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61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包括冲压模具支架,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两侧抵接有两组斜向连接杆,所述斜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杆,所述L形固定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斜向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矫正触头,所述斜向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两组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冲击锤,所述冲击锤的顶端与冲压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冲击锤顶端的两侧与伸缩筒的底端固定连接。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实现了不用弹簧的扶正结构,从而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辅助机构
,具体为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冲压模具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冲压部位不断地往复运动,冲击加工件的表面,并且由于加工件的表面并非一直保持平坦的状态,因此在冲压部位冲击加工件的时候可能会被加工件的表面所影响以至于使冲压部位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冲压姿势不正,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变低,乃至于冲压部位的结构性损伤与报废,因此需要自动居中结构来辅助其正位,防止出现上述情况。
[0003]在自动居中结构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导致维修困难、结构不稳定导致扶正效果较差、弹簧长时间使用弹性势能减弱降低了扶正作用等。
[0004]由于冲压部位是冲压模具中运动与消耗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往复的扶正工作中,会不断消耗弹簧的弹性势能,而过紧的弹簧也可能导致扶正结构对冲击部位产生损伤,因此需要一种不需要弹簧的扶正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过紧的弹簧也可能导致扶正结构对冲击部位产生损伤,往复的扶正工作中会不断消耗弹簧的弹性势能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包括冲压模具支架,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两侧抵接有两组斜向连接杆,所述斜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杆,所述L形固定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斜向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矫正触头,所述斜向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两组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冲击锤,所述冲击锤的顶端与冲压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冲击锤顶端的两侧与伸缩筒的底端固定连接,实现了不用弹簧的扶正结构以保持耐久性。
[0007]优选的,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开设有四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冲压模具支架的底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实现冲压模具支架与后续零件的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伸缩筒的截面为扇面形状,所述矫正触头的一端与伸缩筒的外侧壁接触,实现矫正触头的移动以带动其他零件。
[0009]优选的,所述矫正触头的截面与斜向连接杆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两组斜向连接杆互不交错,实现保证矫正触头、限位块的正常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冲击锤的最高点位于斜向连接杆的下方,实现斜向连接杆不会被冲击锤冲击。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斜向插块,实现冲压模具支架对固定台等零件的支撑。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实现了不用弹簧的扶正结构,从而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与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拆卸。
[0013]1、通过设置有伸缩筒、矫正触头、斜向连接杆、限位块以及L形固定杆,通过伸缩筒实现了冲压气缸升降时对矫正触头的抵接,通过伸缩筒与矫正触头的配合实现带动斜向连接杆的运动,通过斜向连接杆和限位块的配合实现对冲击锤的扶正与限位,通过L形固定杆实现对矫正触头、斜向连接杆与限位块的支撑,通过斜向连接杆的交错设置实现互不干扰,实现了不用弹簧的扶正结构,从而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
[0014]2、通过设置有转动杆、斜向插块、插接槽、螺纹槽、橡胶圈以及固定台,通过转动杆与固定台的配合实现对固定台的转动,通过插接槽与伸缩筒的配合实现了冲压模具支架与斜向插块的插接,通过橡胶圈实现了插接的稳固,通过螺纹槽与固定台的连接提高了斜向插块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拆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斜向连接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斜向连接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冲压模具支架;2、冲压气缸;3、伸缩筒;4、矫正触头;5、斜向连接杆;6、限位块;7、冲击锤;8、L形固定杆;9、转动杆;10、斜向插块;11、插接槽;12、螺纹槽;13、橡胶圈;14、固定台;1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包括冲压模具支架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冲压气缸2,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筒3,伸缩筒3的两侧抵接有两组斜向连接杆5,斜向连接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杆8,L形固定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斜向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矫正触头4,伸缩筒3的截面为扇面形状,矫正触头4的一端与伸缩筒3的外侧壁接触,实现矫正触头4的移动以带动其他零件,矫正触头4的截面与斜向连接杆5不在同一平面上,两组斜向连接杆5互不交错,实现保证矫正触头4、限位块6的正常工作,冲击锤7的最高点位于斜向连接杆5的下方,实现斜向连接杆5不会被冲击锤7冲击,斜向
连接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两组限位块6之间设置有冲击锤7,冲击锤7的顶端与冲压气缸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冲击锤7顶端的两侧与伸缩筒3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伸缩筒3实现了冲压气缸2升降时对矫正触头4的抵接,通过伸缩筒3与矫正触头4的配合实现带动斜向连接杆5的运动,通过斜向连接杆5和限位块6的配合实现对冲击锤7的扶正与限位,通过L形固定杆8实现对矫正触头4、斜向连接杆5与限位块6的支撑,通过斜向连接杆5的交错设置实现互不干扰,实现了不用弹簧的扶正结构,从而提高了该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的耐久性。
[0023]请参阅图1和图5,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开设有四组插接槽11,插接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3,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12,实现冲压模具支架1与后续零件的连接,转动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14,转动杆9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5,固定台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斜向插块10,实现冲压模具支架1对固定台14等零件的支撑,通过转动杆9与固定台14的配合实现对固定台14的转动,通过插接槽11与伸缩筒3的配合实现了冲压模具支架1与斜向插块10的插接,通过橡胶圈13实现了插接的稳固,通过螺纹槽12与固定台14的连接提高了斜向插块10的稳定性,从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包括冲压模具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冲压气缸(2),所述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筒(3),所述伸缩筒(3)的两侧抵接有两组斜向连接杆(5),所述斜向连接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杆(8),所述L形固定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所述斜向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矫正触头(4),所述斜向连接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之间设置有冲击锤(7),所述冲击锤(7)的顶端与冲压气缸(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冲击锤(7)顶端的两侧与伸缩筒(3)的底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模具用自动居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支架(1)的底端开设有四组插接槽(11),所述插接槽(11)的内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甜蒋呈民李玉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源鸿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