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40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包括机座以及安装于机座上的驱动单元、外圈、外托盘以及内托盘;外圈设置有多个外辊,多个外辊围绕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分布;外托盘位于外圈内且转动连接于机座上,外托盘与驱动单元连接且其开设有容纳孔,容纳孔上下贯穿外托盘;内托盘位于容纳孔内且固定于机座上,内托盘的顶部设有导料辊、多个围绕于导料辊外侧的内辊、连接于多个内辊顶部且围绕于导料辊外侧的定位环以及位于导料辊外侧的两限位组件,多个内辊围绕所述轴线分布,两限位组件相对设置,当输送带钢时,两限位组件在带钢的厚度方向限位带钢,可防止带钢因偏位而打折,使得带钢输送顺畅。使得带钢输送顺畅。使得带钢输送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带材输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底架梁在焊接过程中一般通过活套总成来输送带钢,现有的活套总成包括机座及安装于机座上的外圈和内圈,外圈内设有转动连接于机座上的外托盘,外托盘开设有容纳孔,内圈位于容纳孔内且其包括固定于机座上的内托盘、连接于内托盘上的导料辊和沿内托盘周向分布且围绕于导料辊外的多个内辊,当焊接集装箱底架梁时,卷在多个内辊上的带钢从导料辊输出至焊接设备。然而,上述活套总成在输送带钢时易出现打折情况,导致送料不顺畅,影响生产效率,更甚者,造成带钢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通过在带钢的厚度方向限位带钢来防止带钢打折的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包括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机座上的驱动单元、外圈、外托盘以及内托盘;
[0006]所述外圈设置有多个外辊,所述多个外辊围绕所述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分布;
[0007]所述外托盘位于所述外圈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外托盘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且其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上下贯穿所述外托盘;
[0008]所述内托盘位于所述容纳孔内且固定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内托盘的顶部设有导料辊、多个围绕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内辊、连接于多个所述内辊顶部且围绕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定位环以及位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两限位组件,多个所述内辊围绕所述轴线分布,所述两限位组件相对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托盘的顶部对应所述两限位组件固定有安装座,每一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限位座,两所述限位座相对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0010]进一步地,两所述限位座之间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所述限位座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具有一出料口,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导料辊与所述出料口之间且其对应每一所述限位座连接有一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位于所述限位座远离所述导料辊的一侧且与所述定位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固定有两定位杆,所述两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出料口的相对两侧且朝向所述导向辊延伸,所述导向辊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其顶端与所述定位杆连接,所述导向辊的底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料辊和所述两限位组件均相对于所述内辊倾斜,所述两限位组
件与所述导料辊的倾斜角度相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托盘开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分布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上下贯穿所述外托盘,所述外托盘的底面固定有托盘架,所述托盘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座上且其对应每一所述让位槽转动连接有一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自一所述让位槽向上显露出所述外托盘的顶面。
[0015]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沿所述外托盘周向分布且位于所述外托盘上方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支撑轴与所述外圈和所述内托盘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内托盘与所述外托盘平齐。
[0017]本技术的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通过在导料辊外侧设置相对的两限位组件,当输送带钢时,两限位组件在带钢的厚度方向限位带钢,可防止带钢因偏位而打折,使得带钢输送顺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用于在焊接集装箱底架梁时输送带钢100。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包括机座1以及安装于机座1上的驱动单元2、外圈3、外托盘4以及内托盘5。
[0023]机座1固定有一连接轴(未图示),连接轴向上延伸,连接轴的轴线为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驱动单元2为电机,用于提供动力。外圈3设置有多个外辊31,多个外辊31围绕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分布且通过竖直的辊轴(未标号)转动连接于外圈3上,具体地,多个外辊31的轴线与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平行。外托盘4位于外圈3内且转动连接于机座1上,其用于支撑带钢100,外托盘4与驱动单元2连接以在驱动单元2的带动下转动且其开设有容纳孔41,容纳孔41上下贯穿外托盘4。
[0024]内托盘5位于容纳孔41内且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固定于机座1上,内托盘5用于支撑带钢100且与外托盘4平齐以使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收卷带钢100。内托盘5的顶部设有导料辊51、多个围绕于导料辊51外侧的内辊52、连接于多个内辊52顶部且围绕于导料辊51外侧的定位环53以及位于导料辊51外侧的两限位组件54。导料辊51通过导料轴(未标号)转动连接于内托盘5上,多个内辊52围绕轴线分布且通过竖直的辊轴(未标号)转动连接于内托盘5上,在使用时,将带钢100缠绕在多个内辊52的外周上,实现带钢100存储;定位环53具有一用于出料的出料口531(图1的箭头指向为输料方向),出料口531内外贯穿定位环53,两限位组件54相对设置以使两者形成供带钢100通过的一限位空间,当输送带钢100时,两限位组件54在带钢100的厚度方向限位带钢100,可防止带钢100因偏位而打折,使得带钢100输送顺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5]内托盘5的顶部对应两限位组件54且通过焊接固定有安装座541,具体地,安装座
541设于导料辊51与出料口531之间,每一限位组件54包括一限位座542,两限位座542相对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座541上,两限位座542形成一上述限位空间,更为具体地,两限位座542之间设有一用于支撑带钢100的转轴540,转轴54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限位座542转动连接,两限位座542和转轴540形成上述限位空间。为了进一步防止带钢100在输送过程中偏位,安装座541对应每一限位座542连接有一导向辊543,导向辊543位于限位座542远离导料辊51的一侧且与定位环53连接,导向辊543的设计,可对带钢100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防止带钢100在输送过程中打折。导料辊51和两限位组件54均相对于内辊52倾斜,两限位组件54与导料辊51的倾斜角度相同,可防止带钢100输出时打折,确保出料顺畅。
[0026]为了简化结构和便于安装,定位环53固定有两定位杆55,两定位杆55分别位于出料口531的相对两侧且朝向导向辊543延伸,导向辊543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且其顶端与定位杆55连接,导向辊543的底端与安装座541连接,具体地,导向辊543的导向轴顶端与定位杆55的固定孔紧配,导向轴(未标号)的底端与安装座541的固定孔紧配。
[0027]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机座上的驱动单元、外圈、外托盘以及内托盘;所述外圈设置有多个外辊,所述多个外辊围绕所述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的轴线分布;所述外托盘位于所述外圈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外托盘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且其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上下贯穿所述外托盘;所述内托盘位于所述容纳孔内且固定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内托盘的顶部设有导料辊、多个围绕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内辊、连接于多个所述内辊顶部且围绕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定位环以及位于所述导料辊外侧的两限位组件,多个所述内辊围绕所述轴线分布,所述两限位组件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盘的顶部对应所述两限位组件固定有安装座,每一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限位座,两所述限位座相对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限位座之间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所述限位座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梁活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具有一出料口,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导料辊与所述出料口之间且其对应每一所述限位座连接有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劳智豪谭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