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17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机体和料桶本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带动料桶本体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料桶本体内物料搅拌、分散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体内部的分散轴和搅拌轴,所述分散轴下端穿出机体内部与行星箱转动连接,所述行星箱下端偏心、转动连接有分散杆,所述分散杆与分散轴平行、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套在分散轴上,所述搅拌轴下端与行星箱固定,所述行星箱内部偏心、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既有搅拌轴的基础上增设分散轴带动分散杆转动进行物料的分散,分散杆与搅拌桨在行星箱上自转的同时,能够随行星箱进行公转配合,协同进行物料的搅拌、分散作业,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行星搅拌机
,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行星搅拌混合机特别适合从粉体到高黏度、高密度的物料溶解、混合、混炼、反应工艺,可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及物料特点选择不同的搅拌桨(如:麻花框式、多桨叶式)。
[0003]既有双行星搅拌机上的搅拌和分散功能同时由沿同一方向旋转的搅拌桨来完成,虽然也能够完成高粘性物料的搅拌、分散作业,但是由于搅拌桨转动轴心固定,与搅拌桨配合的料桶内部必然存在搅拌死角的问题,虽然最终也能顺利完成高粘性物料的搅拌、分散作业,但是要达到高粘性物料所需搅拌、分散的效果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作业效率低下。
[0004]如何设计一种搅拌装置,如何增加物料搅拌、分散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行星搅拌机用于高粘性物料搅拌、分散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机体和料桶本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机体(1)和料桶本体(3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有用于带动料桶本体(34)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料桶本体(34)内物料搅拌、分散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部的分散轴(3)和搅拌轴(7),所述分散轴(3)下端穿出机体(1)内部与行星箱(4)转动连接,所述行星箱(4)下端偏心、转动连接有分散杆(6),所述分散杆(6)与分散轴(3)平行、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7)套在分散轴(3)上,所述搅拌轴(7)下端与行星箱(4)固定,所述行星箱(4)内部偏心、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0),所述搅拌杆(10)下端穿出行星箱(4)内部与搅拌桨(11)连接,所述搅拌杆(10)上端穿出行星箱(4)内部与齿轮(9)连接,所述齿轮(9)与内齿圈(8)螺纹配合,所述内齿圈(8)固定在机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料桶本体(34)的升降座(31),所述升降座(31)通过滑块(32)滑动连接在机体(1)高度方向上;所述升降座(31)一端穿至机体(1)内部与丝杆(30)螺纹配合,所述丝杆(30)与固定在机体(1)内部的第三电机(29)输出轴同轴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0)与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部的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一端穿出机体(1)内部与手动升降盘(3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6)和第二电机(28),其中所述第一电机(26)通过第二传动带(25)与分散轴(3)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太亦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