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3825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包括:斑马鱼的养殖、斑马鱼卵收集、斑马鱼的培养以及模型构建实验。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斑马鱼进行模型构建,斑马鱼生殖力强,测试时间短,通量高,可以同时测试众多样品;且培养条件简单、成本低。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斑马鱼模型的模型构建周期短,选用6天大的斑马鱼进行测试,1天即可完成模型构建和升糖指数的测试,升糖灵敏度高且测得的血糖指数稳定,测试结果和已知样品的升糖指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获得的斑马鱼升糖测试数据可以比较理想的反应样品的升糖水平。的反应样品的升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模型构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斑马鱼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首选物种之一。近来,斑马鱼的使用在神经行为研究中呈指数级增长。由于其体积小(成年阶段长4厘米)、繁殖力高、多产(每雌产卵200枚)、成本低、易于维护、发育迅速、胚胎期透明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且目前已完成的斑马鱼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7%。
[0003]利用斑马鱼构建的人类疾病模型,属于从事在体研究,可以作为连接非脊椎动物(细胞等)和哺乳动物(大小鼠等)实验之间的巨大生物学断层,完善现有研发体系。截止目前,以斑马鱼为对象,可以成功构建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症、失眠等生物模型,并可以有效开展靶向药物筛选以及药物安全与毒理评价研究。
[0004]而为方便人们日常判断不同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快慢情况,1981年加拿大学者杰森斯博士首次提出了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简称GI)概念。具体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入人体2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GI值低于55的食物可称为“低GI食品”。食用后能增加饱腹感,推迟饥饿的发生时间,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如油脂类食物、高蛋白食物;而高GI食物则相反,如糖类、淀粉类食物。
[0005]GI即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品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标准参考物(葡萄糖或白面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而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征求意见稿)拟规定,采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WS/T 652

2019)方法测定,GI数值在0<GI<55的食品,可归为低GI食品。
[0006]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

2013)问答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应为低血糖生成指数(GI)配方,GI<55。同时,GB 29922中规定糖尿病患者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应在标签上标注GI值,进而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指导。但对于普通食品,我国暂时还未批准关于低GI的声称。
[0007]因此,建立良好的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模型有利于更好的对食物的升糖指数进行测试监控,方便人们日常判断不同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快慢情况,更便于糖尿病患者或其他对糖分摄入有要求的人群进行食物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S1:斑马鱼的养殖:选用健康的斑马鱼亲鱼,在养殖液温度为25℃~28.5℃的
条件下养殖,得到用于繁殖产卵的斑马鱼;
[0010]步骤S2:斑马鱼卵收集:将雄鱼和雌鱼按比例放置在产卵缸中,使斑马鱼进行交配产卵,收集斑马鱼卵,并使用鱼胚胎培养液进行清洁;
[0011]步骤S3:斑马鱼的培养:在收集的斑马鱼卵中挑选健康的斑马鱼胚胎,在25℃~28.5℃条件下培养不低于5天即得用于升糖指数测试的斑马鱼;
[0012]步骤S4:模型构建实验:设置测试样品,使用测试样品进行斑马鱼暴露实验,测试斑马鱼体内自由糖水平,斑马鱼体内自由糖水平与受试物的升糖指数呈正相关,即可判定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构建成功。
[0013]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亲鱼无明显可见的感染和疾病特征,且在2个月内没有经历过药物治疗。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斑马鱼的养殖密度控制为每升养殖液不少于1尾鱼,养殖时保持每日12~16小时的光照,且配置过滤系统。
[0015]更优选的,所述养殖密度为每升养殖液为1

3尾鱼。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斑马鱼养殖时,每天至少喂食2次,包括至少喂食1次丰年虾。
[0017]优选的,所述斑马鱼养殖时,每天进行养殖液的更换。
[0018]进一步优选的,斑马鱼养殖时需同时控制室内温度为20℃~25℃。
[0019]优选的,所述养殖液的盐度为0.25

~0.50

,溶解氧的饱和度≥80%,pH值为6.5~8.5。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养殖液的盐度为0.25

~0.50

,溶解氧的饱和度≥80%,pH值为6.5~8.5,导电率为400μS/cm~800μS/cm,硬度为30μS/cm~300mg/L CaCO3。
[0021]本专利技术中对养殖液的具体原料成分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亲鱼养殖的养殖液的原料成分包括去离子水和人工海盐。更优选的,所述养殖液中人工海盐的浓度为350

450mg/L。
[0022]本专利技术中进行斑马鱼的繁殖产卵时,斑马鱼传代尽可能使用侧交,以保持遗传多样性,并且纯品系亲鱼繁殖5代后需引入新一批亲鱼进行种群复壮。
[0023]步骤S2中的斑马鱼可使用小产卵缸或大产卵缸进行产卵。若使用小产卵缸产卵,则将斑马鱼在产卵前一天关灯前1~2小时放进产卵缸中,且为避免基因偏差,将最少3个产卵缸中收集的鱼卵混合再进行挑选备用。若使用大缸收集鱼卵,收卵盒在产卵前一天关灯前或产卵当天开灯前放进要收集鱼卵的鱼缸中;为避免鱼卵被成鱼所食,收卵盒用惰性网覆盖。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在网筛上固定由塑料或玻璃制成的人工绿色植物以刺激产卵。交配、产卵和受精在开灯后大约30分钟内完成,届时可把收卵盒移出鱼缸,鱼卵从收卵盒取出后,用鱼胚胎培养液清洁鱼胚胎。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斑马鱼胚胎以每200μL鱼胚胎培养液中不超过1尾鱼胚胎的密度于28℃条件下培养,且每天更换培养液并除去不健康的斑马鱼胚胎。
[0025]在28℃条件下,受精鱼胚胎在约半小时完成第一次分裂,紧接着分裂成4个、8个、16个、32个
……
细胞,这时受精鱼胚胎清晰可辨。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斑马鱼胚胎在25℃~28.5℃条件下培养6天即得用于升糖指数测试的斑马鱼。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测试选用6天大的斑马鱼,比选用其他年龄段的斑马鱼灵敏度更高。既
可测试不需特别消化的样品如糖,也适合测试需要消化的食品如米面等。选用年龄更小的斑马鱼,如4天大斑马鱼,测试结果也稳定,但升糖灵敏度会降低,且因斑马鱼要5天才开口,所以未能经口摄入进行消化转换升糖。而若选用年龄更大的斑马鱼,如7天或8天大的斑马鱼,随着自身卵黄存留较少,需要开始摄食以补充能量,个体差异会较大,测试结果稳定性会降低。
[0028]优选的,所述鱼胚胎培养液的pH值为6.5~8.5。
[0029]本专利技术中对鱼胚胎培养液的具体原料成分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斑马鱼的养殖:选用健康的斑马鱼亲鱼,在养殖液温度为25℃~28.5℃的条件下养殖,得到用于繁殖产卵的斑马鱼;步骤S2:斑马鱼卵收集:将雄鱼和雌鱼按比例放置在产卵缸中,使斑马鱼进行交配产卵,收集斑马鱼卵,并使用鱼胚胎培养液进行清洁;步骤S3:斑马鱼的培养:在收集的斑马鱼卵中挑选健康的斑马鱼胚胎,在25℃~28.5℃条件下培养不低于5天即得用于升糖指数测试的斑马鱼;步骤S4:模型构建实验:设置测试样品,使用测试样品进行斑马鱼暴露实验,测试斑马鱼体内自由糖水平,斑马鱼体内自由糖水平与受试物的升糖指数呈正相关,即可判定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构建成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斑马鱼的养殖密度控制为每升养殖液不少于1尾鱼,养殖时保持每日12~16小时的光照,且配置过滤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密度为每升养殖液为1

3尾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液的盐度为0.25

~0.50

,溶解氧的饱和度≥80%,pH值为6.5~8.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升糖指数的斑马鱼模型的构建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平杜伟樑陈子翔
申请(专利权)人:清鱼检测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