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9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泡板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切割后的切割面会存在有孔洞,导致内部会积存碎屑,后续对发泡板涂覆时,影响填充料和发泡板的粘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传送带和切割机;传送带左部连接有切割机;还包括有第一动力组件和推板等;传送带的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推动推板的第一动力组件;每个第一动力组件均连接有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切割后的切割面会存在有孔洞,导致内部会积存碎屑,后续对发泡板涂覆时,影响填充料和发泡板的粘合的问题,通过外接泵机从进风管泵入空气,使得空气进入第一外壳内部,使得风沿着斜面将孔洞内死角的碎屑吹出。内死角的碎屑吹出。内死角的碎屑吹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板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泥发泡板是利用水泥的不燃性及混凝土中大量的封闭气孔达到防火、轻质、保温的效果。其是用泡沫剂制备的泡沫与水泥搅拌混合浇注成形后,经养护而成的一种水泥基轻质多孔无机防火保温板,其燃烧性能A1级,是目前应用于防火隔离带的最佳产品。
[0003]现有的水泥发泡板需要分割开进行使用时,一般采用横向切割法,通过传送带带动一大块发泡板通过切割机的锯片,以此对发泡板进行切割,此过程中,当切割机彻底将发泡板切断后,锯片离开发泡板需要一点时间,此时,锯片的还有部分区域在发泡板内部,则锯片上部的发泡板会压住锯片,此时锯片还处于切割状态,而且锯片上方的发泡板与下方的发泡板完全分离又没有对上方的发泡板进行夹持束缚的结构,导致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发泡板的压力以及发泡板本身不稳定的影响下会造成锯片断裂,导致生产中断,影响生产的效率;切割后的切割面会存在有孔洞,孔洞内部会积存碎屑,后续对发泡板涂覆时,填充的浆料与碎屑相结合,而碎屑与发泡板的粘合性不好,导致后续浆料会从发泡板孔洞内脱落;表面有孔洞的发泡板在后续使用时,需要用涂料对发泡板表面进行上色装饰,孔洞太大而导致发泡板表面无法被涂料遮盖,会存在明显的凹坑区域,导致外观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切割后的切割面会存在有孔洞,导致内部会积存碎屑,后续对发泡板涂覆时,影响填充料和发泡板的粘合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传送带和切割机;传送带左部连接有切割机;还包括有第一动力组件、推板、除尘组件、灌浆组件和刮除组件;传送带的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推动推板的第一动力组件;每个第一动力组件均连接有推板;推板用于将快被切断的发泡板夹持住,防止发泡板压住锯片,而导致锯片被折断;传送带的两侧对称连接有除尘组件;每个除尘组件均连接有灌浆组件;每个除尘组件均连接有刮除组件。
[0006]可选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一导轨、第一移动块、第一连接板、第二移动块、第一推杆和第五导轨;传送带的两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导轨;两个第一导轨位于传送带的相背面;每个第一导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每个第一移动块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每个第一连接板均固接有一个第五导轨,且两个第五导轨相向设置;每个第五导轨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第二移动块,且两个第五导轨上的第二移动块一一对应;每个第二移动块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推杆,且每个第一推杆的伸缩部均固接有一个推板。
[0007]可选地,除尘组件包括有第二动力组件、外框架、第四导轨、第五移动块、第四连接板、第一外壳、挡板、进风管和出尘管;传送带右部前侧和后侧均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且两个第二动力组件关于传送带镜像对称;每个第二动力组件连接有外框架;每个外框架左部
和右部均固接有一个第四导轨,两个第四导轨相对设置;两个第四导轨均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两个第五移动块均固接有第四连接板;相邻两个第四连接板共同固接有一个第一外壳;每个第一外壳中部均开有方孔;每个第四连接板均固接有挡板,且挡板位于靠近矮面的一侧;每个第一外壳上表面最高位置的高度与挡板上表面高度平齐;每个第四连接板中部均贯穿有进风管,且进风管与第一外壳连通;每个第四连接板均穿设有一个出尘管,出尘管与挡板和第一外壳组成的空间连通,出尘管远离第四连接板的一端通过固定环与外框架后部上表面固接。
[0008]可选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二导轨、第三移动块、第二连接板、第三导轨、第四移动块、第三连接板和第二推杆;传送带右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导轨;两个第二导轨均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两个第三移动块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远离传送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导轨;两个第三导轨均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两个第四移动块固接有第三连接板;两个第三连接板均固接有第二推杆,且两个第二推杆伸缩部相对设置。
[0009]可选的,每个出尘管插入容纳槽一端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上下分布且长短不同的圆管。
[0010]可选地,第一外壳内部两侧均开有斜面,通过斜面将风斜向吹进孔洞内死角,使得死角内的碎屑被吹出。
[0011]可选地,第一外壳上部设有矮面,将孔洞内吹出来的碎屑通过矮面单向流动至第四连接板、第一外壳和挡板共同形成的空间中,防止碎屑到处流动。
[0012]可选地,灌浆组件包括有第二外壳、输料管、进料口和刮板;相邻两个第四连接板共同固接有一个第二外壳,且第二外壳位于远离出尘管的一端;每个第二外壳内设有一个输料管,且每个输料管与对应的两个第四连接板固接;每个第四连接板贯穿有一个进料口;每个进料口与对应的输料管连通;传送带后侧的外框架的左部设置有刮板;传送带前侧的外框架的右部设置有刮板。
[0013]可选地,每个第二外壳左部底面和右部底面各设有一个斜板。
[0014]可选地,刮板刮动部为向上翘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切割机将发泡板切断后,上部的发泡板会压住锯片,使得锯片受到发泡板的压力,而锯片还在锯动,从而导致锯片断裂的问题。通过传送带前侧和后侧的第一推杆推动对应的推板将发泡板夹紧,使得传送带前侧和后侧一一对应的两个推板共同将一块对应的发泡板夹紧,同时第一移动块带动相关零部件向右部移动,配合切割机完成剩余发泡板的切割。
[0016]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切割后的切割面会存在有孔洞,导致内部会积存碎屑,后续对发泡板涂覆时,影响填充料和发泡板的粘合的问题。通过外接泵机从进风管泵入空气,使得空气进入第一外壳内部,使得风沿着斜面将孔洞内死角的碎屑吹出。
[0017]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表面有孔洞的发泡板在后续使用时,涂料无法将发泡板表面涂覆填充,导致外观质量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人工填补时,需要将发泡板翻面涂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通过外接泵机从进料口输入浆料至输料管,通过输料管底部的管道将浆料铺到发泡板表面,随后通过第一推杆将三块发泡板相互摩擦,使得浆料被摩擦挤压至孔洞内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的A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除尘组件和灌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输料管、第一外壳和挡板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工作状态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公开的除尘组件的风向流动图。
[0025]附图中的标记:1-传送带,2-切割机,101-第一导轨,102-第一移动块,103-第一连接板,104-第二移动块,105-第一推杆,106-推板,201-第二导轨,202-第三移动块,203-第二连接板,204-第三导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包括有传送带(1)和切割机(2);传送带(1)左部连接有切割机(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一动力组件、推板(106)、除尘组件、灌浆组件和刮除组件;传送带(1)的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推动推板(106)的第一动力组件;每个第一动力组件均连接有推板(106);推板(106)用于将快被切断的发泡板夹持住,防止发泡板压住锯片,而导致锯片被折断;传送带(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除尘组件;每个除尘组件均连接有灌浆组件;每个除尘组件均连接有刮除组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一导轨(101)、第一移动块(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二移动块(104)、第一推杆(105)和第五导轨(107);传送带(1)的两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导轨(101);两个第一导轨(101)位于传送带(1)的相背面;每个第一导轨(101)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2);每个第一移动块(102)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03);每个第一连接板(103)均固接有一个第五导轨(107),且两个第五导轨(107)相向设置;每个第五导轨(107)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第二移动块(104),且两个第五导轨(107)上的第二移动块(104)一一对应;每个第二移动块(104)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推杆(105),且每个第一推杆(105)的伸缩部均固接有一个推板(106)。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板生产加工装置,其特征是,除尘组件包括有第二动力组件、外框架(208)、第四导轨(209)、第五移动块(2010)、第四连接板(2011)、第一外壳(2015)、挡板(2016)、进风管(2018)和出尘管(2012);传送带(1)右部前侧和后侧均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且两个第二动力组件关于传送带(1)镜像对称;每个第二动力组件连接有外框架(208);每个外框架(208)左部和右部均固接有一个第四导轨(209),两个第四导轨(209)相对设置;两个第四导轨(209)均滑动连接有第五移动块(2010);两个第五移动块(2010)均固接有第四连接板(2011);相邻两个第四连接板(2011)共同固接有一个第一外壳(2015);每个第一外壳(2015)中部均开有方孔(2015a);每个第四连接板(2011)均固接有挡板(2016),且挡板(2016)位于靠近矮面(2015c)的一侧;每个第一外壳(2015)上表面最高位置的高度与挡板(2016)上表面高度平齐;每个第四连接板(2011)中部均贯穿有进风管(2018),且进风管(2018)与第一外壳(2015)连通;每个第四连接板(2011)均穿设有一个出尘管(2012),出尘管(2012)与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高德王兴礼梁满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