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74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及其应用。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于2023年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CGMCC NO.2658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的培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在制备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分离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该菌株对草莓叶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以用于防治草莓叶枯病菌和制备防治草莓叶枯病菌的菌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


技术介绍

[0002]草莓(Fragaria ananassa)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是随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土壤多年连作,导致草莓叶部病害日渐严重,给草莓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0003]草莓叶枯病是目前草莓种植区难以防治的一种叶部病害,一旦发病,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养分利用,最终降低草莓品质及产量。如果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据报道,目前引起草莓叶枯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spp.)。
[0004]目前防治草莓叶枯病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高毒、高残留、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等不可忽视的缺点,越来越多的传统化学农药被逐渐禁止使用。生物防治绿色环保,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生防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较简单、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及其应用。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菌株对引起草莓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且该菌株安全性较高,无溶血现象,对作物生长无害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br/>[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于2023年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 NO.26583。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0009](1)取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培养12~16h,制得种子液;
[0010](2)取步骤(1)制备的种子液,按5~10%的体积百分比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扩大培养20~24h,制得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菌液。
[001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在制备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步骤如下:
[0013]1)取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培养12~16h,制得种子液;
[0014]2)取步骤1)制备的种子液,按照10~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在36~38℃条件下培养72~84h,然后在60~70℃下干燥5~7h,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固体发酵物;
[0015]3)将步骤2)制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固体发酵物粉碎,过75~85目筛,得到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种子液浓度不低于3.0
×
108CFU/mL。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麸皮60%~65%,稻草粉20%~25%,葡萄糖4%~6%,蛋白胨2%~3%,磷酸二氢钾1%~1.5%,pH控制在7.0~7.5,含水量控制在50%~60%。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芽孢含量不低于1.0
×
10
11
个/g,芽孢率不低于95%。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各种成分均为市场可购的产品,未详尽之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首次分离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该菌株对草莓叶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以用于防治草莓叶枯病菌和制备防治草莓叶枯病菌的菌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对草莓叶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表情且无溶血现象,对作物无害,安全性很高,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鉴定图;
[0024]图中:A为菌株B125在培养基上形态图;B为菌株B125革兰氏染色图;C为菌株B125芽孢染色图。
[0025]图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
[0026]图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对草莓叶枯病的拮抗作用。
[0027]图4为含有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的微生物菌剂对草莓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0028]图5为血平板培养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
[0029]图6为使用含有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的微生物菌剂后的小白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清楚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但是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003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于2023年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 NO.26583。
[0032]实施例1
[0033]1、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0034]从草莓种植基地选取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使用灭菌采样铲采集同一区域内生长情况良好的草莓根际范围5~20cm深土壤,样品装于灭菌袋中,带回实验室后放于4℃冰箱保存。分离时称取10g土样放入装有无菌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充分震荡30min,待土样均匀分散后,静置10min后,形成浓度为0.1g/ml的菌悬液,对此菌悬液进行稀释,,依次得到浓度为10
‑2,10
‑3,10
‑4,10
‑5,10
‑6,10
‑7g/ml的菌悬液,分别取100μL均匀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挑取形似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4℃培养基中保存。
[0035]然后以草莓叶枯病菌(Neopestalotiopsisclavispora)为筛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取活化后直径为5mm的草莓叶枯病菌饼,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中央,在距草莓叶枯病菌饼2.5cm处点接芽孢杆菌,以不接种芽孢杆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草莓叶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25,于2023年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 NO.26583。2.权利要求1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1)取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培养12~16h,制得种子液;(2)取步骤(1)制备的种子液,按5~10%的体积百分比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扩大培养20~24h,制得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菌液。3.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在制备防治草莓叶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1)取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36~38℃条件下培养12~16h,制得种子液;2)取步骤1)制备的种子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松于新孟祥坤黄平李新柱邢芳芳徐文凤艾立山郑磊张强刘宏斌刘庆华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清远金正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豫邮金大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