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24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5
清洁机器人,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该清洁机器人包括:吸附转盘,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以执行清洁功能并与待清洁表面界定出至少一吸附腔,吸附腔的顶部设有通风口;抽吸模组,经与通风口相连的风道抽取吸附腔内的空气,于吸附腔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吸附转盘被吸附在待清洁表面上;驱动模组,驱动吸附转盘以垂直于待清洁表面的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吸附转盘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环绕在通风口外侧并低于通风口的顶端或与之平齐,驱动模组包括马达以及设于马达与第一齿轮间的传动机构,马达、传动机构、第一齿轮均位于吸附腔与风道的外部,第一齿轮与吸附转盘同轴设置并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整个机器的轻薄化,并且机器运行能耗更低。且机器运行能耗更低。且机器运行能耗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清洁机器人(比如擦窗机器人)中,如图2~4所示,吸附转盘1通常是由设置在机壳11内的马达6及相应的传动机构来驱动,具体而言,在吸附转盘1内形成一吸附腔2,吸附腔2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2a,吸附转盘1的中心设置传动轴,传动轴上安装从动齿轮13,从动齿轮13位于通风口2a上方的风道4中,为防止从动齿轮13堵住通风口2a,其底端与通风口2a之间留有空隙,在马达6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7,蜗杆7连接蜗轮8,于蜗轮8的下方还设有与其同轴并与从动齿轮13啮合的主动齿轮9,马达6通过蜗杆7驱动蜗轮8转动,蜗轮8带动与其同轴的主动齿轮9转动,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齿轮13转动,由此驱动吸附转盘1转动。由于从动齿轮13设置在通风口2a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必须预留空隙,使得整个机器难以实现轻薄化(即机器的厚度较厚)。此外,由于从动齿轮13设置在风道4中,而其它传动结构设置在风道4外,风道4的气密性难以有效保证,容易出现漏气现象,为保证吸附转盘1的吸附效果,往往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抽吸模组3,从而导致机器的运行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轻薄化且运行能耗更低的清洁机器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清洁机器人,包括:
[0005]吸附转盘,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以执行清洁功能并与待清洁表面界定出至少一吸附腔,所述吸附腔的顶部设有通风口;
[0006]抽吸模组,经与所述通风口相连的风道抽取吸附腔内的空气,于所述吸附腔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吸附转盘被吸附在待清洁表面上;
[0007]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吸附转盘以垂直于待清洁表面的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0008]所述吸附转盘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环绕在通风口外侧并低于通风口的顶端或与之平齐,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马达以及设于马达与第一齿轮间的传动机构,所述马达、传动机构、第一齿轮均位于吸附腔与风道的外部,所述第一齿轮与吸附转盘同轴设置并连接成一体。
[0009]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马达输出端的蜗杆,所述蜗杆连接有轴线平行于吸附转盘的蜗轮,所述蜗轮连接有与之同轴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端面齿轮并与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为齿顶面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与之相适应的锥形齿轮。
[0011]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马达输出端的蜗杆,所述蜗杆连接有轴线垂直于吸附转盘的蜗轮,所述蜗轮连接有与之同轴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外圈齿轮或内
圈齿轮并与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为齿顶面由下往上逐渐向远离主动齿轮方向倾斜的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与之相适应的锥形齿轮。
[0013]优选地,所述抽吸模组为负压风机或真空泵,每个吸附腔独立连接一个负压风机或真空泵。
[0014]与现有的机器不同,本技术直接在吸附转盘上设置环绕在通风口外侧并低于通风口的顶端或与之平齐的第一齿轮,不再将其设在通风口上方,便无需再在第一齿轮和通风口之间预留空隙,使得整个机器能够实现轻薄化(即机器的厚度更薄)。此外,由于马达、传动机构、第一齿轮均位于吸附腔与风道的外部,可以让风道的气密性得到保证,不易出现漏气现象,便可以采用较小功率的抽吸模组来保证吸附转盘的吸附效果,使得机器的运行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清洁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器人的剖视图;
[0017]图3为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器人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器人的驱动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剖视图;
[0020]图6为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机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驱动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吸附转盘
ꢀꢀꢀꢀꢀ
2——吸附腔
ꢀꢀꢀꢀꢀ
2a——通风口
[0025]3——抽吸模组
ꢀꢀꢀꢀꢀ
4——风道
ꢀꢀꢀꢀꢀꢀꢀ
5——第一齿轮
[0026]6——马达
ꢀꢀꢀꢀꢀꢀꢀꢀꢀ
7——蜗杆
ꢀꢀꢀꢀꢀꢀꢀ
8——蜗轮
[0027]9——主动齿轮
ꢀꢀꢀꢀꢀ
10——密封圈
ꢀꢀꢀꢀ
11——机壳
[0028]12——桥架
ꢀꢀꢀꢀꢀꢀꢀꢀ
13——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
上”、“下”、
ꢀ“
前”、“后”、“顶”、“底”、“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构思,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对其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1]附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结合附图5~8可知,该清洁机器人包括:吸附转盘1,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以执行清洁功能并与待清洁表面界定出至少一吸附腔2,吸附腔2的顶部设有通风口2a;抽吸模组3,经与通风口2a相连的风道4抽取吸附腔2内的空气,于吸附腔2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吸附转盘1被吸附在待清洁表面上;驱动模组,驱动吸
附转盘1以垂直于待清洁表面的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吸附转盘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环绕在通风口2a外侧并低于通风口2a的顶端或与之平齐,驱动模组包括马达6以及设于马达6与第一齿轮5间的传动机构,马达6、传动机构、第一齿轮5均位于吸附腔2与风道4的外部,第一齿轮5与吸附转盘1同轴设置并连接成一体。
[0032]与现有的机器不同,本技术直接在吸附转盘1上设置环绕在通风口2a外侧并低于通风口2a的顶端或与之平齐的第一齿轮5,不再将其设在通风口2a上方,便无需再在第一齿轮5和通风口2a之间预留上下空隙,使得整个机器能够实现轻薄化(即机器的厚度更薄)。此外,由于马达6、传动机构、第一齿轮5均位于吸附腔2与风道4的外部,可以让风道4的气密性得到保证,不易出现漏气现象,便可以采用较小功率的抽吸模组3来保证吸附转盘1的吸附效果,使得机器的运行能耗更低。
[0033]其中,第一齿轮5可以是端面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马达6输出端的蜗杆7,蜗杆7连接有轴线平行于吸附转盘1的蜗轮8,蜗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洁机器人,包括:吸附转盘(1),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以执行清洁功能并与待清洁表面界定出至少一吸附腔(2),所述吸附腔(2)的顶部设有通风口(2a);抽吸模组(3),经与所述通风口(2a)相连的风道(4)抽取吸附腔(2)内的空气,于所述吸附腔(2)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吸附转盘(1)被吸附在待清洁表面上;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吸附转盘(1)以垂直于待清洁表面的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转盘(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环绕在通风口(2a)外侧并低于通风口(2a)的顶端或与之平齐,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马达(6)以及设于马达(6)与第一齿轮(5)间的传动机构,所述马达(6)、传动机构、第一齿轮(5)均位于吸附腔(2)与风道(4)的外部,所述第一齿轮(5)与吸附转盘(1)同轴设置并连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马达(6)输出端的蜗杆(7),所述蜗杆(7)连接有轴线平行于吸附转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晶辉罗积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