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679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油气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数据,对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处理;步骤2,将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3,求解非油气表示向量与油气目标表示向量;步骤4,预测未知点油气信息。该油气识别方法及系统从地震属性图像的像素重构角度出发,采用字典结构重构未知点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同时引入了非油气样本字典稀疏性表达与油气样本字典稠密性表达,能够同时提高特征的表达能力和判别能力,从而提升识别精度。提升识别精度。提升识别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构造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油气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地震的油气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油气预测注入了新动能。
[0003]在申请号:200910236634.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油气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一区域的多个地点处的纵波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每个纵波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2)针对每个纵波信号,比较该纵波信号在不同尺度参数σ下的小波变换系数,确定小波变换系数最大时所对应的尺度参数σbest;3)针对每个纵波信号,在所确定的该纵波信号的尺度参数σbest下,计算该纵波信号的主频和/或品质因子,该品质因子为反映该纵波信号震动能量损耗程度的参数;以及4)根据所计算出的多个纵波信号的主频和/或品质因子,预测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域。该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小波函数良好的时间域和频率域局部变化特性,可计算出纵波信号在最佳尺度参数下的主频和/或品质因子,该主频和/或品质因子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纵波信号的衰减特征,从而可准确地对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域进行预测。
[0004]在申请号:201410608508.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致密油气储层水平井油气产量的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已钻直井的钻井资料建立该已钻直井的储层结构指数模型及产能非均质指数模型;利用所述储层结构指数模型和所述产能非均质指数模型建立所述已钻直井的最大月产量预测模型;根据所述已钻直井的最大月产量预测模型建立与其对应位置处待钻水平井的最大月产量预测模型;根据所述待钻水平井的最大月产量预测模型建立所述待钻水平井随生产时间变化的产量预测模型,以预测所述待钻水平井随生产时间变化的油气产量。该专利技术可获得与实际致密油气储层水平井油气产量更为吻合的预测产量。
[0005]在申请号:201710744444.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测储层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将地震数据进行消除各向异性处理得到CRP、CMP道集数据体;将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得到密度测井资料;解释待测储层的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建立待测储层白云岩段的岩石物理模型;进行白云岩目的层系岩石物理弹性参数交汇分析,确定待测储层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类别及槛值范围;根据分入射角地震子叠加数据体和测井数据联合反演;解释待测储层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反演成果数据体得到待测储层的储层段对应累积厚度和有效储层段对应累积厚度。该专利技术提供的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提高了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的准确性。
[0006]在申请号:201210393409.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利用低频信息进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预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弥散—粘滞性波动方程对流体层正演,得到流体层的低频地震反射特征即低频强能量异常;其次将地震信号的单频时频域能量时间序列作为一个新的时间信号对其作用一个混合滤波器,再取瞬时最大时频域能量,这样得到的低频
能量既异常突出又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以上都是在低频段进行的,低频段的确定是以瞬时谱累加能量的15%—35%对应的频段。该专利技术利用弥散粘滞性波动方程做正演得出流体储层的低频地震反射特征即低频强能量异常;相比现有的低频技术该专利技术提取的低频强能量异常不但非常突出,而且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提高了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预测的精度。
[0007]在申请号:201310450077.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建立在频谱形状分析技术上的一种油气预测方法。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层位标定技术进行储层标定,根据储层厚度差别,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或小波变换把储层段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储层段频率域数据体,通过频谱形状确定单点的含油气性,利用储层段频率域数据体预测含油气区带的平面分布,得到全区含油气区带的分布范围。本专利技术与常规时间域地震数据计算的频率衰减属性相比,可以在频率域数据体上一目了然地进行单点频谱形状分析和在平面上成图,效果良好,符合率达到90%以上,而且提高计算时间3

5倍。与常规时间域地震数据计算的频率衰减属性相比,可以在频率域数据体上一目了然地进行单点频谱形状分析和在平面上成图。这些方法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同时由于不同专家的经验差别,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不一致性。因此采用数据驱动的油气预测可以有效改善此类问题。但是,现有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油气预测方法大多采用神经网络等黑盒模型,虽然精度较高,但是可解释性交叉,难以保证其可靠性。
[0008]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油气识别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特征的表达能力和判别能力,从而提升识别精度的油气识别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油气识别方法,该油气识别方法包括:
[0011]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数据,对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处理;
[0012]步骤2,将参数进行初始化;
[0013]步骤3,求解非油气表示向量与油气目标表示向量;
[0014]步骤4,预测未知点油气信息。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6]在步骤1中,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数据,根据大地坐标对某坐标点的地震属性向量进行含油气性标注,如果该坐标点测录井信息、试油结果、人工解释结果显示有油气,则标注为有油气,否则为无油气;获得一定数量的无油气地震属性向量集合与有油气地震属性向量集合其中d为地震属性的维度,n0,n1分别为无油气地震属性向量和有油气地震属性向量的数量。
[0017]在步骤2中,设置非油气表示向量为零向量,油气目标表示向量为零向量,噪声矩阵为零向量,拉格朗日乘子向量为零向量,设定权衡系数λ1,λ2,μ>0为正实数,设定收敛系数∈>0为正实数,设定判断因子k>0。
[0018]在步骤2中,设定∈<10
‑3,λ1∈(2,200),λ1∈(0.2,20),μ∈(20,200),k∈(0.1,10)。
[0019]在步骤2中,设定∈<10
‑4,λ1∈(1,100),λ1∈(0.1,10),μ∈(5,50),k∈(0.2,5)。
[0020]在步骤2中,设定∈<10
‑1,λ1∈(1,50),λ1∈(1,100),μ∈(0.2,10),k∈(0.1,10)。
[0021]在步骤3中,对于某未知坐标点的地震属性向量求解以下问题可得到该未知点的最优的非油气表示向量与油气目标表示向量即:
[0022][0023]在步骤3中,所涉及的和求解步骤如下:
[0024]步骤301、固定W0,W1,Θ的值求解E,即求解:
[0025][0026]令即可求解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油气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数据,对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处理;步骤2,将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3,求解非油气表示向量与油气目标表示向量;步骤4,预测未知点油气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数据,根据大地坐标对某坐标点的地震属性向量进行含油气性标注,如果该坐标点测录井信息、试油结果、人工解释结果显示有油气,则标注为有油气,否则为无油气;获得一定数量的无油气地震属性向量集合与有油气地震属性向量集合其中d为地震属性的维度,n0,n1分别为无油气地震属性向量和有油气地震属性向量得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置非油气表示向量为零向量,油气目标表示向量为零向量,噪声矩阵为零向量,拉格朗日乘子向量为零向量,设定权衡系数λ1,λ2,μ>0为正实数,设定收敛系数∈>0为正实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定∈<10
‑3,λ1∈(2,200),λ1∈(0.2,20),μ∈(20,20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定∈<10
‑4,λ1∈(1,100),λ1∈(0.1,10),μ∈(5,50),k∈(0.2,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定∈<10
‑1,λ1∈(1,50),λ1∈(1,100),μ∈(0.2,10),k∈(0.1,10)。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于某未知坐标点的地震属性向量求解以下问题可得到该未知点的最优的非油气表示向量与油气目标表示向量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涉及的和求解步骤如下:步骤301、固定W0,W1,Θ的值求解E,即求解:令即可求解得到当前最优的E;步骤302、固定W1,E,Θ的值求解W0,即求解采用近端梯度下降即可求解得到当前最优的W0;步骤303、固定W0,E,Θ的值求解W1,即求解
令即可求解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永韩宏伟刘海宁江洁毕丽飞姜蕾张伟忠隋国华吴明荣曹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