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58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与上模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上模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下模一侧在活塞杆的下方处固定连接有U形管,所述活塞杆底端与U形管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端与U形管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端与U形管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抗压型塑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88313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处在所述凹模的正上方,且在凹模的顶面开设有成型腔,还包括凸模座、凹模座和底板;底板处在所述凹模正下方,所述凹模座固定在凹模与所述底板之间;在两个凹模座内侧安装有顶出组件,且在凹模座外壁上安装有驱动顶出组件动作的驱动机构;在所述凹模的顶面粘合固定有柔性缓冲垫;本技术的塑胶模具,通过设置的柔性缓冲垫、缓冲柱以及缓冲弹簧,大大提高了模具的抗压能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驱动组件可带动顶出板上、下往复活动,在下模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带动顶出板上移,利用顶出杆顶出塑件,顶出方便稳定,可有效保证塑件结构的完整性。
[0004]上述装置利用弹簧,缓冲柱,缓冲垫等结构相互配合,用以减缓凹模在装置受到凸模挤压时产生的冲击,但是弹簧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反复挤压下,弹性限度逐渐降低,同时缓冲柱与缓冲垫在随着反复合模过程中,也会存在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与上模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上模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下模一侧在活塞杆的下方处固定连接有U形管,所述活塞杆底端与U形管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U形管内部设有缓冲液,所述U形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腔,所述挡片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锥形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片在锥形通孔的上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内部设有挡球。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球与连接架之间设有连接绳,在连接绳自然垂下的状态下,挡球与锥形通孔之间仍旧存在缝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顶端设有注塑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外部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散热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U形管,缓冲液,锥形通孔和挡片,当在合模时,上模带动活塞杆下移并向着下模移动,此时活塞杆底端挤压U形管内部的缓冲液液柱,缓冲液液柱另一端上升,由于挡片的阻挡,降低了缓冲液液柱进入缓冲腔内部的流量大小,此时活塞杆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增大,上模合模时受到的阻尼增大,进而缓冲了下模表面在合模时受到上模底端的冲击力大小,避免了使用弹簧件时,由于过于频繁的合模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
[0015]2、通过设置挡球,当缓冲液液柱通过锥形通孔进入缓冲腔内部时,缓冲液经过锥形通孔后冲击挡球,带动挡球晃动,减小了缓冲液被挤压后冲出锥形通孔后的动能,同时挡球具有一定的遮挡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阻尼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缓冲液冲处锥形通孔后,由于液柱撞击缓冲腔内壁带动的噪音与冲击。
[0016]3、通过设置条形散热槽,当装置合模并等待内部塑件成型时,条形散热槽增大了下模与外部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提高了塑件成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的U形管正视剖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的条形散热槽主视图。
[0020]图中:1

底座、2

下模、3

导向柱、4

上模、5

注塑管、6

固定环、7

活塞杆、8

U形管、9

缓冲腔、10

挡片、11

缓冲液、12

锥形通孔、13

连接架、14

挡球、15

条形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2]实施例1
[0023]参照图1

2,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2和上模4,所述下模2与上模4之间设有导向柱3,所述上模4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所述下模2一侧在活塞杆7的下方处固定连接有U形管8,所述活塞杆7底端与U形管8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U形管8内部设有缓冲液11,所述U形管8顶端固定连接有挡片10,所述挡片10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腔9,所述挡片10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锥形通孔12,当在合模时,上模4带动活塞杆7下移并向着下模2移动,此时活塞杆7底端挤压U形管8内部的缓冲液11液柱,缓冲液11液柱另一端上升,由于挡片10的阻挡,降低了缓冲液11液柱进入缓冲腔9内部的流量大小,此时活塞杆7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增大,上模4合模时受到的阻尼增大,进而缓冲了下模2表面在合模时受到上模4底端的冲击力大小,避免了使用弹簧件时,由于过于频繁的合模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
[0024]其中,所述挡片10在锥形通孔12的上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3,所述连接架13内部设有挡球14,所述挡球14与连接架13之间设有连接绳,所述上模4顶端设有注塑管5,当缓冲液液柱通过锥形通孔进入缓冲腔9内部时,缓冲液11经过锥形通孔12后冲击挡球,带动挡
球14晃动,减小了缓冲液11被挤压后冲出锥形通孔12后的动能,同时挡球14具有一定的遮挡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阻尼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缓冲液11冲处锥形通孔后,由于液柱撞击缓冲腔内壁带动的噪音与冲击。
[0025]工作原理:当在合模时,上模4带动活塞杆7下移并向着下模2移动,此时活塞杆7底端挤压U形管8内部的缓冲液11液柱,缓冲液11液柱另一端上升,由于挡片10的阻挡,降低了缓冲液11液柱进入缓冲腔9内部的流量大小,此时活塞杆7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增大,上模4合模时受到的阻尼增大,进而缓冲了下模2表面在合模时受到上模4底端的冲击力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型塑胶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2)和上模(4),所述下模(2)与上模(4)之间设有导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所述下模(2)一侧在活塞杆(7)的下方处固定连接有U形管(8),所述活塞杆(7)底端与U形管(8)顶端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U形管(8)内部设有缓冲液(11),所述U形管(8)顶端固定连接有挡片(10),所述挡片(10)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腔(9),所述挡片(10)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锥形通孔(12)。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如一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