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0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属于铸件抛丸机技术领域,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包括:加工主体;倒料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将需要打磨的铸件进行集中倾倒,具体的,倒料机构包括倒料箱、第一电机以及第一转轴,第一电机固定设于加工主体侧壁,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电机输出端,其另一端部转动设于加工主体内侧壁,倒料箱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驱动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上,其用以产生内部组件运作的动能;弧形履带其设于驱动机构上,其用以将铸件集中加工处理;升降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上,其用以使其他组件可以灵活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置以实现稳定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大大提升,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


[0001]本技术属于铸件抛丸机
,具体涉及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广泛应用于铸造、建筑、化工、电机、机床等行业的中、小型铸、锻件的表面清理或强化处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吊钩抛丸机,该抛丸机包括一可以移动的电葫芦,通过电葫芦将铸件挂架吊起移动到抛丸机内部,这种方式需要在抛丸机的盖板上开设一通过槽,便于通过吊索或者吊杆,但是这种结构使用过程中,弹丸会从顶部吊钩通行的缝道中飞溅出来,不但容易伤人,而且对外部某些部位造成损害,还造成钢丸浪费。
[0003]申请号“CN202121469771.7”记载了“一种铸件打磨用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本体,所述抛丸机本体顶部固定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有水平悬臂,所述水平悬臂的两侧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连接有电葫芦,所述电葫芦的吊钩通过上吊环连接有一吊杆,所述吊杆尾部连接有下吊环,所述抛丸机本体的盖板上开设有一和吊杆匹配的通过槽,所述盖板上还铰接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一挡板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挡块和第二挡板之间也固定有复位弹簧,将通过槽封闭,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末端形成有第一叉口,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半卡槽末端形成有第二叉口。”[0004]上述专利基于铸件打磨用抛丸机,该抛丸机结构简单,能够快速的对铸件进行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弹丸不会飞溅出来,安全性好。
[0005]上述专利结构简单,能够快速的对铸件进行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弹丸不会飞溅出来,但该装置主要处理方式还是吊起,如果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发生损坏的情况下,在工作运作时还是十分危险的,且该装置稳定性并不是很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性较低和安全度较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包括:
[0009]加工主体;
[0010]倒料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将需要打磨的铸件进行集中倾倒;
[0011]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产生内部组件运作的动能;
[0012]弧形履带,其设于驱动机构上,其用以将铸件集中加工处理;
[0013]升降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使其他组件可以灵活移动;
[0014]机门,其设于升降机构上,其用以使装置内部变为封闭环境;
[0015]梯形块,其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顶部;
[0016]抛丸机构,其设于所述梯形块上,其用以将铸件用的铁丸对内部进行抛出清理;以及
[0017]进丸管,其固定设于所述梯形块顶部,其用以将需要加工的铁丸从该处进入到抛丸机构内。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到料机构包括倒料箱、第一电机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侧壁,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其另一端部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侧壁,所述倒料箱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00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传动轮、传动带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顶部,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三转轴其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三转轴呈弧形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侧壁,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轴端部贯穿所述加工主体另一侧壁,所述传动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轮分别固定设于一个所述传动轮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传动带转动设于两个所述传动轮上。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三电机、双向丝杆、滑杆以及连接块,所述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顶部靠外侧,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固定板顶部靠外侧壁,所述双向丝杆固定设于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其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侧壁,且所述双向丝杆贯穿所述固定板顶部,所述滑杆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侧壁,其另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固定板内壁,所述连接块对称设有两个,一个所述连接块螺纹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另一个所述连接块滑动套设在所述滑杆上,且两个所述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机门两侧壁。
[00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抛丸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转轴以及加速辊,所述第四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顶部中心处,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设于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且其贯穿所述梯形块一侧壁,所述加速辊固定设于所述第四转轴上。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工主体一侧壁并靠近所述弧形履带的位置固定设有出料门,其用以方便打开所述加工主体内部对加工完成后的铸件进行取出。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工主体外侧壁底端开设有出丸口,所述加工主体外侧壁靠近所述出丸口的位置固定设有收集箱,其用以将工作过的铁丸集中,方便循环利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将第二电机固定设于加工主体顶部,第二转轴固定设于第二电机输出端,三个第三转轴呈弧形转动设于加工主体内侧壁,其中一个第三转轴端部贯穿加工主体另一侧壁,两个传动轮分别固定设于一个传动轮和第二转轴上,传动带转动设于两个传动轮上,弧形履带其设于驱动机构上,第四电机固定设于加工主体顶部中心处,第四转轴固定设于第四电机输出端,且其贯穿梯形块一侧壁,加速辊固定设于第四转轴上,这样可以有效对铸件进行加工处理,增加工作速率。
[0026]2、通过将第一电机固定设于加工主体侧壁,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电机输出端,其另一端部转动设于加工主体内侧壁,倒料箱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固定板固定设于加工主体顶部靠外侧,第三电机固定设于固定板顶部靠外侧壁,双向丝杆固定设于第三电机输出端,其另一端转动设于加工主体侧壁,且双向丝杆贯穿固定板顶部,滑杆固定设于加工主体侧壁,其另一端固定设于固定板内壁,一个连接块螺纹套接在双向丝杆上,另一个连接块滑动套设在滑杆上,且两个连接块固定设于机门两侧壁,这样可以有效对装置工作时防止
内部零件飞出,也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第一视角立体图;
[0029]图2为本技术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第一视角立体剖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第一视角立体爆炸图;
[0031]图4为本技术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第二视角立体图;
[0032]图5为本技术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第二视角立体爆炸图。
[0033]图中:1、加工主体;2、倒料箱;3、第一电机;4、第一转轴;5、出料门;6、第二电机;7、第二转轴;8、传动轮;9、传动带;10、第三转轴;11、弧形履带;1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主体(1);倒料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将需要打磨的铸件进行集中倾倒;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产生内部组件运作的动能;弧形履带(11),其设于驱动机构上,其用以将铸件集中加工处理;升降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使其他组件可以灵活移动;机门(17),其设于升降机构上,其用以使装置内部变为封闭环境;梯形块(18),其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顶部;抛丸机构,其设于所述梯形块(18)上,其用以将铸件用的铁丸对内部进行抛出清理;以及进丸管(22),其固定设于所述梯形块(18)顶部,其用以将需要加工的铁丸从该处进入到抛丸机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倒料箱(2)、第一电机(3)以及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电机(3)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侧壁,所述第一转轴(4)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端,其另一端部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内侧壁,所述倒料箱(2)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转轴(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件打磨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6)、第二转轴(7)、传动轮(8)、传动带(9)以及第三转轴(10),所述第二电机(6)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顶部,所述第二转轴(7)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电机(6)输出端,所述第三转轴(10)其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三转轴(10)呈弧形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内侧壁,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轴(10)端部贯穿所述加工主体(1)另一侧壁,所述传动轮(8)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轮(8)分别固定设于一个所述传动轮(8)和所述第二转轴(7)上,所述传动带(9)转动设于两个所述传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砚秋白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振兴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