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91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缸体内设有油腔,缸体上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一油路,油腔底部设有缓冲油腔,第二活塞包括活塞头以及分别位于活塞头两侧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缓冲柱塞头与缓冲油腔缓冲配合,第一油路两端分别连通油腔底部和第一油口,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流量阀。第二活塞的缓冲柱塞头与缓冲油腔可缓冲配合在活塞后退时实现行程末端的缓冲,油腔的缓冲内凸圈与第一活塞的缓冲外凸圈、第一活塞的缓冲内凸环与第二活塞的缓冲外凸环可缓冲配合在活塞前进时实现行程末端的缓冲;通过油缸两侧的缓冲配合,在行程的末端减速,减少冲击量,用于铸造模具时,使得模具设备和油缸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尤其是一种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0002]大输出力高速油缸可应用于铸造中模具的滑动芯的脱离,油缸推动或拉动滑动芯,使得滑动芯脱离铸品,尤其是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结构件一体化压铸生产。高速油缸使滑动芯高速动作,活塞杆后退时,滑动芯高速撞击模具,使得模具使用寿命短;活塞杆前进时,由于滑动芯在行程结束时从高速动作状态紧急停止,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滑动芯高速撞击对接头部造成损伤,使得模具使用寿命短。
[0003]因此,需要在高速油缸的行程末端设置缓冲结构,减慢油缸活塞杆的速度,延长模具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油缸。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的缸体内设有油腔,缸体上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一油路,油腔底部设有缓冲油腔,所述的第二活塞包括活塞头以及分别位于活塞头两侧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所述的缓冲柱塞头与缓冲油腔缓冲配合,所述的第一油路两端分别连通油腔底部和第一油口,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流量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活塞移动设于油腔内,第一活塞的活塞杆的外壁与油腔的内壁形成第一油腔空隙,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头移动设于第一活塞内,第二活塞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活塞伸出至缸体外,第二活塞的活塞杆的外壁与第一活塞的活塞杆的内壁形成第二油腔空隙,第二活塞的缓冲柱塞头穿过第一活塞与缓冲油腔插接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腔靠近第二油口的内壁处设有缓冲内凸圈,第一活塞靠近第二油口的外壁处设有与缓冲内凸圈缓冲配合的缓冲外凸圈,
[0008]所述第一活塞靠近第二油口的内壁处设有缓冲内凸环,第二活塞的活塞杆靠近其活塞头一端的外壁处设有与缓冲内凸环缓冲配合的缓冲外凸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缸体上设有第二油路,第二油路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油腔空隙和第二油口,第二油路上设有第二流量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油腔连通,所述的缸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分别通过孔道从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向油腔流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油腔空隙和第二油腔空隙可与第二油口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活塞两端设有开口分别容第二活塞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穿过,且第一活塞两端的开口与第二活塞间存在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的流量调节装置位于缸体外侧。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第二活塞的缓冲柱塞头与缓冲油腔可缓冲配合在活塞后退时实现行程末端的缓冲,油腔的缓冲内凸圈与第一活塞的缓冲外凸圈、第一活塞的缓冲内凸环与第二活塞的缓冲外凸环可缓冲配合在活塞前进时实现行程末端的缓冲;通过油缸两侧的缓冲配合,在行程的末端减速,减少冲击量,用于铸造模具时,使得模具设备和油缸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活塞前进缓冲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活塞后退缓冲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图2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标号:1

缸体,11

第一流量阀,12

第一单向阀,13

第二流量阀,14

第二单向阀,15

第一油路,16

第二油路,2

第一活塞,21

缓冲外凸圈,22

缓冲内凸环,3

第二活塞,31

缓冲柱塞头,32

缓冲外凸环,4

第一油口,5

第二油口,6

油腔,61

缓冲油腔,62

第一油腔空隙,63

第二油腔空隙,64

缓冲内凸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图1所示的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1、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3,缸体1内设有油腔6,缸体1上设有第一油口4、第二油口5和第一油路15,油腔6底部设有缓冲油腔61,第二活塞3包括活塞头以及分别位于活塞头两侧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31,缓冲柱塞头31与缓冲油腔61缓冲配合,第一油路15两端分别连通油腔6底部和第一油口4,第一油路15上设有第一流量阀11。
[0024]第一活塞2移动设于油腔6内,第一活塞2的活塞杆的外壁与油腔6的内壁形成第一油腔空隙62,第二活塞3的活塞头移动设于第一活塞2内,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活塞2伸出至缸体1外,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的外壁与第一活塞2的活塞杆的内壁形成第二油腔空隙63,第二活塞3的缓冲柱塞头31穿过第一活塞2与缓冲油腔61插接配合。
[0025]如图3和图5所示,油腔6靠近第二油口5的内壁处设有缓冲内凸圈64,第一活塞2靠近第二油口5的外壁处设有与缓冲内凸圈64缓冲配合的缓冲外凸圈21,
[0026]第一活塞2靠近第二油口5的内壁处设有缓冲内凸环22,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靠近
其活塞头一端的外壁处设有与缓冲内凸环22缓冲配合的缓冲外凸环32。
[0027]缸体1上设有第二油路16,第二油路16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油腔空隙62和第二油口5,第二油路16上设有第二流量阀13。
[0028]第一油口4、第二油口5和油腔6连通,缸体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4,第一单向阀12分别通过孔道从第一油口4、第二油口5向油腔6流通。
[0029]第一油腔空隙62和第二油腔空隙63可与第二油口5连通。
[0030]第一活塞2两端设有开口分别容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31穿过,且第一活塞2两端的开口与第二活塞3间存在间隙。
[0031]第一流量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3),所述的缸体(1)内设有油腔(6),缸体(1)上设有第一油口(4)、第二油口(5)和第一油路(15),油腔(6)底部设有缓冲油腔(61),所述的第二活塞(3)包括活塞头以及分别位于活塞头两侧的活塞杆和缓冲柱塞头(31),所述的缓冲柱塞头(31)与缓冲油腔(61)缓冲配合,所述的第一油路(15)两端分别连通油腔(6)底部和第一油口(4),第一油路(15)上设有第一流量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2)移动设于油腔(6)内,第一活塞(2)的活塞杆的外壁与油腔(6)的内壁形成第一油腔空隙(62),所述第二活塞(3)的活塞头移动设于第一活塞(2)内,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活塞(2)伸出至缸体(1)外,第二活塞(3)的活塞杆的外壁与第一活塞(2)的活塞杆的内壁形成第二油腔空隙(63),第二活塞(3)的缓冲柱塞头(31)穿过第一活塞(2)与缓冲油腔(61)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6)靠近第二油口(5)的内壁处设有缓冲内凸圈(64),第一活塞(2)靠近第二油口(5)的外壁处设有与缓冲内凸圈(64)缓冲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南武油缸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