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10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选择砂石底水泥池作为培育池并搭建保温大棚,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之后投入光合细菌、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进行调水,培养藻类、轮虫使培育池生态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生态平衡规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减小环境对养殖过程的影响,使苗种寄生虫发生概率极大降低,养殖成活率提高20%。养殖成活率提高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0002]长江刀鲚位列长江三鲜之首,其商品价值与资源保护及利用价值早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及水产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建设大坝、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给长江刀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刀鲚的资源总量严重减少,种质退化。随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阶段性突破,长江刀鲚正逐渐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养殖对象,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市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均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但是目前长江刀鲚苗种生产产量仍然不稳定,制约了刀鱼行业的的发展,需要提供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的技术,解决长江刀鲚规模化养殖苗种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方法如下:1.选择砂石底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顶部建双层保温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将砂石底水泥池的水用生石灰或含有效氯27%~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2.鱼苗下池前10天,施发酵并消毒的有机肥,施肥浓度为20g/

,泼洒光和细菌、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培养藻类、轮虫,使轮虫数量达到100个/ml以上;3.鱼苗放养前使用2~3mg/L应激灵浸泡3h,运输采取带水充氧运输,运输密度控制在5000尾/L,运输时间不超过6h。下塘时,下塘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方可放养。
[0005]4.将培育池的水保持在以下条件:水温22

30℃,溶氧>7mg/L,氨氮浓度0.05mg/L,亚硝酸盐浓度0.01mg/L,pH 7.8~8.4,透明度 30

40cm;5.鱼苗下塘后采用微孔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鱼苗下塘后泼洒应激灵,泼洒浓度0.5ppm。每隔10天泼洒乳酸菌、光和细菌、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
[0006]6.鱼苗下塘第4~6天开始每天两次从专用生物饵料培育池补充轮虫,保持池塘轮虫丰度在100个/ml以上,从第10天开始池塘补充小卤虫,卤虫丰度在3~5个/ml,在池塘边设置60瓦白炽灯做引鱼灯一盏,晚上20:00开始滴定卤虫5h。
[0007]7.第15天开始补充小卤虫和小型枝角类混合投喂,保持池塘丰度在3~5个/ml,晚上20:00开始滴定卤虫5h。
[0008]8.第20天开始采用卤虫枝角类混合投喂,减少卤虫用量,增加枝角类用量,保持丰度3~5个/ml。
[0009]9.从第30天开始采用枝角类投喂,从专用生物饵料培育池采集活的枝角类投喂,保持丰度3~5个/ml。
[0010]10.第40~60天,苗种生长到4~6cm,鱼苗鳞片基本长齐,进行分稀养殖,进入下一个养殖阶段。
[0011]作为优选,砂石底水泥池的池深1~1.2m,面积200~400


[0012]作为优选,生石灰的浓度为150g~200g/

,漂白粉浓度为30g~40g/


[0013]作为优选,鱼苗下塘时间选择在早晨6:00

8:00或下午5:00

7:00,下塘密度为200

300尾/


[0014]作为优选,每天两次补充轮虫时间为早晨6:00和下午4:00。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采用保温大棚池对刀鲚苗种进行生态培育,调控刀鲚养殖中的各项指标,利用生态平衡规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减小环境对养殖过程的影响,创造一个动态的刀鱼养殖环境。
[0016]2.采用丰富的生物饵料来源,不间断投喂技术,保障了育苗的成活率。
[0017]3.生态培育苗种的寄生虫发生概率极大降低,养殖成活率提高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1)选择池深1m,面积300

的砂石底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顶部建双层保温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将砂石底水泥池的水用浓度为150g/

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2)鱼苗下池前10天,施发酵并消毒的有机肥,施肥浓度为20g/

,泼洒光和细菌、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培养藻类、轮虫,使轮虫数量达到100个/ml以上;3)鱼苗放养前使用2~3mg/L应激灵浸泡3h,运输采取带水充氧运输,运输密度控制在5000尾/L,运输时间不超过6h。鱼苗下塘时间为早晨6:00

8:00。下塘时,下塘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方可放养,下塘密度为200尾/


[0019]4)将培育池的水保持在以下条件:水温22

30℃,溶氧>7mg/L,氨氮浓度0.05mg/L,亚硝酸盐浓度0.01mg/L,pH 7.8~8.4,透明度 30

40cm;5)鱼苗下塘后采用微孔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鱼苗下塘后泼洒应激灵,泼洒浓度0.5ppm。每隔10天泼洒乳酸菌、光和细菌、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
[0020]6)鱼苗下塘第4~6天开始每天早晨6:00和下午4:00两次从专用生物饵料培育池补充轮虫,保持池塘轮虫丰度在100个/ml以上,从第10天开始池塘补充小卤虫,卤虫丰度在3~5个/ml,在池塘边设置60瓦白炽灯做引鱼灯一盏,晚上20:00开始滴定卤虫5h。
[0021]7)第15天开始补充小卤虫和小型枝角类混合投喂,保持池塘丰度在3~5个/ml,晚上20:00开始滴定卤虫5h。
[0022]8)第20天开始采用卤虫枝角类混合投喂,减少卤虫用量,增加枝角类用量,保持丰度3~5个/ml。
[0023]9)从第30天开始采用枝角类投喂,从专用生物饵料培育池采集活的枝角类投喂,保持丰度3~5个/ml。
[0024]10)第40~60天,苗种生长到4~6cm,鱼苗鳞片基本长齐,进行分稀养殖,进入下一个养殖阶段。
[0025]实施例21)选择池深1.2m,面积400

的砂石底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顶部建双层保温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将砂石底水泥池的水用含有效氯27%~30%浓度为30g/

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2)鱼苗下池前10天,施发酵并消毒的有机肥,施肥浓度为20g/

,泼洒光和细菌、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培养藻类、轮虫,使轮虫数量达到100个/ml以上;3)鱼苗放养前使用2~3mg/L应激灵浸泡3h,运输采取带水充氧运输,运输密度控制在5000尾/L,运输时间不超过6h。鱼苗下塘时间为下午5:00

7:00。下塘时,下塘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方可放养,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江刀鲚苗种高效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1)选择砂石底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池顶部建双层保温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将砂石底水泥池的水用生石灰或含有效氯27%~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2)鱼苗下池前10天,施发酵并消毒的有机肥,泼洒光和细菌、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培养藻类、轮虫,使轮虫数量达到100个/ml以上;3)鱼苗放养前使用2~3mg/L应激灵浸泡3h,运输采取带水充氧运输,运输密度控制在5000尾/L,运输时间不超过6h,下塘时,下塘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方可放养。4)将培育池的水保持在以下条件:水温22

30℃,溶氧>7mg/L,氨氮浓度0.05mg/L,亚硝酸盐浓度0.01mg/L,pH 7.8~8.4,透明度 30

40cm;5)鱼苗下塘后采用微孔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鱼苗下塘后泼洒应激灵,泼洒浓度0.5ppm。每隔10天泼洒乳酸菌、光和细菌、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6)鱼苗下塘第4~6天开始每天两次从专用生物饵料培育池补充轮虫,保持池塘轮虫丰度在100个/ml以上,从第10天开始池塘补充小卤虫,卤虫丰度在3~5个/ml,在池塘边设置60瓦白炽灯做引鱼灯一盏,晚上20:00开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辉朱永祥郭正龙张巧云吴爱军杨岚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