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98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分离池、搅拌池、过滤池和储水池,所述分离池、搅拌池、过滤池和储水池的相邻之间位于沉淀池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分离池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淤泥分离组件,所述搅拌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药液混合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未处理的污水倒进分离池的内部,并通过淤泥分离组件内分离框的淤泥筛分板将污水内部的淤泥等较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分离框的底部呈左高右低倾斜状,使得淤泥可集中堆积在淤泥筛分板顶部的右侧,保证淤泥筛分板的顶部的左侧始终具有过滤作用,不会完全被淤泥堵塞,有效提高了污水回收过滤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0003]目前已有的污水厂通过沉淀池进行污水处理时,会将污水中的淤泥等大块的杂质进行初步的过滤,由于淤泥为流通的,垂直过滤的方式,容易出现淤泥将滤孔堵塞的现象,从而使得过滤效率降低,无法达到良好的过滤作用,并且需要疏通滤孔,从而导致污水回收效率降低。
[0004]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淤泥过滤效率较低,容易发生滤孔堵塞现象等问题。
[0006]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分离池、搅拌池、过滤池和储水池,所述分离池、搅拌池、过滤池和储水池的相邻之间位于沉淀池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分离池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淤泥分离组件,所述搅拌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药液混合组件,每个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水源泵送机,所述过滤池内壁的两侧之间从上至下均匀卡接有三层滤网,相邻的分离池、搅拌池、过滤池和储水池的相之间均通过水源泵送机相互连通,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正面位于过滤池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箱门。
[0007]优选的,三个安装槽的顶部均延伸至沉淀池本体的顶部并连通沉淀池本体的外部,所述淤泥分离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一个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每两个电动升降杆的输出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推板。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推板的顶部之间位于分离池的内部卡接有分离框,所述分离框框体的内壁嵌设有电热丝,所述分离框的底部固定贯穿有淤泥筛分板。
[0009]优选的,所述药液混合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的顶部并位于搅拌池的正上方,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和顶盖并延伸至搅拌池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轴轴面的两侧从上至下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顶盖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搅拌池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水源泵送机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壁的一侧,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将未处理的污水倒进分离池的内部,并通过淤泥分离组件内分离框的淤泥筛分板将污水内部的淤泥等较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分离框的底部呈左高右低倾斜状,使得淤泥可集中堆积在淤泥筛分板顶部的右侧,保证淤泥筛分板的顶部的左侧始终具有过滤作用,不会完全被淤泥堵塞,有效提高了污水回收过滤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启动药液混合组件内部的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搅拌,加速污水与药液的加速混合,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剖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0020]图中:
[0021]1、沉淀池本体;2、分离池;3、搅拌池;4、过滤池;5、储水池;6、安装槽;7、淤泥分离组件;8、药液混合组件;9、水源泵送机;10、三层滤网;11、箱门;71、安装板;72、电动升降杆;73、推板;74、分离框;75、电热丝;76、淤泥筛分板;81、顶盖;82、机箱;83、电机;84、搅拌轴;85、搅拌杆;86、进液管;91、水泵;92、进水管;9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的相邻之间位于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6,分离池2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淤泥分离组件7,搅拌池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药液混合组件8,每个安装槽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水源泵送机9,过滤池4内壁的两侧之间从上至下均匀卡接有三层滤网10,相邻的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的相之间均通过水源泵送机9相互连通,沉淀池本体1的正面位于过滤池4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箱门11,通过卸下螺丝,拆除箱门11可打开过滤池4,并可将三层滤网10依次从过滤池4的内部抽出进行清洗,过滤池4内壁的两侧开设有相适配的卡槽。
[0024]请参考图2

4,三个安装槽6的顶部均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的顶部并连通沉淀池本体1的外部,淤泥分离组件7包括两个安装板71,一个安装板71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1的一侧,另一个安装板71固定连接于一个安装槽6内壁的一侧,两个安装板7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72,每两个电动升降杆72的输出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推板73,四个电动升降杆72均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同一电源控制开关。
[0025]请参考图2

4,两个推板73的顶部之间位于分离池2的内部卡接有分离框74,分离
框74框体的内壁嵌设有电热丝75,分离框74的底部固定贯穿有淤泥筛分板76,电热丝75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可对分离框74内部滤出的淤泥进行烘干,便于集中取出,分离框74的底部呈左高右低倾斜状,使得淤泥可集中堆积在淤泥筛分板76顶部的右侧,保证淤泥筛分板76的顶部的左侧始终具有过滤作用,不会完全被淤泥堵塞。
[0026]请参考图2

4,药液混合组件8包括顶盖81,顶盖81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1的顶部并位于搅拌池3的正上方,顶盖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82,机箱8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3,电机83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
[0027]请参考图2

4,电机8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84,搅拌轴84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82和顶盖81并延伸至搅拌池3的内部,搅拌轴84均与顶盖81、机箱82转动连接。
[0028]请参考图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所述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的相邻之间位于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分离池(2)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淤泥分离组件(7),所述搅拌池(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药液混合组件(8),每个安装槽(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水源泵送机(9),所述过滤池(4)内壁的两侧之间从上至下均匀卡接有三层滤网(10),相邻的分离池(2)、搅拌池(3)、过滤池(4)和储水池(5)的相之间均通过水源泵送机(9)相互连通,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正面位于过滤池(4)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箱门(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厂水循环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三个安装槽(6)的顶部均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的顶部并连通沉淀池本体(1)的外部,所述淤泥分离组件(7)包括两个安装板(71),一个所述安装板(71)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1)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安装板(71)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安装槽(6)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板(7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72),每两个电动升降杆(72)的输出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推板(73)。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宾高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东营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