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管理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03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缓冲器管理装置及其方法。缓冲器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复数个数据,所述这些数据包括一第一数据及一第二数据;依据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来分配至少一缓冲器以建立一缓冲集群;及若满足一第一条件与一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则结束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其中,第一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存有数据的缓冲器的一总剩余空间小于一剩余空间阈值,第二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存有数据的缓冲器的数量达到一集群阈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器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缓冲器管理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缓冲器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网路设备中,为了支持大范围的封包尺寸,缓冲器池的储存管理和利用变得困难。使用小容量的缓冲器,面临须储存巨型数据的封包时,需要连结多个缓冲器,增加缓冲器管理上的资源消耗。若使用大容量的缓冲器,则在储存小型数据的封包时,无法善加利用其储存空间,同时存储器传输接口的频宽利用率也无法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缓冲器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复数个数据,该复数个数据包括有一第一数据与一第二数据;依据该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来分配至少一缓冲器以建立一缓冲集群;储存第一数据至缓冲集群;及若满足一第一条件与一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则结束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其中,第一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存有第一数据的缓冲器的一总剩余空间小于一剩余空间阈值,第二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已存有数据的缓冲器的数量达到一集群阈值。
[000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缓冲器管理装置,包括:一接收端口、一缓冲器池、一管理电路及一输出端口。接收端口配置为接收复数个数据。缓冲器池包括复数个缓冲器。管理电路配置为依据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分配至少一缓冲器至一缓冲集群,并将该第一数据储存至缓冲集群,若满足一第一条件与一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则结束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其中第一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已存有数据的缓冲器的一总剩余空间小于一剩余空间阈值,第二条件为缓冲集群中已存有数据的缓冲器的数量达到一集群阈值。输出端口配置为在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结束之后将缓冲集群内储存的数据进行输出。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装置及缓冲器管理方法,可提高缓冲器的空间利用率、改善传递延迟以及提高存储器传输接口的利用率,并且可弹性适用不同数据量的数据(封包)。在一些实施例中,透过可适应性调整的集群阈值,还可发挥服务品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07]图1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装置的示意图。
[0008]图2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0009]图3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0010]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放入有第一数据的示意图。
[0011]图5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放入有第二数据的示意图。
[0012]图6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满足第一条件的示意图。
[0013]图7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满足第二条件的示意图。
[0014]图8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的缓冲器数量超出集群阈值的示意图。
[0015]图9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储存额外数据的示意图。
[0016]图10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或者电性的改变。
[0019]参照图1,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管理装置的示意图。缓冲器管理装置包括接收端口10、输出端口20、缓冲器池30及管理电路40。缓冲器池30包括复数个缓冲器32(如图6所示)。缓冲器池30是位于暂态存储器中。所述暂态存储器可以是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每一个缓冲器32的容量可被定义,例如可为32位字节(Bytes)、64位字节、128位字节、256位字节、512位字节、1024位字节、2048位字节、4096位字节、8192位字节或16384位字节等。接收端口10配置为接收复数个数据。在此,接收端口10与输出端口20均以一个为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并非以此数量为限,接收端口10可为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20亦可为一个或多个,视实际应用需求可进行适当调整。
[0020]管理电路40执行有缓冲器32管理方法,用以管理缓冲器池30中的缓冲器32的资源分配。参照图2,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32管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10中,接收复数个数据。为了方便说明,在此将当前准备储存至缓冲器池30的数据称为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下一个数据称为第二数据。在本文中,一笔数据是以一个封包为例,可为一个完整封包或者是该封包的部份内容(如本体(payload)),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所述缓冲器32管理方法应用在其他领域时,数据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数据。接着,在步骤S420中,依据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来分配至少一缓冲器32以建立一缓冲集群(cluster buffer)31。所述缓冲器32是从缓冲器池30中分配的。在步骤S430,储存第一数据至缓冲集群31。接着,在步骤S440中,确认是否满足一第一条件或一第二条件。第一条件为缓冲集群31中存有数据的缓冲器32的总剩余空间小于一剩余空间阈值(remaining space threshold)。第二条件为缓冲集群31中存有数据的缓冲器32的数量达到集群阈值(cluster threshold),即指至少为集群阈值,亦即大于或等于集群阈值。若满足第一条件与第二条件中的任一者或同时满足此两条件,则进入步骤S450,结束缓冲集群31的储存操作,意即禁止再存入数据至缓冲集群31中,而可供输出。若第一条件与第二条件均不满足,则返回步骤S420,以接续储存下一个数据至缓冲集群31,亦即将第二数据作为新一轮的第一数据再次执行步骤S420、S430。下文将
以具体实例来说明,并以剩余空间阈值被设定为一缓冲器32容量的90%、集群阈值被设定为5为例。
[0021]参照图3,是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器32管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相较于图2,图3进一步呈现步骤S420及步骤S440的详细步骤。步骤S420包括步骤S421及步骤S422;步骤S440包括步骤S441及步骤S44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缓冲集群31放入有第一数据6a的示意图。合并参照图3及图4。在建立新的缓冲集群31时,在步骤S421中,因缓冲集群31尚未分配有缓冲器32而判断缓冲集群31不足以容纳第一数据,而进入步骤S422。在步骤S422,将分配一个缓冲器32以建立新的缓冲集群31中。接着,返回步骤S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器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复数个数据,所述复数个数据包括有一第一数据与一第二数据;依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来分配至少一缓冲器以建立一缓冲集群;储存所述第一数据至所述缓冲集群;及若满足一第一条件与一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则结束所述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缓冲集群中已存有所述数据的所述至少一缓冲器的一总剩余空间小于一剩余空间阈值,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缓冲集群中已存有所述数据的所述至少一缓冲器的数量达到一集群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其中若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第二条件均不满足,则接续储存所述第二数据至所述缓冲集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还包括:在结束所述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之前,确认所述总剩余空间是否可容纳所述第二数据,若是,则储存所述第二数据至所述缓冲集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更包括:在结束所述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之前,确认所述第一数据的优先权与所述第二数据的优先权是否相同,若否,则结束所述缓冲集群的储存操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其中所述集群阈值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优先权决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其中所述集群阈值是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优先权成负相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管理方法,其中复数个所述缓冲集群依据复数个优先权层级的数量建立,每一所述缓冲集群具有相对应的所述集群阈值,且每一所述缓冲集群的所述集群阈值与所述缓冲集群储存的数据的一优先权相关。8.一种缓冲器管理装置,包括:一接收端口,配置为接收复数个数据,所述复数个数据包括有一第一数据与一第二数据;一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宗翰林美瑶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