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910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力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表计,用于采集单个用户的用户用电数据;环境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台区的环境状态参数;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根据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的线损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及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该系统通过边缘计算设备来基于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的线损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并根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准确的判断用户的用电安全状况及线损率的超差状况。的超差状况。的超差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数据分析
,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负荷状况不断增加,而电力系统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需要对用户的异常用电状况及对电网线损状进行及时的判断,进而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并减少线损对电网造成的经济损失。
[0003]现有常规的用电监测及线损判断系统主要通过电网管理部门的电力监控中心实现,然而海量电网数据集中的分析处理过程对电网管理造成加大的压力,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台区用户侧设置边缘设置,通过边缘设备对对应周边的电力数据记性监测并在出现电力风险时及时的记性预警,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性。
[0004]然而,现有的对线损进行分析的方式多为周期式进行,即根据一个计费周期计算一次,而随着边缘设备的应用,能够实时对线损状况的分析,然而现有对线损判断的过程主要通过实时计算的线损率与标准值进行比对,通过差值进行判断,而不同的电力状况及环境状况下,线损率存在差别,因此同一标准仅能判断线损率是否符合要求,但并不能判断线损率超差的状况,进而不利于后续的分析判断;同时,对于用户安全用电安全监测过程,现有的监测方式多为监测用户的用电数值并使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此种方式不能适应性对用户的用电状态进行判断,因此判断的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6]如何通过电力边缘设备准确的判断用户的用电安全状况并准确的判断出线损率的超差状况。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9]电力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台区整体电力数据;
[0010]用户表计,用于采集单个用户的用户用电数据;
[0011]环境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台区的环境状态参数;
[0012]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根据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的线损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及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
[0013]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用电异常判断的过程为:
[0014]获取台区每个用户的历史负荷曲线F(t)及台区的平均历史负荷曲线
[0015]通过公式获得用户的负荷差值曲线ΔF(t);
[0016]通过ΔF

(t)=0获得用户负荷差值曲线ΔF(t)的关键值集{t1,t2,

,t
n
};
[0017]获取关键值对应的时段及环境参数,针对每个关键值形成特征集{t
i
,ΔF(t
i
),P
i
,T
i
};
[0018]针对每个用户的特征值分析,形成分析模型;
[0019]将用户实时的特征集输入至分析模型中,对用户的用电异常进行判断;
[0020]其中,P
i
为t
i
所在的时段,T
i
为t
i
所在时刻的温度值。
[002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模型获取的过程为:
[0022]根据特征集中的时段P
i
对每个预设时段拟合出参考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
[0023]将所有时段的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组合生成分析模型;
[0024]根据分析模型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的过程为:
[0025]根据用户实时特征集中的t
i
判断所在时段P
i
,将特征集中的P
i
,T
i
分别与时段P
i
对应的参考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用户用电是否存在异常。
[0026]于一实施例中,线损状况实时分析的过程为:
[0027]根据实时的台区整体电力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实时的标准线损率进行计算,获得标准线损率;
[0028]根据实时的台区整体电力数据及实时的用户用电数据进行线损计算,获得实际线损率;
[0029]根据实际线损率与标准线损率的比对判断台区电力运行状况。
[0030]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标准线损率的计算过程为:
[0031]获取台区整体电力数据中电压波动数据及负荷波动数据,确定电压大小数据及波动数据和负荷大小数据及波动数据对台区线损的电力影响系数C
P

[0032]获取环境状态参数中的温度数据及湿度数据,确定温度及湿度对台区线损的环境影响系数C
E

[0033]通过公式X
P
=X0*C
P
*C
E
获得标准线损率X
P

[0034]其中,X0为预设标准环境及标准电力数据下的线损率。
[003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力影响系数C
P
的获取过程为:
[0036]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电力影响系数C
P

[0037]其中,v
L
为当前的负荷值;v
L0
为预设的负荷标准值;F
L
为线损负荷影响函数;v
Li
为当前时间点之前特定时段按特定间隔获取的负荷值;N为获取负荷值v
Li
的数量;F
w
为线损负荷稳定性函数;α1、α1为预设系数。
[0038]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影响系数C
E
的获取过程为:
[0039]通过公式C
E
=β1*F
T
(T)+β2*F
H
(H)计算获得环境影响系数C
E

[0040]其中,T为环境温度值;F
T
为线损温度影响函数;H为环境湿度值;F
H
为线损湿度影响函数;β1、β2为预设系数。
[004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2](1)本专利技术通过边缘计算设备来基于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的线损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进而准确的判断用户的用电安全状况并准确的判断出线损率的超差状况。
[0043](2)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电力的实际状况以及环境的实际状况来对应的判断出标准线损率再通过比对,能够适应性的判断出实际线损率与标准线损率的差值状况,进而能够通过比对结果对线损状况进行更准确的判断,便于后续对线损问题的排查与检修。
附图说明
[00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5]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力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表计,用于采集单个用户的用户用电数据;环境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台区的环境状态参数;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根据台区整体电力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台区的线损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及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及环境状态参数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用电异常判断的过程为:获取台区每个用户的历史负荷曲线F(t)及台区的平均历史负荷曲线通过公式获得用户的负荷差值曲线ΔF(t);通过ΔF'(t)=0获得用户负荷差值曲线ΔF(t)的关键值集{t1,t2,

,t
n
};获取关键值对应的时段及环境参数,针对每个关键值形成特征集{t
i
,ΔF(t
i
),P
i
,T
i
};针对每个用户的特征值分析,形成分析模型;将用户实时的特征集输入至分析模型中,对用户的用电异常进行判断;其中,P
i
为t
i
所在的时段,T
i
为t
i
所在时刻的温度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型获取的过程为:根据特征集中的时段P
i
对每个预设时段拟合出参考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将所有时段的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组合生成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对用户用电异常进行判断的过程为:根据用户实时特征集中的t
i
判断所在时段P
i
,将特征集中的P
i
,T
i
分别与时段P
i
对应的参考负荷差值区间及对应的温度区间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用户用电是否存在异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边缘计算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线损状况实时分析的过程为: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峰袁旭东冷迪黄建华邱子良任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