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催化地下水污染处理的循环井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电催化水污染处理的循环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技术按照处理位置一般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凭借其对污染区域扰动不大、工程量较小、经济效益较好等优势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针对污染土与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通常是将两者分别作为研究主体,对二者的修复是分开进行的。
[0003]地下水循环井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通过主体井管的特殊设计配合曝气/抽注水驱动作用带动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动,使得地下水在循环井的周围含水层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垂向三维水流循环,在有机物污染地下水修复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循环井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污染修复成本低、设备操作维护容易、对含水层扰动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耦合多相抽提、原位曝气、微生物修复和原位化学氧化等多种污染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单一的循环井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催化地下水污染处理的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井主体(1),具有彼此分隔的上部透水层(4)和下部透水层(6);电催化臭氧装置(14),以可活动的方式布设在所述上部透水层(4);抽水装置(3),流体连通于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用于将待处理污染水经所述下部透水层(6)抽送至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以允许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以向至少包含臭氧的待处理污染水施加电场的方式对待处理污染水进行一个或多个循环的降解处理,并使处理后的污染水通过所述上部透水层(4)回流至所述下部透水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发生器(2),流体连通于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用于提供使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中的待处理污染水产生降解反应的臭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10),以调整所述循环井主体(1)与电催化臭氧装置(14)相对位置的方式可操作地机械耦合于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催化臭氧装置(14)包括容器(140),所述容器(140)具有用于对待处理污染水进行循环降解处理的催化主反应区,其中,臭氧发生器(2)管路连接于所述催化主反应区。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主反应区包括进水缓冲区(143)、曝气装置(144)和反应电极,其中,所述曝气装置(144)以部分嵌入反应电极区的方式机械耦合于所述反应电极,并经由所述反应电极下部的进水缓冲区(143)管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生彦,王朋,马慧,于成龙,刘世宾,杨冰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