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6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放油结构体验差的问题。本真空泵放油结构包括底座、水平设置在底座上的机壳和成型在机壳内的油室,机壳下侧水平贯穿有条形通道,且条形通道前端连通油室下侧,机壳上还成型有竖直设置且呈直条形的排油孔,且排油孔上端连通条形通道前端;条形通道前端内设有阀芯,条形通道后端内可活动地水平安装有阀杆,阀杆前端连接阀芯以操作阀芯运转来控制排油孔和油室的通断,阀杆中部通过密封圈一与条形通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后端伸出条形通道。本真空泵放油结构体验好。本真空泵放油结构体验好。本真空泵放油结构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真空泵,特别是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
[0003]现有的真空泵分为有油真空泵和无油真空泵两大类型,其中,有油真空泵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申请号:202122864012.7),包括底板、放油塞、油窗、移动板、手柄、泵体和底座,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设置有泵体,所述泵体一侧外壁设置有油窗,所述油窗下端设置有放油塞,所述泵体一侧外壁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油窗和所述放油塞相适配,所述底板下端对称设置有底座。
[0004]油液在长期使用下需要进行更换,且上述的真空泵通过旋出放油塞将废油放出,但是该方式存在一个问题:放油塞呈水平设置,在旋出放油塞瞬间,油液在压力作用下往外飞溅,极容易弄脏手或地面,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防止放油时油液飞溅的真空泵放油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包括底座、水平设置在底座上的机壳和成型在机壳内的油室,机壳下侧水平贯穿有条形通道,且条形通道前端连通油室下侧,其特征在于,机壳上还成型有竖直设置且呈直条形的排油孔,且排油孔上端连通条形通道前端;条形通道前端内设有阀芯,条形通道后端内可活动地水平安装有阀杆,阀杆前端连接阀芯以操作阀芯运转来控制排油孔和油室的通断,阀杆中部通过密封圈一与条形通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后端伸出条形通道。
[0007]在阀芯、条形通道和排油孔配合下,形成大致呈L形的排油通道,使油室内的废油经排油通道向下排出,有效避免放油时油液飞溅弄脏地面。
[0008]同时,阀杆和排油孔的轴线呈垂直设置,使阀杆操作部位与排油孔位置错开,从而有效避免油液溅到操作人员手上,加强真空泵体验效果。
[0009]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上述的阀芯的类型为球芯,且条形通道前端内还设有与阀芯配合的两环形阀座,阀杆与机壳轴向固定,阀杆前端与阀芯周向固定,阀芯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流道,流道一端连通上述油室,且转动阀芯能使流道另一端连通上述排油孔。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优点。
[0010]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杆后端固定有呈筒形的旋钮,方便使用人员转动阀杆操作阀芯运转。
[0011]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杆前端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挡环,挡环和旋钮相邻
近的两端面分别紧压在条形通道内壁和机壳外壁上,以在轴向上限制阀杆,确保阀杆稳定转动。
[0012]旋钮既提供握持点方便操作人员旋转阀杆,又用于限制阀杆轴向移动,即在本申请中,旋钮具备一物两用效果,在简化结构同时,方便组装。
[0013]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条形通道前端下侧竖直贯穿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可供阀芯和环形阀座伸入条形通道;安装孔内密封固定有排油管,且排油管内孔为上述的排油孔;排油管上端和条形通道内壁之间形成轴向截面呈L形的两环形槽,且两上述的环形阀座分别卡设在两环形槽中。采用上述设计,方便放油结构整体组装。
[0014]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杆和机壳螺纹连接,阀芯为板状结构,且阀杆前端与阀芯固连,条形通道位于前端口处的内壁上成型有呈环状的密封部,且阀芯能紧压在密封部上以隔断排油孔和油室。
[0015]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芯后侧壁上竖直贯穿有条形插槽,阀杆前端成型有与条形插槽匹配的配合部,且配合部卡设在条形插槽中。配合部和条形插槽配合,可确保阀杆稳定驱动阀芯转动。
[0016]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杆可通过条形通道前端口伸入条形通道后端,可进一步方便本放油结构组装。
[0017]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阀杆外侧壁上同轴开设有环形槽,上述密封圈一设于环形槽中,且密封圈一的外侧壁压在条形通道内壁上。
[0018]在上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中,流道呈L形。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真空泵放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20]1、在阀芯、条形通道和排油孔配合下,形成大致呈L形的排油通道,使油室内的废油经排油通道向下排出,有效避免放油时油液飞溅弄脏地面。
[0021]2、阀杆和排油孔的轴线呈垂直设置,使阀杆操作部位与排油孔位置错开,从而有效避免油液溅到操作人员手上,加强真空泵体验效果。
[0022]3、旋钮既提供握持点方便操作人员旋转阀杆,又用于限制阀杆轴向移动,即在本申请中,旋钮具备一物两用效果,在简化结构同时,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2、机壳;2a、油室;2b、条形通道;3、阀芯;3a、流道;3b、条形槽;4、阀杆;4a、挡环;4b、配合部;5、密封圈一;6、环形阀座;7、旋钮;8、排油管;8a、排油孔;9、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所示,本真空泵放油结构包括底座1、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壳2和成型在
机壳2内的油室2a。
[0029]具体来说,
[0030]机壳2下侧水平贯穿有条形通道2b,且条形通道2b前端连通油室2a下侧。机壳2上还成型有竖直设置且呈直条形的排油孔8a,排油孔8a和条形通道2b两者轴线垂直设置,且排油孔8a上端连通条形通道2b前端,此时,排油孔8a通过条形通道2b前端连通油室2a。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条形通道2b前端内设有阀芯3,条形通道2b后端内可活动地水平安装有阀杆4。其中,阀杆4前端连接阀芯3,用以操作阀芯3运转来控制排油孔8a和油室2a的通断;阀杆4中部通过密封圈一5与条形通道2b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4后端伸出条形通道2b。
[0032]在阀芯3、条形通道2b和排油孔8a配合下,形成大致呈L形的排油通道,使油室2a内的废油经排油通道向下排出,有效避免放油时油液飞溅弄脏地面。同时,阀杆4和排油孔8a的轴线呈垂直设置,使阀杆4操作部位与排油孔8a位置错开,从而有效避免油液溅到操作人员手上,加强真空泵体验效果。
[0033]在本实施例中,
[0034]阀芯3的类型为球芯,条形通道2b前端内还设有与阀芯3配合的两环形阀座6,且两环形阀座6分别设置在阀芯3的前侧和后侧。环形阀座6和阀芯3的配合方式是现有的,在此不做详细介绍。此时,阀杆4与机壳2轴向固定,阀杆4前端与阀芯3周向固定,阀芯3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流道3a,流道3a一端连通上述油室2a,且转动阀芯3能使流道3a另一端连通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放油结构,包括底座(1)、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壳(2)和成型在机壳(2)内的油室(2a),机壳(2)下侧水平贯穿有条形通道(2b),且条形通道(2b)前端连通油室(2a)下侧,其特征在于,机壳(2)上还成型有竖直设置且呈直条形的排油孔(8a),且排油孔(8a)上端连通条形通道(2b)前端;条形通道(2b)前端内设有阀芯(3),条形通道(2b)后端内可活动地水平安装有阀杆(4),阀杆(4)前端连接阀芯(3)以操作阀芯(3)运转来控制排油孔(8a)和油室(2a)的通断,阀杆(4)中部通过密封圈一(5)与条形通道(2b)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4)后端伸出条形通道(2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阀芯(3)的类型为球芯,且条形通道(2b)前端内还设有与阀芯(3)配合的两环形阀座(6),阀杆(4)与机壳(2)轴向固定,阀杆(4)前端与阀芯(3)周向固定,阀芯(3)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流道(3a),流道(3a)一端连通上述油室(2a),且转动阀芯(3)能使流道(3a)另一端连通上述排油孔(8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阀杆(4)后端固定有呈筒形的旋钮(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阀杆(4)前端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挡环(4a),挡环(4a)和旋钮(7)相邻近的两端面分别紧压在条形通道(2b)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