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振动管组件和减震块及质量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5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申请涉及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振动管组件和减震块及质量流量计。振动管减震块构造为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具有沿其板厚方向在板体两侧相对置的两个板面,并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述两个板面之间延伸的通孔,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适于穿过所述通孔并被定位保持在所述通孔中,其中,所述减震板在至少一个板面上开设有自通孔内壁向板体边缘延伸的槽口,使得所述减震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扩张所述通孔的孔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动管减震块或者说减震板基于其上以特定方式设置的槽口,能够有利地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扩张通孔的孔径,从而便于振动管在安装时穿过所述通孔。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振动管组件和减震块及质量流量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减震块、振动管组件和相应的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以及质量流量计。

技术介绍

[0002]科里奥利(科氏)质量流量计是一种直接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仪表,具有稳定性高和可靠性较强的特点。它由传感器和变送器组成,传感器是进行谐振的元件,变送器则为传感器提供电源并处理和输出信号。
[0003]传感器的核心是谐振的振动管,其谐振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振动管的对称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为了保证高精度,对于振动管组件的零部件的配合精度要求非常高,由于大多数的质量流量计的传感器为弯管型结构,减振块的孔需要穿过振动管并在振动管上进行定位,为了保证减振块灵活穿过振动管,减振块的孔不得不做得比振动管的管径更大,对于90度的弯需要大3%至5%左右,导致减振块的孔与振动管的外圆贴合不够紧密,影响焊接性能,还会导致两组振动管之间距离公差变大,影响管距的定位精度,从而使装配在其上的磁钢线圈的距离产生偏差,影响磁性能,进而影响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振动管减震块、振动管组件、传感器和一种相应的质量流量计,以至少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减震块,所述振动管减震块构造为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具有沿其板厚方向在板体两侧相对置的两个板面,并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述两个板面之间延伸的通孔,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适于穿过所述通孔并被定位保持在所述通孔中,其中,所述减震板在至少一个板面上开设有自通孔内壁向板体边缘延伸的槽口,使得所述减震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扩张所述通孔的孔径。
[0006]按照本专利技术,振动管减震块/减震板基于其上以特定方式设置的槽口,能够有利地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扩张通孔的孔径,从而便于振动管在安装时穿过所述通孔。特别是针对U型或类U型、C型、

型、水滴型、环型科氏质量流量计/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振动管的弯曲段也可轻松地从减震板的通孔穿过。在此,板面上所开设的槽口依其延伸走向将板面划分(或者说分割)为至少两个区段,于是,所述弹性变形可包括两区段相对槽口延伸走向(即在板面内横向于槽口延伸走向)的外扩位移和/或两区段关于槽口延伸走向(即以槽口延伸走向为弯折轴线)的弯曲位移。在撤除外力的情况下,两区段便趋于弹性回复,从而能够可靠地定位保持相应的振动管,使得减震板与振动管紧密配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尺寸设置为:在减震板未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通孔的孔径与相应振动管的外径过渡配合。由此,有利于振动管在安装后定位保持于通孔中,确保其配合精度和定位精度。
[0008]减震板的厚度、材料以及槽口的结构和走向或分布需综合考虑、统筹设计,以适配
于其所欲达到的弹性变形能力。原则上,为了实现穿引安装振动管之目的,仅需使减震板的通孔区域在受到插管操作力(较小的力)作用时发生微小变形,以使通孔的孔径略微扩张即可。例如对于振动管的直管段,通孔的孔径扩张变形尺度理论上只须大于振动管与通孔的配合(如过渡配合)公差即可;对于振动管的90
°
弯曲段,通常应使通孔的孔径扩张3%至5%,才可在安装时顺利穿引通过。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槽口构造为在所述两个板面之间贯通的通槽。在此情况下,所述弹性变形将以上述的外扩位移为主。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使通孔的孔径在外力作用下实现(较大)扩张,以便振动管(特别是其弯曲段)在安装时穿过所述通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槽口的深度至少为所述减震板的板厚的1/3。在此情况下,若槽口并非设计为在两板面之间贯通的通槽(而只是形成一种呈线形延伸的材料削弱部),则所述弹性变形将以上述的弯曲位移为主。这种方式也可使通孔的孔径在外力作用下实现(较小)扩张,以便振动管在安装时穿过所述通孔。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减震板在两个板面上均开设有所述槽口,两个板面上的槽口具有相同的设置位置和延伸走向。由此,沿着槽口走向(在相对的两面)进一步削弱板体材料,使得减震板更易于实现预期的弹性变形。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减震板的厚度为所述通孔的孔径的1/10至1/3。由此使减震板具备适宜的弹性变形能力。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自通孔内壁上的第一切口向第一板体边缘延伸而终止于该第一板体边缘上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槽口自通孔内壁上的第二切口向第二板体边缘延伸而终止于板面内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切口与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通孔内壁上径向相对。
[0014]有利的是,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彼此成钝角地延伸。该钝角优选接近180
°
,例如在120
°
与180
°
之间,极端情况下可达到180
°
,如此,有利于优化构件的受力以实现通孔预期的扩张效果。
[0015]有利的是,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彼此对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槽口的第二槽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的距离为所述通孔的孔径的1/10至1/3。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上,在所述第一槽端的两侧均设有台阶,而形成对置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适于用作定位面以施加能使所述通孔的孔径趋于收缩的夹紧力。依此,可以保证减震板与振动管紧密配合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设计方案,所述减震板设有两个所述通孔,用作双管型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减震块,两根振动管分别适于穿过一个所述通孔并被定位保持在这一通孔中。
[0019]对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边缘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两个所述通孔并列布置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之间,且两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和第二板体边缘。
[0020]对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自相应通孔内壁上的第一切口延伸至第一板体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一槽口相互对称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上具有共同的所述第一槽端。这种设计总体上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可以实现更合理的空间布局,也能够使得减
震板的变形向有利于通孔扩张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减震板灵活、顺畅地通过振动管组。
[0021]同样,在此设计方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上,在所述第一槽端的两侧均设有台阶,而形成对置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适于用作定位面以施加能使所述通孔的孔径趋于收缩的夹紧力。于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以两个台阶作为定位面来夹紧减震板中的振动管,可以保证减震板与振动管紧密配合,同时保证振动管(若存在多个通孔和多个振动管)之间预设的管间距。
[0022]在此设计方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自通孔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管减震块构造为减震板(2),所述减震板具有沿其板厚方向在板体两侧相对置的两个板面,并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述两个板面之间延伸的通孔(21),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11)适于穿过所述通孔(21)并被定位保持在所述通孔(21)中,其中,所述减震板(2)在至少一个板面上开设有自通孔(21)内壁向板体边缘延伸的槽口,使得所述减震板(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扩张所述通孔(21)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的尺寸设置为:在减震板(2)未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通孔(21)的孔径与相应振动管(11)的外径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构造为在所述两个板面之间贯通的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的深度至少为所述减震板的板厚的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在两个板面上均开设有所述槽口,两个板面上的槽口具有相同的设置位置和延伸走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的厚度为所述通孔(21)的孔径的1/10至1/3。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项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221)和第二槽口(222),所述第一槽口自通孔内壁上的第一切口(2211)向第一板体边缘延伸而终止于该第一板体边缘上的第一槽端(2212),所述第二槽口(2221)自通孔内壁上的第二切口(2221)向第二板体边缘延伸而终止于板面内的第二槽端(2222),所述第一切口(2211)与所述第二切口(2221)在所述通孔内壁上径向相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221)与所述第二槽口(222)彼此成钝角地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彼此对置。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口(222)的第二槽端(2222)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的距离为所述通孔(21)的孔径的1/10至1/3。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上,在所述第一槽端(2212)的两侧均设有台阶(23),而形成对置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适于用作定位面以施加能使所述通孔(21)的孔径趋于收缩的夹紧力。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设有两个所述通孔(21),用作双管型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振动管减震块,两根振动管(11)分别适于穿过一个所述通孔(21)并被定位保持在这一通孔(21)中。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两个所述通孔(21)并列布置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之间,且两个所述通孔(21)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边缘和第二板体边缘。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自相应通孔内壁上的第一切口(2211)延伸至第一板体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一槽口(221)相互对称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板
体边缘上具有共同的所述第一槽端(2212)。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管减震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边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隆郝正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洛丁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