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轨道垫板,且轨道垫板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轨道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底板顶部的缓冲组件对运输车辆的冲击力进行卸载,提高轨道阻车器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运输车辆与轨道阻车器之间刚性撞击造成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晃动,保证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稳定性,通过两侧的轮挡将运输车辆的位置调整至罐笼的中心位置,有效降低了罐笼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运输车辆晃动的幅度,通过对固定底板顶部的两个调节架间距进行调整,让轨道阻车器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运输车辆轨道进行安装使用,显著提高了轨道阻车器的使用范围。的使用范围。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装置
,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煤矿井下斜巷普遍使用串车提升运输,在煤炭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井下客观条件限制及个别工人违章作业等原因,时而发生断绳跑车、脱钩“放飞车”等现象,严重威胁行人及信号、把钩人员的安全,同时在经济上易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煤矿安全规程》三百七十条中明确规定: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
[0003]现有的轨道阻车器由于规格固定,导致无法适用不同尺寸的轨道安装使用,轨道阻车器的适用范围小,另外在对井下运输车辆进行阻挡时,运输车辆的滚轮直接与轮挡之间发生刚性碰撞,容易造成运输车辆内部的物料发生剧烈晃动,同时对轨道阻车器的撞击损伤较大,在罐笼内部进行运输车辆的提升时,由于运输车辆的重心偏移,因此罐笼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容易造成运输车辆晃动,运输车辆在罐笼提升过程中内部物料的稳定性较差。
[000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用于对运输车辆的冲击力进行卸载,提高轨道阻车器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运输车辆与轨道阻车器之间刚性撞击造成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晃动,保证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稳定性。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轨道垫板,且轨道垫板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轨道压板,所述固定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架,且两个调节架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轨道连接螺栓,两个所述调节架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座,且四个轴承座的内部均转动设置有轮挡,所述固定底板顶部的中部还设置有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的顶部延伸至轨道垫板的上方;
[0007]该轨道阻车器安装在罐笼的内部,且适用井深1000m以上,在运输车辆进入罐笼内部时,通过调节架上一侧相对的两个轮挡对运输车辆的滚轮进行阻挡,并且在运输车辆的一侧车轮进入罐笼的内部时,通过固定底板顶部的缓冲组件对运输车辆的冲击力进行卸载,提高轨道阻车器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运输车辆与轨道阻车器之间刚性撞击造成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晃动,保证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稳定性,在运输车辆整体进入罐笼的内部后,利用另一侧的两个轮挡对运输车辆的滚轮进行限位阻挡,同时控制两侧的轮挡在
调节架上进行同步移动,利用两侧的轮挡将运输车辆的位置调整至罐笼的中心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罐笼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运输车辆晃动的幅度,提高了运输车辆在罐笼提升过程中内部物料的稳定性;由于两侧的轮挡位置灵活可调,有效保证了运输车辆内部物料在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固定底板顶部的两个调节架间距进行调整,调节范围为500到1000mm,让轨道阻车器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运输车辆轨道进行安装使用,显著提高了轨道阻车器的使用范围;
[0008]所述固定底板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调节槽,且四个调节槽的内部均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杆,四个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调节块,且四个调节块的内部分别与四个调节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0009]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架,所述固定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一侧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转动设置有缓冲架,且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蜗轮,且滑动板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均与缓冲架的内部连接。
[0010]优选的,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调节块两两为一组,且两组调节块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调节架的底部连接,其中四个调节螺杆两两为一组,且两组调节螺杆的一端均通过调节电机驱动。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一侧与轴承座的内部连接,所述轴承座的顶部设置有主轴,且主轴的表面与轮挡的内部转动连接;
[0012]在利用调节架顶部两侧的轮挡对运输车辆的滚轮进行限位后,通过电动滑台带动两侧的轮挡在调节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利用两侧的轮挡控制运输车辆在轨道上进行移动,将运输车辆的位置调整至罐笼的中心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罐笼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运输车辆晃动的幅度,提高了运输车辆在罐笼提升过程中内部物料的稳定性,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控制驱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啮合传动,因此实现对轮挡在主轴上的灵活转动,并且四个轮挡的转动控制均采用独立驱动,便于后期维护,同时能够根据轮挡的使用进行灵活控制,保证了轮挡对运输车辆起到稳定的阻挡以及限位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轮挡的一侧设置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一侧啮合传动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部与主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轨道垫板内部且位于调节块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挡板,且活动挡板的一侧延伸至轨道垫板的内部,所述轨道垫板的内部设置有与活动挡板相配合的连接槽,且连接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的外部,且连接柱的一端与滑动板的一侧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还设置有两个滑杆,且两个滑杆的表面均与活动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滑杆表面且位于活动板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
[0017]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另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活动杆,且两个活动杆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套,两个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均与固定底板内部的一侧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套的上方还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套的内部滑动连接,且两个活
动杆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固定底板顶部的缓冲组件对运输车辆的冲击力进行卸载,提高轨道阻车器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运输车辆与轨道阻车器之间刚性撞击造成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晃动,保证运输车辆内部物料的稳定性,在运输车辆整体进入罐笼的内部后,利用另一侧的两个轮挡对运输车辆的滚轮进行限位阻挡,同时控制两侧的轮挡在调节架上进行同步移动,利用两侧的轮挡将运输车辆的位置调整至罐笼的中心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罐笼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运输车辆晃动的幅度,提高了运输车辆在罐笼提升过程中内部物料的稳定性;由于两侧的轮挡位置灵活可调,有效保证了运输车辆内部物料在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固定底板顶部的两个调节架间距进行调整,让轨道阻车器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运输车辆轨道进行安装使用,显著提高了轨道阻车器的使用范围。
[0020]2、通过调节块带动调节架在固定底板的顶部进行滑动,让两个调节架分别位于轨道的两侧,接着将调节架一侧的轨道连接螺栓与轨道的一侧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包括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的顶部设置有轨道垫板(20),且轨道垫板(20)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轨道压板(30),所述固定底板(10)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架(40),且两个调节架(40)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轨道连接螺栓(50),两个所述调节架(40)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座(60),且四个轴承座(60)的内部均转动设置有轮挡(7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0)顶部的中部还设置有缓冲组件(80),且缓冲组件(80)的顶部延伸至轨道垫板(20)的上方;所述固定底板(10)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调节槽(11),且四个调节槽(11)的内部均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杆(12),四个所述调节槽(11)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调节块(13),且四个调节块(13)的内部分别与四个调节螺杆(12)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缓冲组件(80)包括缓冲架(31),所述固定底板(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32),且固定架(32)的一侧滑动设置有滑动板(33),所述滑动板(33)的顶部转动设置有缓冲架(31),且滑动板(33)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34),所述伺服电机(34)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蜗轮(35),且滑动板(33)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与蜗轮(35)相配合的蜗杆(36),所述蜗杆(36)的两端均与缓冲架(31)的内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调节块(13)两两为一组,且两组调节块(13)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调节架(40)的底部连接,其中四个调节螺杆(12)两两为一组,且两组调节螺杆(12)的一端均通过调节电机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稳定用轨道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40)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21),且活动槽(2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滑台(22),所述电动滑台(2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23),且连接架(23)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辉,谷林,赵明伟,秦晓晶,王巍,徐刚,许高跃,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矿科光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