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44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包括楼体、阻挡板、楼体流水槽、外墙、外墙内侧管道、过滤系统、地下储水区、中位排水管、楼体排水管和底部排水管,阻挡板设置在楼体的顶部,楼体流水槽开设在楼体的外侧四个面,外墙的内壁设置在楼体的外侧,外墙内侧管道设置在外墙的内壁四周,过滤系统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顶部,地下储水区设置在楼体的底部,中位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左侧中部,楼体排水管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底部,底部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右侧底部。水区右侧底部。水区右侧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雨水引导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环保主要包括有: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其中对环保建筑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
[0003]如中国专利网公开号为CN21692104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它包括环保建筑本体,所述环保建筑本体顶部设置有楼顶本体,所述楼顶本体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阻拦板,所述阻拦板顶部设置有阻拦条,所述环保建筑本体内壁开设有导水管,所述环保建筑本体外壁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中间设置有过滤板。本技术通过阻拦板,阻拦板设置于楼顶本体的顶部,阻拦板为砂石结构制成,具有较高的导水性,可以防止雨水在楼顶本体堆积,同时可以有效的阻拦住树叶等杂质,防止树叶进入到雨水引导装置内,同时楼顶本体为棱锥形设置可以将雨水快速导入到导水管中。虽然解决了在实际使用时,雨水容易在环保建筑的楼顶堆积,导致雨水不能进入到收集装置的内部,同时楼顶的顶部存在有树叶或其他物品容易导致雨水容易带动树叶的动感进入到雨水引导装置的内部,造成雨水引导装置堵塞的问题,但是在在水源排放时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他的排水方式只有一个,也就是在蓄水库水源较满时统一排放,但也有在不需要使用此水源时进行排放的时候,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以解决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包括楼体、阻挡板、楼体流水槽、外墙、外墙内侧管道、过滤系统、地下储水区、中位排水管、楼体排水管和底部排水管,所述阻挡板设置在楼体的顶部,所述楼体流水槽开设在楼体的外侧四个面,所述外墙的内壁设置在楼体的外侧,所述外墙内侧管道设置在外墙的内壁四周,所述过滤系统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顶部,所述地下储水区设置在楼体的底部,所述中位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左侧中部,所述楼体排水管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底部,所述底部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右侧底部。
[0006]优选的,所述楼体的顶部为三角形,为方便雨水流通。
[0007]优选的,所述楼体流水槽为四个,两个底两个高,互相对应。
[0008]优选的,所述楼体外侧与外墙内壁固定连接,为一体。
[0009]优选的,所述楼体排水管为四个。
[0010]优选的,所述中位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左侧中部,底部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储水区右侧底部,设计两个排水管的作用不一样。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通过过滤系统、外墙内侧管道与楼体顶部三角设计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在平时使用高度较低的排水管进行使用,雨量大时或已经在楼顶形成蓄水时也可通过高位排水管进行排水的作用,达到了平时无水时可方便直接进行打扫的目的,解决了不便打扫,加速老化的问题。
[0013]2、该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通过中位排水管与底部排水管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分位进行排水的作用,达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居民或者当前地区无需用水时,但直至在排水至地下储水区时,可通过中位排水管将多余水源排放至公用管道内,供国家以及消防时使用的目的,解决了一般在地下储水区水源较满时统一排放,但也有在不需要使用此水源时进行排放的时候,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结构阻挡板放大图。
[0018]图中:1、楼体;2、阻挡板;3、楼体流水槽;4、外墙;5、外墙内侧管道;6、过滤系统;7、地下储水区;8、中位排水管;9、楼体排水管;10、底部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包括楼体1、阻挡板2、楼体流水槽3、外墙4、外墙内侧管道5、过滤系统6、地下储水区7、中位排水管8、楼体排水管9和底部排水管10,阻挡板2设置在楼体1的顶部,楼体流水槽3开设在楼体1的外侧四个面,外墙4的内壁设置在楼体1的外侧,外墙内侧管道5设置在外墙4的内壁四周,过滤系统6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5顶部,地下储水区7设置在楼体1的底部,中位排水管8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左侧中部,楼体排水管9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5底部,底部排水管10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右侧底部。
[0021]其中,楼体1的顶部为三角形,为方便雨水流通。
[0022]本实施例中,楼体1的顶部为三角形的设计方便雨水流通至边角通过外墙内侧管道5进行排出。
[0023]其中,楼体流水槽3为四个,两个底两个高,互相对应。
[0024]本实施例中,楼体流水槽3为四个,两个底两个高,在平时使用高度较低的排水管进行使用,雨量大时或已经在楼顶形成蓄水时也可通过高位排水管进行排水,且在顶部低位排水管排水不便时,顶部高位排水管就可以及时进行工作。
[0025]其中,楼体1外侧与外墙4内壁固定连接,为一体。
[0026]本实施例中,由于楼体的稳定性,楼体1外侧与外墙4内壁固定连接为一体才会更加稳定。
[0027]其中,楼体排水管9为四个。
[0028]本实施例中,楼体排水管9为四个,且与四个外墙内侧管道5底部连接,且楼体排水管9的另一端与地下储水区7的四个面固定连接。
[0029]其中,中位排水管8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左侧中部,底部排水管10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右侧底部,设计两个排水管的作用不一样。
[0030]本实施例中,通过中位排水管8与底部排水管10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分位进行排水的作用,达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居民或者当前地区无需用水时,但直至在排水至地下储水区时,可通过中位排水管8将多余水源排放至公用管道内供国家以及消防时使用的目的,解决了一般在地下储水区7水源较满时统一排放,但也有在不需要使用此水源时进行排放的时候,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雨水引导装置,包括楼体(1)、阻挡板(2)、楼体流水槽(3)、外墙(4)、外墙内侧管道(5)、过滤系统(6)、地下储水区(7)、中位排水管(8)、楼体排水管(9)和底部排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2)设置在楼体(1)的顶部,所述楼体流水槽(3)开设在楼体(1)的外侧四个面,所述外墙(4)的内壁设置在楼体(1)的外侧,所述外墙内侧管道(5)设置在外墙(4)的内壁四周,所述过滤系统(6)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5)顶部,所述地下储水区(7)设置在楼体(1)的底部,所述中位排水管(8)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左侧中部,所述楼体排水管(9)设置在外墙内侧管道(5)底部,所述底部排水管(10)设置在地下储水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易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擎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