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动车发展极快,其中电动车续航里程是评价电动车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尤其在车辆处于低温环境下,需要对电池以及乘员舱进行加热,但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大多采用单一的加热方式,如单独采用PTC(电加热元件)加热,但是该方法中PTC输出的热量必然小于其输入的电能,导致其加热效率低,对电能消耗较大;或者单独采用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热管理系统,其只能实现对乘员舱加热/制冷,并且其汲取热量的对象只有外界空气,导致该系统对其他部件的热量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其换热效率,降低电能的损耗,同时能够对电池和电机的热量进行回收,进而提高热量利用率,利于降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使用成本。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电池、电机和朝向车内吹风的风道件,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一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相连,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加热芯体,所述加热芯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相连以形成第一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设有用于打开或截止其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加热芯体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电池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电机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相连以形成第二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上设有用于导通或截止其的第二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加热芯体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阀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之间形成第三冷却液回路以冷却所述电池;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处于导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水箱,所述第一切换阀设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且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林跃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