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侧梁及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32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侧梁及车厢,顶侧梁包括与车厢顶板连接的上顶侧梁、与车厢侧板连接的下顶侧梁、连接件;上顶侧梁包括上腹板,上腹板上设置第一连接部;下顶侧梁包括贴靠于上腹板内侧的下腹板,下腹板上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个插接部、另一个为供插接部插入的插槽,插槽的一侧面形成第一斜面,插接部的一侧设置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配合形成一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在插接部沿高度方向插入插槽时使上腹板和下腹板在车厢的宽度方向相互靠拢;连接件用于将上腹板和下腹板紧固连接。本技术车厢侧板与下顶侧梁构成的片材具有相对较小的高度,在车厢拆分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小,节约了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具体涉及一种顶侧梁及车厢


技术介绍

1、厢式车辆的车厢通常是由板件组装而成,为了保证车厢的整体强度,需要在两个板件拼接的位置配置横梁或纵梁,例如,在车厢的侧板和顶板拼装的位置处一般都需要配置顶侧梁,将侧板的顶边以及顶板的侧边组装到顶侧梁上。为了方便车厢的运输,通常是将车厢设置为可装配式的结构,即车厢的各个板件是相对独立的,可将车厢的各个板件堆叠后集中运输,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再将各个板件快速组装成完整的车厢,为此,一些车厢的顶侧梁被设置为两片式结构,例如,专利文件cn201381072y中,公开了一种顶侧梁,将顶侧梁分为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在组装时,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上顶侧梁连接于顶板上,下顶侧梁连接于侧板上,在运输时,可将侧板、顶板置于专用的框架或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然而,该专利中公开的顶侧梁由于在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倾斜翼梁,下顶侧梁在连接于侧板上后,使下顶侧梁与侧板形成的整体板件高度相对较大,在利用标准高度的集装箱运输时,侧板无法竖直放置,需要倾斜的置于集装箱箱体内部,无法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内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侧梁,设置于车厢的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厢顶板连接的上顶侧梁、与车厢侧板连接的下顶侧梁、以及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插槽设置在下腹板上,插接部位于上腹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下腹板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向上延伸的凸筋,插槽位于该凸筋与下腹板的外侧面之间,凸筋的内侧面形成第一斜面;上腹板的底部形成插接部,该插接部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着内侧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插槽由下腹板的顶面向下凹陷而成,插槽的外侧面形成第一斜面,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顶侧梁,设置于车厢的侧板与顶板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厢顶板连接的上顶侧梁、与车厢侧板连接的下顶侧梁、以及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插槽设置在下腹板上,插接部位于上腹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下腹板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向上延伸的凸筋,插槽位于该凸筋与下腹板的外侧面之间,凸筋的内侧面形成第一斜面;上腹板的底部形成插接部,该插接部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着内侧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插槽由下腹板的顶面向下凹陷而成,插槽的外侧面形成第一斜面,插接部为一由上腹板的顶部内侧向下延伸的筋条,筋条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着内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插槽设置在上腹板上,插接部位于下腹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上腹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筋板,插槽位于该筋板与上腹板的内侧面之间,筋板的外侧面形成第一斜面,下腹板的底部形成插接部,插接部的内侧面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着内侧倾斜。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