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盘的干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55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盘的干燥方法,包括对树盘进行预干处理,使得树盘的含水率达到预干含水率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盘的干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材干燥及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减少树盘干燥缺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树盘是通过将原木横截制成,并且树盘的加工方式简单,仅是单独从原木上锯切,无需大量拼接处理和复杂的加工,出材率高于其他木材原料。干燥后可加工成菜墩、精美工艺品、立木地板块、钟表盘、隔热垫等,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理念。不仅能增大附加值,而且利用率高,对缓解上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0003]高品质干燥是决定上述产品高成品率的关键,但木材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干燥缺陷,主要由干燥应力导致的,不考虑木材自身生长应力的影响,干燥应力主要由干缩异向性和含水率梯度引起。由于木材干缩异向性的存在,即使干燥过程中无含水率梯度,纤维饱和点之下也必然会产生应力,使木材在干燥中及干燥后极易产生开裂,从而造成原料浪费以及损坏,严重影响其应用和价值。
[0004]为避免木材干燥缺陷,人们对木材干燥过程中减少应力和克服应力做了大量研究,例如申请号为201610127930.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交叉层积材结构及制造方法,其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盘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1)对树盘进行预干处理,使得树盘的含水率达到预干含水率M

,获得预干树盘,其中所述预干含水率M

为55~65%;2)对预干树盘的平均含水率进行监测,按照干燥的一般基准程序,进行干燥,直至树盘材垛的平均含水率低于15%,停止干燥,获得干燥树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所述的预干处理:1

1)、称量待干燥树盘的初始总质量G1;1

2)测定树盘的初始含水率M

;1

3)按照公式(7)计算树盘干燥至预干含水率时,树盘的预干总质量G2;式(7)中,G2为树盘材垛中树盘预干处理后的预干目标质量,g;G1为预干处理前树盘材垛中树盘的初始总质量,g;M

为待干燥处理的树盘的初始含水率,%;M

为树盘预干处理后的预干目标含水率,%;1

4)对树盘进行干燥,直至干燥窑内树盘的总质量达到G2时,停止加热,停止干燥,获得预干树盘,预干树盘的含水率达到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将待干燥树盘码垛后,再进行所述的预干处理,其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所述的待干燥树盘码垛:对待干燥树盘全部称重,获得待干树盘的初始总质量G1;然后将树盘进行码垛,其中,树盘水平放置,采用一层树盘一层隔条的方式水平堆积,码垛成长方体型的待干燥树盘材垛。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预干处理过程中,控制干燥温度为70

90℃;相对湿度Φ保持在大于85%。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按照如下方法监测所述预干树盘材垛的平均含水率:2

1)按照式(8)计算树盘材垛中每个安装有含水率传感器的树盘的平均含水率1)按照式(8)计算树盘材垛中每个安装有含水率传感器的树盘的平均含水率式(8)中,为树盘材垛中任一安装有含水率传感器的树盘的平均含水率,%;M
i
为安装有含水率传感器的树盘的不同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即树盘上第i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其中i为整数,i=1、2、3,

,p,其中p≈[(D/2)

r0]/2,p值四舍五入,取整数;D为树盘直径,mm;r0为树盘髓心半径,mm;r
i外
为树盘上第i径级树盘环的外径,即第i径级树盘环的外环到树盘的髓心的中心点的距离,mm;r
i内
为树盘上第i径级树盘环的内径,即第i径级树盘环的内环到树盘髓心中心点的距离,mm;2

2)将树盘材垛中每个安装有含水率传感器的树盘的平均含水率取平均值,获得预干树盘材垛平均含水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2)中在按照一般基准程序进行干燥
的过程中,通过含水率传感器实时监测树盘上各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其中:在按照一般基准程序进行干燥的各个干燥阶段中,Ⅰ)、在干燥的各个干燥阶段中,如果监测到树盘上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M
i
低于纤维饱和点M
FSP
,则按照式(9)实时计算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径向收缩量X
i
,X
i
=K
Ti
×
(M
FSP

M
i
)
×
(r
i外
+r
i内
)/2

K
Ri
×
(M
FSP

M
i
)
×
s
ꢀꢀꢀꢀꢀꢀꢀꢀ
(9)式(9)中,X
i
为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径向收缩量,mm;K
Ti
为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弦向收缩系数;K
Ri
为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径向收缩系数;M
FSP
为纤维饱和点含水率,%;M
i
为含水率传感器测定的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r
i外
为含水率传感器组测定的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第i径级树盘环对应的外径,mm;r
i内
为含水率传感器测定的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第i径级树盘环对应的内径,mm;s为相应径级树盘环的内径与外径之差,mm,s为20mm;其中i为整数,i=1,2,3,

,p,p≈[(D/2)

r0]/2,p值四舍五入,取整数;当根据公式(9)计算的第i径级树盘环的径向收缩量X
i
≥待干燥树盘测定的理论允许径向收缩量时,开启干燥窑内的蒸汽发生器,向干燥窑内喷蒸汽,提高干燥窑内的相对湿度,直至树盘上含水率传感器测得含水率M
i
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即M
i
≥M
FSP
,关闭蒸汽发生器,停止喷蒸气;循环喷蒸汽、停止喷蒸汽,控制径向树盘环的径向收缩量始终小于待干燥树盘测定的理论允许径向收缩量;Ⅱ)、在干燥的各个干燥阶段中,如果监测到树盘上相邻两个径级树盘环即第i

、第(i

+1)径级树盘环的含水率M
i

和M
(i

+1)
均低于纤维饱和点M
FSP
,则按照式(10)或(11)实时计算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第i

和第(i

+1)两个径级树盘环的总径向收缩量X

;其中,
Ⅱ‑
A)、如果M
i

<M
FSP
、M
(i

+1)
<M
FSP
,且M
(i

+1)
>M
i

,则按照式(10)计算相邻两处径级树盘环的总径向收缩量X

,X

=[K
Ti

×
(M
FSP

M
i

)
×
(r
i


+r
i


)/2

K
Ri

×
(M
FSP

M
i

)
×
s]

[K
T(i

+1)
×
(M
FSP

M
(i

+1)
)
×
(r
(i

+1)外
+r
(i

+1)内
)/2

K
R(i

+1)
×
(M
FSP

M
(i

+1)
)
×
s]
ꢀꢀꢀꢀꢀꢀꢀꢀꢀꢀꢀꢀꢀꢀꢀꢀꢀꢀꢀꢀ
(10)
Ⅱ‑
B)、如果M
i

<M
FSP
、M
(i

+1)
<M
FSP
,且M
(i

+1)
≤M
i

;则按照式(11)计算相邻两处径级树盘环的总径向收缩量X

,X

=[K
Ti

×
(M
FSP

M
i

)
×
(r
i


+r
i


)/2

K
Ri

×
(M
FSP

M
i

)
×
s]+[K
T(i

+1)
×
(M
FSP

M
(i

+1)
)
×
(r
(i

+1)外
+r
(i

+1)内
)/2

K
R(i

+1)
×
(M
FSP

M
(i

+1)
)
×
s]
ꢀꢀꢀꢀꢀꢀꢀꢀꢀꢀꢀꢀꢀꢀꢀꢀꢀꢀꢀꢀ
(11)式(10)、(11)中,X

为相邻两处径级树盘环的总径向收缩量,mm;M
(i

+1)
为相邻径级中靠近树皮一侧的第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松林高晶晶何正斌王振宇何露茜赵湘玉张天放郭晋王婷欢唐灵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