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86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该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与多个第一分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液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液器与制冷剂进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器与多个第二分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液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制冷剂出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第一换热器的前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蒸发器分成两部分,并根据制冷剂状态设置不同的回路数,可有效的减少无用的气化阻力,增加蒸发器有效换热能力。增加蒸发器有效换热能力。增加蒸发器有效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发器
,具体涉及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大焓差新风除湿领域,由于应用于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新风机组需要承担全部的湿负荷,要求湿度处理的深度比较深,在没有冷水源的现场,需要直膨系统直接处理,这就要求级联结构的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充足,一般会增加排深,但通常级联结构的蒸发器的流程都是从液态进口一直到完全气化成气体一根管路,而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的体积和流动性能是不相同的,当在液态时对管壁的粘度大,阻力大,流速慢,当气态或气液共存时,对管壁的粘度逐渐减小,体积膨胀,相同管径相同质量流速下,管内流速大增,导致制冷剂因克服阻力而气化,是无用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与多个第一分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液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液器与制冷剂进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器与多个第二分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液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制冷剂出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第一换热器的前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液管的数量少于第二分液管的数量。
[0006]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蒸发器分成两部分,并根据制冷剂状态设置不同的回路数,可有效的减少无用的气化阻力,增加蒸发器有效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级联结构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3的输入端与多个第一分液管2的一端连接,第一分液管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分液器1连接,第一分液器1与制冷剂进管100连接,第一换热器2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液器4连接,第二分液器4与多个第二分液管5的一端连接,第二分液管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换热器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换热器6的输出端与制冷剂出管200连接,在使用状态下,以气流为从前
向后流动,第二换热器6位于第一换热器3的前侧。即气流流向为:进气侧—第二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3—送风侧。
[0010]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分液管3的数量少于第二分液管5的数量。对应的,第一分液器1的分液孔数少于第二分液器4。
[0011]在使用时,第一换热器3主要用于制冷剂液态换热,第二换热器6主要用于制冷剂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换热。根据制冷剂的特性,第一部分换热器3回路流速低于第二部分换热器6回路流速。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换热器3回路和第二换热器6回路与负荷相匹配,在进第二换热器6后侧的制冷剂出管200前已为完全气化状态。
[0012]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级联结构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与多个第一分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液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液器与制冷剂进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液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器与多个第二分液管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明赵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