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组合楼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98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包括: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支撑件间隔排布;重组竹底板,重组竹底板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件上;定位件,定位件的腹板上设有孔洞;竖向连接件,竖向连接件竖直穿过所述水平支撑件、所述重组竹底板和定位件向上延伸穿过重组竹顶板后固定,所述竖向连接件间隔设置;双层原竹,上下双层所述原竹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竖向连接件与所述定位件构成的非封闭间隔空间内;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填充在所述非封闭间隔空间内。本申请基于房屋建筑中楼板受力特性考虑,实现大跨度竹制预制组合楼板研发及其与主体结构快速可靠连接,对促进竹材产业化应用,推动其工程化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具有积极意义。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组合楼板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竹材为主体的建筑楼板,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组合楼板及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制成的大跨度预制轻质组合楼板及各构件间连接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天然材料,竹与其它建筑材料相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廉价易得、保温性好等优点,可较好的满足建筑结构、经济性等方面上的相关要求。我国拥有丰富的竹材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针对竹材的研究发展迅速,从原竹材到改性工程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均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对竹材的刻板印象,目前其应用仍主要集中在地板、家具、建筑模板、景观材料以及装饰材料等非结构领域。因原竹力学性能受品种、年限、生长环境及区域影响,使得其差异性大,用到结构中耐久性也不容易满足,故而鲜有作为结构构件而应用,这不利于竹材在建筑结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重组竹虽摒弃掉了大部分原竹用于结构构件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但造价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故从力学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出发将原竹和重组竹进行组合,考虑结构及构件受力特点,针对性开发出二者混用的组合构件,对促进竹材产业化应用,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均具有积极意义。
[0003]中国专利201910164533.6公开了“一种竹结构楼板,包括主梁、次梁和结构层,次梁设置在主梁上,次梁与主梁相互垂直,结构层铺设在次梁上。结构层从下至上由底板、无纺布、隔条和面板组成,底板、无纺布、隔条和面板之间通过钉相对固定、底板与次梁相接触;面板下的隔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该专利受力机理不明确,传力过程不清晰,且楼板以重组竹材作为主要材料,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竹材应用局限于非结构领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造价低廉的竹制组合大跨度楼板,推动竹材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包括:
[0007]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支撑件间隔排布;
[0008]重组竹底板,所述重组竹底板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件上;
[0009]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腹板上设有孔洞,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重组竹底板上;
[0010]竖向连接件,所述竖向连接件竖直穿过所述水平支撑件、所述重组竹底板和定位件向上延伸穿过重组竹顶板后固定,多个所述竖向连接件间隔设置;
[0011]双层原竹,上下双层所述原竹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竖向连接件与所述定位件构成的非封闭间隔空间内;
[0012]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充在所述非封闭间隔空间内。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侧向端板和连接端板,所述侧向端板和连接端板设置在所述单向板单元水平方向的端部,两者通过水平连接件连接固定。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重组竹底板和所述重组竹顶板外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件为带有栓孔的角钢,所述竖向连接件穿过水平角钢肢背。
[0016]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材料为轻质脱硫石膏改性材料。
[0017]进一步地,定位件为横隔组件,所述横隔组件上下翼缘通过拉铆钉分别与所述重组竹底板和所述重组竹顶板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侧向端板位置处的楼板留有卡槽,使得侧向端板外侧与楼板侧面平齐。
[001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为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固定。
[002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保护一种楼板,由根据前述之一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组合而成。
[0021]进一步地,在相邻的单向板单元的连接处:
[0022]上表面设置连接钢板,下表面设置T形截面钢,所述竖向连接件一端固定于连接钢板外,另一端固定于T形截面钢外;
[0023]粘结材料,所述粘结材料填充在所述连接处的接缝内。
[002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板设置在所述重组竹顶板上方,所述T形截面钢设置在所述重组竹顶板下方,并且所述T形截面钢上间隔设置有弧形加劲板。
[0025]另一方面,本申请还保护根据前述之一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沿水平方向间距600mm间隔排布水平支撑件,然后将重组竹底板铺设在水平支撑件上,将定位件与重组竹底板连接固定,竖向连接件从下往上穿过水平支撑件肢背和重组竹底板;
[0027]S2:沿水平方向将原竹穿过定位件的孔洞排列在竖向连接件之间,并通过水平连接件连接侧向端板和连接端板,安装模板进行轻质脱硫石膏改性材料充分填充,最后铺设重组竹顶板,并将竖向连接件穿过重组竹顶板后固定。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9](1)楼板主材采用竹材,源自大自然,就地取材,材料价格低,且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原竹,降低加工造价,减少CO2的排放,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所制作的板材绿色环保,现场干法施工,对环境污染小,安装工艺简单易行,装配质量容易得到控制,市场竞争力强。
[0030](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原竹造孔同时承担板所受的拉力,一方面中间镂空降低了楼板的自重,另一方面孔洞可兼做管线通道,无需另外开孔,减少工艺,降低部件制作方面的造价,且施工方便快捷。
[0031](3)内填的轻质脱硫石膏改性材料性能良好,其为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生态环保。在提高竹材的耐久性的同时保证了楼板的隔声、保温、隔热性能,内掺1%的玻璃纤维以进一步增强石膏的抗脆性断裂能力。板底带螺栓孔的角钢则可兼做吊顶支
架。
[0032](4)楼板采用全螺栓连接拆装便利,对工人技术含量要求低,所有构件均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且各构件均可重复利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跨度全螺栓连接竹质组合楼板的单向板单元中间部分构造详图。
[0035]图2是图1中单向板单元拼接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跨度全螺栓连接竹质楼板的单向板单元端部构造详图。
[0037]图4是图1中单向板单元中的横隔组件(以槽形横隔组件为例)。
[0038]图5是图1中单向板单元纵向接长连接示意图。
[0039]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支撑件(2),所述水平支撑件(2)间隔排布;重组竹底板(3),所述重组竹底板(3)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件(2)上;定位件(16),所述定位件(16)的腹板上设有孔洞,所述定位件(16)固定设置在所述重组竹底板(3)上;竖向连接件(4),所述竖向连接件(4)竖直穿过所述水平支撑件(2)、所述重组竹底板(3)和定位件(16)向上延伸穿过重组竹顶板(10)后固定,多个所述竖向连接件(4)间隔设置;双层原竹(5),上下双层所述原竹(5)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竖向连接件(4)与所述定位件(16)构成的非封闭间隔空间内;填充材料(9),所述填充材料(9)填充在所述非封闭间隔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向端板(8)和连接端板(7),所述侧向端板(8)和连接端板(7)设置在所述单向板单元水平方向的端部,两者通过水平连接件(6)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12),所述加强件(12)固定设置在所述重组竹底板(3)和所述重组竹顶板(10)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2)为带有栓孔的角钢,所述竖向连接件(4)穿过水平角钢(2)肢背。5.根据权利要求1

4之一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9)为轻质脱硫石膏改性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全螺栓装配的大跨度原竹与重组竹混用单向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定位件(16)为横隔组件,所述横隔组件上下翼缘通过拉铆钉(17)分别与所述重组竹底板(3)和所述重组竹顶板(1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巧玲赵仕兴熊峰杨姝姮唐元旭罗海燕张明余志祥樊秦川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