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54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包括喷嘴座、连接座、上油管及进气管,所述喷嘴座一侧通过连接螺栓固接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远离喷嘴座一侧通过连接螺栓固接第二压盖,所述喷嘴座靠近第一压盖一侧垂直开设第一劣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顶端及底端宽度均大于中部宽度,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顶端及底端宽度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进气孔,使得气流对丝条进行冲击,产生微小的弦振动,这样多束丝条会在集油槽内不断交换位置,使得内侧的丝条和外侧的丝条不断交换位置,保证了上油的均匀性,进而保证了丝条的抗静电性能,同时集油槽侧壁为阶梯状,在上油时丝条与集油槽接触时为点接触,摩擦力更小,避免出现丝条断裂的情况。丝条断裂的情况。丝条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聚酯纤维纺丝上油
,具体为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粗旦多孔聚酯纤维如 120D/72、100D/144F、150D/144F、150D/288F、300D/288F 等,由于纤维总纤度大,纤维 F 数多,手感柔软,织物悬垂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吸湿性,附加值高,可全面替代高支棉、毛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档面料、服装纺织材料,且随着后道加工工艺提产,在家纺及产业用途方面不断拓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给丝束上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由于单纤维根数多,整束丝条较粗,纤维的表面积大,除了选择合适的油剂外,上油油嘴的结构和上油方式是关键,现有的上油方式为:油剂经上油嘴中的出油孔流出对经过的丝束上油,多束丝条直接与油剂接触上油,但是有以下缺陷:
[0003]由于丝条在油嘴中上油时叠加的部分较多,最外层的丝条只能通过内层的丝条渗透上油,丝条上油均匀性差,将影响丝束的抗静电性, 并且在上油时丝条与喷嘴中瓷件接触面积多,摩擦力大,有丝条断裂的风险。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包括喷嘴座、连接座、上油管及进气管,所述喷嘴座一侧通过连接螺栓固接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远离喷嘴座一侧通过连接螺栓固接第二压盖,所述喷嘴座靠近第一压盖一侧垂直开设第一劣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顶端及底端宽度均大于中部宽度,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顶端及底端宽度一致,所述喷嘴座内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中部位置开设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两侧均为阶梯形状;
[0007]所述第一压盖靠近喷嘴座一侧与第一劣弧形凹槽对应位置开设第二劣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劣弧形凹槽形状大小与第一劣弧形凹槽一致,所述喷嘴座上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上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油孔、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下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喷嘴座远离第一劣弧形凹槽一侧固接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对应进油孔位置水平开设进油圆孔、对应进气孔位置水平开设进气圆孔,所述进油圆孔内部及进气圆孔内靠近喷嘴座一端分别固接两个O型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盖宽度为喷嘴座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一压盖宽度与第二压盖宽度一致,所述喷嘴座一侧开设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盖对应两个第一通孔位置开设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盖对应两个第二通孔位置开设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
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内插接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端部螺纹连接螺母,所述喷嘴座下部一侧开设第一气流稳压孔,所述第一压盖上对应第一气流稳压孔位置水平开设第二气流稳压孔,所述第一气流稳压孔连通第二气流稳压孔。
[0010]优选的,所述进油圆孔远离喷嘴座一侧连通进油不锈钢管,所述进油不锈钢管远离连接座一端固接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端部转动连接第一内螺纹套,所述上油管端部固接第一外螺纹套,所述第一外螺纹套端部固接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插接并连通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内螺纹套螺纹连接第一外螺纹套。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圆孔远离喷嘴座一端连通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端部转动连接第二内螺纹套,所述进气管端部固接第二外螺纹套,所述第二外螺纹套端部固接第二插管,所述第二插管插接并连通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内螺纹套螺纹连接第二外螺纹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进气孔,使得气流对丝条进行冲击,产生微小的弦振动,这样多束丝条会在集油槽内不断交换位置,使得内侧的丝条和外侧的丝条不断交换位置,保证了上油的均匀性,进而保证了丝条的抗静电性能,同时集油槽侧壁为阶梯状,在上油时丝条与集油槽接触时为点接触,摩擦力更小,避免出现丝条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二个实施例中主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二个实施例中喷嘴座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二个实施例中第一压盖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喷嘴座处剖切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喷嘴座;2、第一压盖;3、第二压盖;4、连接螺栓;5、连接座;11、第一劣弧形凹槽;12、集油槽;13、进油孔;14、进气孔;15、第一气流稳压孔;16、第一通孔;21、第二劣弧形凹槽;22、第二气流稳压孔;23、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41、螺母;51、上油管;52、进气管;53、进油圆孔;54、进气圆孔;55、O型圈;56、进油不锈钢管;57、第一连接头;58、第一内螺纹套;59、第一外螺纹套;510、第一插管;511、第二连接头;512、第二内螺纹套;513、第二外螺纹套;514、第二插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包括喷嘴座1、连接座5、上油管51及进气管52,喷嘴座1一侧通过连接螺栓4固接第一压盖2,第一压盖2远离喷嘴座1一侧通过连接螺栓4固接第二压盖3,喷嘴座1靠近第一压盖2一侧垂直开设第一劣弧形凹槽11,第一劣弧形凹槽11顶端及底端宽度均大于中部宽度,第一
劣弧形凹槽11顶端及底端宽度一致,喷嘴座1内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中部位置开设集油槽12,集油槽12两侧均为阶梯形状;
[0023]第一压盖2靠近喷嘴座1一侧与第一劣弧形凹槽11对应位置开设第二劣弧形凹槽21,第二劣弧形凹槽21形状大小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一致,喷嘴座1上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上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油孔13、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下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气孔14,油剂通过进油孔13进入至第一劣弧形凹槽11及第二劣弧形凹槽21之间并进入至集油槽12内,自冷却后的丝条由第一劣弧形凹槽11及第二劣弧形凹槽21之间进入,丝条在经过集油槽12时,集油槽12内的油剂对丝条进行上油,丝条经上油后至进气孔14,从进气孔14喷出的气流吹向丝条,丝条在气流冲击下,产生微小的弦振动,在集油槽12内接触的单丝与中间的单丝不断交换位置,进一步对里侧的丝条上油,提高丝条上油均匀性,并且集油槽12两侧为阶梯状,这样在上油时,丝条与阶梯状的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包括喷嘴座(1)、连接座(5)、上油管(51)及进气管(5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座(1)一侧通过连接螺栓(4)固接第一压盖(2),所述第一压盖(2)远离喷嘴座(1)一侧通过连接螺栓(4)固接第二压盖(3),所述喷嘴座(1)靠近第一压盖(2)一侧垂直开设第一劣弧形凹槽(11),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11)顶端及底端宽度均大于中部宽度,所述第一劣弧形凹槽(11)顶端及底端宽度一致,所述喷嘴座(1)内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中部位置开设集油槽(12),所述集油槽(12)两侧均为阶梯形状;所述第一压盖(2)靠近喷嘴座(1)一侧与第一劣弧形凹槽(11)对应位置开设第二劣弧形凹槽(21),所述第二劣弧形凹槽(21)形状大小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一致,所述喷嘴座(1)上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上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油孔(13)、位于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下部位置水平开设进气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座(1)远离第一劣弧形凹槽(11)一侧固接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对应进油孔(13)位置水平开设进油圆孔(53)、对应进气孔(14)位置水平开设进气圆孔(54),所述进油圆孔(53)内部及进气圆孔(54)内靠近喷嘴座(1)一端分别固接两个O型圈(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旦多孔聚酯纤维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2)宽度为喷嘴座(1)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一压盖(2)宽度与第二压盖(3)宽度一致,所述喷嘴座(1)一侧开设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广吴立平郭建洋倪凤军王雨生李振宇张铁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