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14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其中,屋顶排水结构主要包括集水凹部,排水管,保温层和导水管;集水凹部包括底壁;排水管与集水凹部连通,排水管与集水凹部的连通处设置于集水凹部的底壁;保温层设置于集水凹部内,且设置于集水凹部的底壁一侧;导水管贯穿保温层,部分导水管伸入排水管内,以连通于排水管和外部环境,引导落入集水凹部的水流入排水管;伸入排水管内的导水管部分与排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间隔。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渗漏水修缮后滞留的渗漏水从间隔流入排水管并排出集水凹部,确保屋面水性防水涂料的施工得以进行,避免渗透水形成的积水对房屋质量造成的损害,进而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且涉及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屋顶面渗漏修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有大量技术问题未解决。由于原防渗层未达到防渗效果,造成渗漏水流入屋顶主体的保温层,使得屋顶主体的保温层中有存在大量积水,该积水在屋面重新做好防水后会滞留屋顶主体的保温层,这样会造成长期积水,损害房屋质量,并影响屋面水性防水涂料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供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积水在屋面重新做好防水后会滞留屋顶主体的保温层,会造成长期积水,损害房屋质量,并影响屋面水性防水涂料的施工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集水凹部,所述集水凹部包括底壁;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凹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凹部的连通处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的底壁;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内,且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的底壁一侧;以及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贯穿所述保温层,部分所述导水管伸入所述排水管内,以连通于所述排水管和外部环境;伸入所述排水管内的所述导水管部分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间隔,用于渗漏水从所述间隔流入所述排水管。
[000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导水管包括:筒状结构段,所述筒状结构段设置有沿所述筒状结构段轴线设置的中空导流孔;挂设部,所述挂设部与所述筒状结构段的侧壁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段的外侧,所述挂设部沿远离所述筒状结构段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保温层具有沿所述保温层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相对应,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排水管和外部环境;所述筒状结构段穿过所述通孔,部分所述筒状结构段伸入所述排水管内;所述保温层支撑于所述挂设部,以挂设所述筒状结构段。
[0006]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集水凹部还包括侧壁;所述屋顶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一防渗层,所述第一防渗层包括相连接且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防水部和第二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覆盖于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防水部至少覆盖于所述挂设部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
[0007]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屋顶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至少覆盖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防水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热部覆盖于所述第二防水部、所述第二防水部未覆盖所述挂设部的部分和所述中空导流孔的内壁。
[0008]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屋顶排水结构还包括:屋顶主体,所述屋顶主体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的一侧;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屋顶主体的顶面;第二防渗层,所述第二防渗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屋顶主体顶面的一侧;第二防渗层,所述第二
防渗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渗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
[0009]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防水涂料、水泥和水,所述丙烯酸防水涂料、所述水和所述水泥的重量比为1:1:3。
[0010]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保温层包括:聚苯板层,所述聚苯板层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的底壁一侧;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于所述聚苯板层远离所述集水凹部的底壁的一侧。
[0011]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屋顶排水结构的屋顶排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保温层铺设在集水凹部的底壁一侧;将导水管穿过所述保温层,并将部分所述导水管伸入与所述集水凹部连通的排水管内,以连通于所述排水管和外部环境;伸入所述排水管内的所述导水管部分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形成间隔,用于滞留的渗漏水从所述间隔流入所述排水管。
[0012]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防渗层的第一防水部覆盖于所述集水凹部的侧壁的内侧;将所述第一防渗层的第一防水部连接的第二防水部至少覆盖于所述导水管的挂设部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
[0013]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隔热层的第一隔热部至少覆盖于所述集水凹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防水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将所述第一隔热层的第一隔热部连接的第二隔热部覆盖于所述第二防水部、所述第二防水部未覆盖所述挂设部的部分和所述中空导流孔的内壁。
[00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及屋顶排水方法,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15]伸入排水管内的导水管部分与排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间隔,渗漏水修缮后滞留的渗漏水从间隔流入排水管并排出集水凹部,避免渗透水形成的积水对房屋质量造成的损害,进而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
[0016]这样渗漏水不会流动至防渗层,确保涉及水性防水涂料的施工得以进行。
[0017]在最外层涂覆防水表层隔热涂料或者弹性热反射隔热涂料,并配以每平米120克的缝织聚酯布作为增强层,提高了耐老化性能,可以直接暴晒于太阳下。
[0018]防水层为界面防水涂料,可以渗透加强屋顶主体的顶面,并且增加屋顶主体的顶面与防渗层的粘结性能。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0]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中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中屋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中屋顶主体和V形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顶排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即对应说明:
[0029]1:集水凹部;11:底壁;12:侧壁;
[0030]2:排水管;
[0031]3:保温层;31:通孔;32:聚苯板层;33:混凝土保护层;
[0032]4:导水管;41:筒状结构段;42:挂设部;43:中空导流孔;
[0033]5:第一防渗层;51:第一防水部;52:第二防水部;
[0034]6:第一隔热层;61:第一隔热部;62:第二隔热部;
[0035]7:屋顶主体;
[0036]8:第二防渗层;
[0037]9:第二防渗层;
[0038]10:V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凹部(1),所述集水凹部(1)包括底壁(11);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与所述集水凹部(1)连通,所述排水管(2)与所述集水凹部(1)的连通处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1)的底壁(11);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1)内,且设置于所述集水凹部(1)的底壁(11)一侧;以及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贯穿所述保温层(3),部分所述导水管(4)伸入所述排水管(2)内,以连通于所述排水管(2)和外部环境;伸入所述排水管(2)内的所述导水管(4)部分与所述排水管(2)的管壁之间形成间隔,用于滞留的渗漏水从所述间隔流入所述排水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4)包括:筒状结构段(41),所述筒状结构段(41)设置有沿所述筒状结构段(41)轴线设置的中空导流孔;挂设部(42),所述挂设部(42)与所述筒状结构段(41)的侧壁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段(41)的外侧,所述挂设部(42)沿远离所述筒状结构段(41)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保温层(3)具有沿所述保温层(3)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与所述排水管(2)相对应,所述通孔(31)连通于所述排水管(2)和外部环境;所述筒状结构段(41)穿过所述通孔(31),部分所述筒状结构段(41)伸入所述排水管(2)内;所述保温层(3)支撑于所述挂设部(42),以挂设所述筒状结构段(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凹部(1)还包括侧壁(12);所述屋顶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一防渗层(5),所述第一防渗层(5)包括相连接且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防渗部(51)和第二防渗部(52);所述第一防渗部(51)覆盖于所述侧壁(12)的内侧,所述第二防渗部(52)至少覆盖于所述挂设部(42)远离所述保温层(3)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热层(6),所述第一隔热层(6)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热部(61)和第二隔热部(62),所述第一隔热部(61)至少覆盖于所述侧壁(12)和所述第一防渗部(51)远离所述侧壁(12)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热部(62)覆盖于所述第二防渗部(52)、所述第二防渗部(52)未覆盖所述挂设部(42)的部分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凯德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