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96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端面的加工,具体是涉及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异形轴承套圈端面加工的辅助,包括,若干个规格相同的独立单元,若干个独立单元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与工件进行配合安装;安装有整体单元的工件一侧端面与轴承加工磨床平面接触;进而通过磨床平面磁盘的磁力将工件进行紧固。解决了此类型工件外圈磨削端面过程中所存在缺陷,为异型产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实现磨削方法的新突破;该辅助工装结构设计简单,克服了以往磨削时磁力过小工件吸附不住,磁力过大会又造成磨削后工件出现平面度超差的缺陷;本工装在工件磨削过程中不会出现移动倾斜现象,且磨后精度及表面质量得到保证。证。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端面的加工,具体是涉及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异形轴承套圈端面加工的辅助,属于轴承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加工用平面磨床,例如型号为M7475B平面磨床工作台为圆形强力电磁吸盘,操作者在磨削过程中将依据工件尺寸调整合适的磁力,将工件吸附在工作台上完成磨削过程。磁力调整对磨削面精度至关重要,磁力过小工件吸附不住,磁力过大会造成磨削后工件出现平面度超差。
[0003]对于两侧端面面积相差很大的工件磨削,工件一侧单边长度为3mm,另一侧单边长度为78.5mm,如单边长度为3mm的一面工件被吸附后,因磨削面一侧与吸附面一侧面积相差大,即使操作者调整时已将磁力调整到最大数值,仍会出现用手推动工件时工件有移动的现象,导致工件在磨削过程中出现移动、倾斜现象,造成磨削面精度不达标、端面出现局部剐蹭、磨削废品、外观质量差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新出能够满足此类型工件端面的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该工装能够实现轴承套圈磨削方法的新突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包括,若干个规格相同的独立单元,若干个独立单元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与工件进行配合安装;安装有整体单元的工件一侧端面与轴承加工磨床平面接触;进而通过磨床平面磁盘的磁力将工件进行紧固;进一步的,所述工件两侧端面磨削面积不同,其中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3mm,另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78.5mm;为描述方便,工件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称之为A面,工件磨面积较大一侧的端面称之为B面;进一步的,所述整体单元通过四个单独的独立单元组合而成且四个独立单元沿工件外圆周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独立单元为阶梯台的弧形段结构;阶梯台形成水平上平面和弧形侧立面,弧形侧立面,即,台阶径的弧度与工件外径弧度相匹配;使用时,独立单元的弧形侧立面与工件外径相配合安装;进一步的,与弧形侧立面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的弧度与侧立面弧度及阶梯台上平面外径的弧度均相同。
[0006]采用上述结构的各独立单元与工件、磨床的装配时,每个独立单元的阶梯台侧立面与工件外径相配合,与弧形侧立面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与工件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即,A面所在面进行配合接触;
采用上述辅助工装对轴承套圈端面加工的使用方法是:磨削前,将工件端面面积小的一侧的端面放置在磨床的磁盘上,工件圆周均匀四点放置辅助工装,放置时将工件外径与辅助工装台阶径(弧形侧立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且与弧形侧立面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与工件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配合;当将工件上磁后,相当于工件与辅助工装成为一个整体,借助于辅助工装使端面较小的一侧磁力加大,工件被紧紧固定在磨床磁盘上;进行后续的端面磨削工序。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此类型工件外圈磨削端面过程中所存在缺陷,为异型产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实现磨削方法的新突破;该辅助工装结构设计简单,克服了以往磨削时磁力过小工件吸附不住,磁力过大会又造成磨削后工件出现平面度超差的缺陷;本工装在工件磨削过程中不会出现移动倾斜现象,且磨后精度及表面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结构图。
[000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工件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工装在磨削过程中的装配结构图。
[0012]图中,1、水平上平面、2、弧形侧立面、3、下部底面、4、工件、D、工件外径、D

、辅助工装台阶径、D2、下部底面弧径、D1、阶梯台上平面外径、5、磁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4]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以图3的轴承轴套为具体实施例。
[0015]图1图2所示的辅助工装包括,若干个规格相同的独立单元,若干个独立单元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与工件4进行配合安装;安装有整体单元的工件4一侧端面与轴承加工磨床平面接触;进而通过磨床平面磁盘5的磁力将工件4进行紧固;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工件4两侧端面磨削面积不同,其中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3mm,另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78.5mm;为描述方便,工件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称之为A面,工件磨面积较大一侧的端面称之为B面;进一步的,所述整体单元通过四个单独的独立单元组合而成且四个独立单元沿工件4外圆周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独立单元为阶梯台的弧形段结构;阶梯台形成水平上平面1和弧形侧立面2,弧形侧立面2,即,台阶径的弧度与工件外径D弧度相匹配;使用时,独立单元的弧形侧立面2与工件外径D相配合安装;进一步的,与弧形侧立面2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3的弧度与侧立面2弧度及阶梯台上平面1外径的弧度均相同。
[0016]上述辅助工装,如图1所示,辅助工装台阶径为D

;与弧形侧立面2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3弧径为D2;阶梯台上平面1外径为D1;以上各弧长尺寸的表达方式如下:D

=D

0.05mm,D1=D

+25mm,D2=(D

d1)/2

(15~20)mm,C1

=C

C1+(0.40~0.50)mm,其中,本实施例中工件各尺寸参数如下:D:231mm;d1:48mm;d :42mm;C:9mm;C1:7mm。
[0017]采用上述结构的各独立单元与工件4、磨床的装配时,每个独立单元的阶梯台侧立面2与工件外径D相配合,与弧形侧立面2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3与工件4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即,A面所在面进行配合接触;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辅助工装对轴承套圈端面加工的使用方法是:磨削前,将工件4端面面积小的一侧的端面放置在磨床的磁盘5上,工件圆周均匀四点放置辅助工装,放置时将工件外径D与辅助工装台阶径D

(弧形侧立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且与弧形侧立面2过渡衔接的下部底面3与工件4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配合;当将工件4上磁后,相当于工件4与辅助工装成为一个整体,借助于辅助工装使端面较小的一侧磁力加大,工件4被紧紧固定在磨床磁盘5上;进行后续的端面磨削工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规格相同的独立单元,若干个独立单元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与工件进行配合安装;安装有整体单元的工件一侧端面与轴承加工磨床平面接触;进而通过磨床平面磁盘的磁力将工件进行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两侧端面磨削面积不同,其中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3mm,另一侧端面单边长度为78.5mm;工件磨削面积较小一侧的端面称之为A面,工件磨面积较大一侧的端面称之为B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单元通过四个单独的独立单元组合而成且四个独立单元沿工件外圆周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端面磨削加工用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独立单元为阶梯台的弧形段结构;阶梯台形成水平上平面和弧形侧立面,弧形侧立面,即,台阶径的弧度与工件外径弧度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王曼刘学石伟王卓董广雪张放倪乃宇高秀娥闫蕊王有强常伟张昭宋恭亮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轴承集团特种精密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