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779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氧化淀粉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氧化淀粉包括如下原料:中间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乙酸溶液、纳米银、去离子水、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无水乙醇。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入了海藻酸钠,与淀粉分子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加入了纳米银溶液,填充到淀粉的网状结构中,使最后成膜结构更加致密,即增加了最后氧化淀粉成膜的密度,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酐,致使氧化淀粉成膜后容纳水分能力变弱,进一步增强了淀粉成膜后的阻湿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加入了壳聚糖与纳米银协同发挥作用,先诱导微生物细胞成分泄漏,再致其死亡,从而起到极好的杀菌效果。从而起到极好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氧化淀粉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氧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淀粉是生物合成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属多糖类物质,有直链和支链淀粉两种,未经改性的淀粉具有流动性差、不光滑等特点,因此在对其使用时,可以通过降解、交联、酯化等方式对淀粉进行改性,使其成为符合生产使用的原料,而经过改性的淀粉具有成膜性好、流动性强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多用作成膜的主要原料。但实际运用上,有关食品行业的产品具有结构多元化、种类繁多等特点,因此对变形淀粉的性能要求也大相径庭,氧化淀粉在食品级用品中所成的膜多要求其具有极好的抑菌性能,而有些食品级用品则需要氧化淀粉所成的膜具有良好的阻湿性。
[0003]淀粉成膜多用于对食品级材料、用具的覆膜,但我国的采用氧化淀粉覆膜技术落后,如食品级产品从生产到市售会受机械损伤、细菌黏附滋生、品质受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损失巨大。为解决该问题,对食品级材料、用具采用淀粉成膜覆膜的技术应运而生,该覆膜中膜的最主要原料为氧化淀粉,因此,如何生产出一种使制成膜兼具阻湿、抑菌性的氧化淀粉,扩大氧化淀粉的应用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加入了海藻酸钠,与淀粉分子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加入了纳米银溶液,填充到淀粉的网状结构中,使最后成膜结构更加致密,即增加了最后氧化淀粉成膜的密度,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酐,致使氧化淀粉成膜后容纳水分能力变弱,进一步增强了淀粉成膜后的阻湿性;本专利技术还加入了壳聚糖与纳米银协同发挥作用,先诱导微生物细胞成分泄漏,再致其死亡,从而起到极好的杀菌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氧化淀粉原料制成的膜其阻湿、抑菌性弱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氧化淀粉,所述氧化淀粉包括如下原料:
[0007]中间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乙酸溶液、纳米银、去离子水、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无水乙醇;
[0008]所述中间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乙酸溶液、纳米银、去离子水、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200

220g:85

100g:25

35g:5100

6100mL:0.5

0.6g:100

120mL:100

150g:200

300mL。
[0009]进一步地,所述乙酸溶液的百分含量浓度为2%;所述纳米银级别为20nm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00、制备中间淀粉,并对其余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备用液,备用;
[0012]S200、将中间淀粉调乳,然后和经预处理的备用液反应,反应完成后烘干、粉碎、过
筛,得到氧化淀粉成品。
[0013]进一步地,步骤S100所述制备中间淀粉的具体步骤为:
[0014]S110、将次氯酸钠和溴化钠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水解液,备用;
[0015]S111、将淀粉投入反应釜内,同时喷入水解液混合均匀并控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出料,用风机吹风冷却、粉碎、过筛,得到中间淀粉,备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淀粉、次氯酸钠、溴化钠、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为1000

1100:1

5:0.3

0.5:10

15;所述控温反应的温度为80

100℃,时间为0.5

2h;所述吹风冷却程度为使反应出料后的淀粉水分含量为12

14%,所述过筛为过40目筛。
[0017]进一步地,步骤S100所述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为:
[0018]S120、将无水乙醇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备用;
[0019]S121、将壳聚糖溶于乙酸溶液中,控温搅拌至完全溶解,搅拌完成后冷却,得到混合液B,备用;
[0020]S122、将纳米银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纳米银悬浮液,备用;
[0021]将纳米银溶于去离子水中再超声分散,有助于得到分散均匀的纳米银悬浮液。
[0022]进一步地,步骤S121所述控温搅拌的温度为65

70℃,所述冷却的温度为26

30℃,步骤S122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5

20min。
[0023]进一步地,步骤S200的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0024]S210、称取备用的中间淀粉,控温调乳,然后加入海藻酸钠、混合液B和纳米银悬浮液控温反应,反应完成后降温并控速控时加入混合液A;
[0025]S211、调节体系的pH然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再将体系pH调至中性,然后洗涤、烘干、粉碎、过筛,得到氧化淀粉成品。
[0026]进一步地,步骤S210所述控温调乳具体为控温50

55℃,往中间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使中间淀粉配成重量百分比为30

35%的淀粉乳液;所述控温反应的温度为50

55℃,时间为1

2h;所述降温并控速控时加入混合液A具体为降温至30

32℃控速300

310r/min在1

1.5h内逐滴加入混合液A。
[0027]进一步地,步骤S211所述调节体系的pH然后进行反应具体为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为8.0

8.5并反应2

3h;所述洗涤、烘干、粉碎、过筛具体为分别用去离子水和95%乙醇洗涤2

3次,置于40

45℃恒温干燥箱内烘干,接着粉碎、过40目筛。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加入了海藻酸钠、辛烯基琥珀酸酐和纳米银,使氧化淀粉成品制成膜后具有优异的阻湿性。海藻酸钠与淀粉分子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同时,加入了纳米银溶液,因纳米银溶液比表面积大,可以填充到淀粉的网状结构中,使最后成膜结构更加致密,即增加了最后氧化淀粉成膜的密度,增加了一定的阻隔水气性能,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酐,辛烯基琥珀酸酐提供的长碳链的疏水基团,能有效抑制淀粉分子与成膜后空气中水分子作用,致使氧化淀粉成膜后容纳水分能力变弱,进一步增强了淀粉成膜后的阻湿性。
[0030](2)本专利技术加入了壳聚糖与纳米银协同发挥作用,先诱导微生物细胞成分泄漏,再致其死亡;壳聚糖分子本身带有正电荷,会和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的负电荷会发生相互作用,改变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细菌中的蛋白质和其它细胞成分泄漏,而纳米银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淀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淀粉包括如下原料:中间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乙酸溶液、纳米银、去离子水、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无水乙醇;所述中间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乙酸溶液、纳米银、去离子水、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200

220g:85

100g:25

35g:5100

6100mL:0.5

0.6g:100

120mL:100

150g:200

300mL。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制备中间淀粉,并对其余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备用液,备用;S200、将中间淀粉调乳,然后和经预处理的备用液反应,反应完成后烘干、粉碎、过筛,得到氧化淀粉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所述制备中间淀粉的具体步骤为:S110、将次氯酸钠和溴化钠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水解液,备用;S111、将淀粉投入反应釜内,同时喷入水解液混合均匀并控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出料,用风机吹风冷却、粉碎、过筛,得到中间淀粉,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次氯酸钠、溴化钠、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为1000

1100:1

5:0.3

0.5:10

15;所述控温反应的温度为80

100℃,时间为0.5

2h。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所述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为:S120、将无水乙醇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备用;S121、将壳聚糖溶于乙酸溶液中,控温搅拌至完全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昌陈沛华李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岳葡萄糖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