2CO3;热的碱性溶液浸泡是碱性溶液加热至60

80℃,浸泡时间3

5h;所述稀盐酸浓度为0.05

0.1 mol/L,稀盐酸中浸渍时间15

30min。聚丙烯腈纤维经过上述热碱性溶液中浸泡水解,再经过酸洗,得到表面富含羧基的聚丙烯腈纤维。羧基一方面会和环氧基反应,另一方面增强了聚丙烯腈的亲水性。两者共同作用,改善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储水的特性。所述聚丙烯纤维为10

19mm规格的纤维,优选12

15mm规格的,例如可以为深圳市恒悦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LW

02JBX。玄武岩纤维长度为6

10mm,直径13

17μm,抗压强度≥1200MPa。
[0011]进一步地,混合骨料中,中骨料为天然砂,比如河砂、海砂、山谷砂等;粗骨料为多孔陶粒。更进一步地,粗骨料多孔陶粒经过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骨料在透水混凝土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孔陶粒作为粗骨料,骨料的多孔结构能为混凝土带来轻质和更好的透水透气性能,但是强度会有所下降。本专利技术将多孔陶粒在复配的硅烷偶联剂分散液中浸渍,在多孔陶瓷表面形成丰富的环氧基团和胺基,能够和环氧树脂以及羧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产生连接,在不影响透水透气性时进一步加强了透水混凝土强度。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KH

540,KH

550、KH

79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选自KH

560、KH

561、KH

563、KH

56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经过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是多孔陶粒浸渍于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的醇水溶液中,浸渍时间1

2h,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浓度为0.1

0.15mol/L,氨基硅烷偶联剂浓度为0.05

0.07mol/L;所述醇水溶液是乙醇和水按照体积6

8:1

2的醇水溶液。浸渍时,醇水溶液用量能够完全浸没多孔陶粒即可。为了保证质量,一般在施工前1

2天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水泥100

160份、混合骨料380

500份、混合纤维30

40份,减水剂1

1.6份,引气剂0.4

0.8份,水性环氧树脂20

30份,有机酰肼固化剂6

10份,咪唑类固化促进剂1

3份,50

70份水;所述混合纤维由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配而成;所述混合骨料由平均粒径3

5mm的中骨料和平均粒径5

10mm的粗骨料组成,且中骨料和粗骨料的重量比为1:2.2

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的重量比为2

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羧基改性聚丙烯纤维是聚丙烯纤维在pH为10

11的热的碱性溶液,搅拌条件下浸泡处理,取出,清水洗涤,再浸渍于稀盐酸中,取出后水洗至中性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中溶质为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或碳酸盐;热的碱性溶液浸泡是碱性溶液加热至60

80℃,浸泡时间3

5h;所述稀盐酸浓度为0.05

0.1 mol/L,稀盐酸中浸渍时间15

30min;所述聚丙烯纤维为10

19mm规格的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合骨料中,中骨料为河砂、海砂、山谷砂;粗骨料为多孔陶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粗骨料多孔陶粒经过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KH

540,KH

550、KH

79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选自KH

560、KH

561、KH

563、KH

56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经过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是多孔陶粒浸渍于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的醇水溶液中,浸渍时间1

2h,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浓度为0.1

0.15mol/L,氨基硅烷偶联剂浓度为0.05

0.07mol/L;和/或多孔陶粒粒径为5

10mm,孔隙率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理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